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布达拉宫(新) > 探秘布宫 > 其他  > 详细页面

藏族雕版印刷技艺

来源:国家民委文宣司组织编写 2017年12月01日 阅读量:

  波罗古泽刻板制作技艺

  藏族远古时代的图文载体主要有石、青铜、陶、墙壁、木、贝叶、丝绸、骨等材料。随着纸的产生,图文载体主要为纸、丝绸和墙壁。这三种图文载体一直沿用至今。随后便出现了木刻印刷术,而藏族的木刻印刷术何时产生,尚无确切的年代。但一般认为是公元12世纪左右,比14世纪末产生于欧洲的雕版印刷术早2个世纪。藏族在14世纪初,木质刊刻印刷几乎遍及各地。

  木质刊刻印刷就是把印刷出版的图像和文字用人工刻在木板上,即成木刻版。木板一般挑选秋天落叶红桦树,经过多道加工后,把所要印的书的文字和图案精心雕刻成书版,从左向右横刻,要求刀工均匀,深浅适度,字体清晰工整,版面整洁。书版都系长条形,版的一端有柄,以便取放印刷时把握方便。版子因书的类别不同而大小规格不一。一般通用的长约3尺,宽约7寸。有些书版的两端雕有佛像。其张页号都在左边,右边是书名和章节、、函、名称、号码。印刷纸张也有一定的要求,一般选用植物根皮为原材制成的浅灰色纸,这种纸一是阅读时因色浅而不费眼,二是有韧性,能避虫蛀鼠咬,久藏不坏。木刻版印刷的出现,对藏族文化的传播普及、继承,起到了重要作用。公元17世纪以后,随着格鲁派登上历史舞台,藏传佛教的一些大型寺院陆续建成,也出现了很多闻名于世的印书院。

  德格印书院位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境内,由四十二代德格土司却吉丹巴泽仁兴建于1729年。工程长达16年之久,印书院的雕刻技工来自四面八方,盛时多大一千三百多人,它是藏区最大的印书院。德格版藏文经籍不但畅行于整个藏区,还流传到汉、蒙等地区和国外。

  拉卜楞寺印经院和藏经楼虽然不是藏区最大,但作为安多地区的重要寺庙,闻名遐迩。于公元1789年由该寺绛央二世晋美旺布修建。

  甘南卓尼印书院在今甘南卓尼县境内,始建于公元1716年。由卓尼王莫索贡布兴建。卓尼印书院经过历代卓尼王的不断扩建,不断增刻版本,建成规模较大,是印刷设备比较好的一座印书院。

  除上述几个比较大的印经院外,藏族各地的很多寺院也有各自的印经院,而这些印经院的出现对藏族文化的普及传播,传承做出了不菲的功绩,直到现在还依然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

  德格印经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艺

  德格在藏语中意为“善地”,位于四川省甘孜州西北部,青藏高原东南缘。这是一个以藏民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县,藏族居民占县总   人口的96%左右。这里遍布高山大川,风景壮美,但交通不便,较为闭塞,藏民族的传统文化在此环境中得到了较好的保存。素有“藏文化大百科全书”之称的德格印经院(全称为德格吉祥聚慧印经院)就坐落在德格县城,是藏传佛教的印经中心和藏文典籍的刻印中心之一。自建院至今260多年来,印经院得到完好的保护,其职能没有改变,影响日益扩大。2006年,“德格印经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德格印经院雕版印刷技艺在整个藏区堪称一绝,是藏民族几千年来浓郁文化和手工艺的结晶。现在流传下来并保存完好的印刷工艺包括造纸、制版、印刷等程序。1.造纸:德格印经院许多经文和画像的用纸,完全是德格印经院用传统手工方法自制出来的。造纸原料却十分独特,是一种叫“阿胶如交”的藏药材--瑞香狼毒草的根须,含微毒。制作技艺属于浇纸法系统,独具特色。制成的德格纸,色微黄,较粗较厚,吸墨性能好,份量轻,久藏不坏,韧性好,不易碎,还可防虫蛀、鼠啮,有独特的价值。阿胶如交的根分为内、中、外三层,可以分别制作三种不同质量的纸。其中用中层制作的纸,质量最好,是当年德格土司的公文专用纸。如果内层和外层合用,则是二等纸,主要用来印刷。如果内、中、外三层合用,则是三等纸,纸质较厚,纤维较粗,但很结实,现在德格印经院用的就是第三种纸。1958年,德格印经院停止生产藏纸。2000年,印经院请一位80岁的老人教年轻人制造藏纸,初步抢救了这门传统技艺。2.制版:德格印经院的制版选用红桦木为原材料,微火烤脱水后在畜粪中堆数月,再取出水煮,烘干,刨平,然后才能在上面雕刻文字或图画。红桦木经火熏、粪池、水煮、烘晒、刨光等工序后,可几百年不变形,宜用来雕刻。印经院的经版文字雕刻很深,而且书法甚是优美,适合反复印刷,在印制中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技艺。 经版雕刻好后,前后还要经过12次严格审校。校改无误的印版放在酥油中浸泡一天,取出晒干,再用一种叫“苏巴”的草根熬水刷在经板上,作为防蛀的药水。晾干后,一块成品印版就算竣工。3.印刷:德格印经院的雕版印刷流程,至今仍然完全延续了传统的印刷工艺。整个印刷过程由三个人组成,一人负责更换操坐凳上的印版,并且搬走印过的经版,搬来新的经版;一人刷墨汁;另一人负责印制。整个工艺流程都是按照严格的要求和规格进行的,德格雕版印刷技艺所呈现的特点为,刻经精良、印制精细、校勘精审、藏版丰富、管理完善。

  德格印经院现藏典籍830余部、5亿多字,木刻雕版30余万块。这些珍贵雕版,兼收并蓄藏传佛教各教派的代表性经典著作,包罗宗教、历史、科技、医学、数学、文学、藏文文法等藏族文化大、小五明学的各个方面,还珍藏了大量的古代亚洲文化思想史料,特别是还以收藏有一批稀世孤本而著称。如刻制于康熙四十二年(应该为宋代)的《般若八千颂》,在印度早已失传的《印度佛教源流》;如早期藏医药名著《四部医典》,是研究佛教和医学最古老的唯一珍藏本。

  德格印经院雕版印刷技艺凝聚着藏族人民的智慧和汗水,此技艺的兴起、发展和流传为藏区文化事业的发展带来了积极的作用,为藏学研究、宗教研究和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德格印经院的270万多块印版,深深刻下了雪域文化的记忆,为印经院赢得了“世界藏文化大百科全书”、“藏族地区璀璨的文化明珠”等的盛名。目前由于制造的手工生产成本颇高,工艺复杂,藏墨生产工艺尚未恢复等问题都没有解决,加上活字版技术又被更先进的电脑照排所替代,德格印经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艺传承遇到了困难。 

木刻板

编号:Ⅷ-80

类别:传统手工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德格县、西藏自治区江达县

参考资料: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组织编写《国家级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解》,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4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