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旅游 > 民族旅游知识  > 详细页面

我国古村镇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探析

来源: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 作者:汪黎明 2018年08月02日 阅读量:

  随着近年来山西平遥古城、安徽西递、宏村等古城、古村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古村镇在旅游发展中的价值也逐渐显现出来,正越来越受到市场的认可和游客的青睐。古村镇作为承载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宝贵的财富,正逐渐引起国人的巨大关注,如何合理保护和持续利用古村镇旅游资源,也渐渐成为业界所关注的课题。

  古村镇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探析

  一、我国古村镇旅游资源的现状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遍布祖国各地的古村镇为数众多。这些古村镇或处于古代交通要道要冲之处,或藏匿于区域环境相对偏僻的地区;或处于我国古代乡村经济文化相对发达的地区,或处于小环境相对独立的地势险要之处,其具有各地历史传统和文化特色的古民居、古街区、古建筑等历史古迹,既是历史的积淀,也是历史的再现,更是人文旅游资源的荟萃之地。

  目前,我国现存的具有一定特色的古村镇主要集中在南方。安徽是我国古村镇最集中、最富有特色,也最具观赏和研究价值的省份之一。该地区古建筑年代久、种类多、数量大、品位高,集中展现了徽州古建筑的古朴凝重。皖南的歙县、黟县、泾县、徽州区、休宁、祁门、绩溪等地的古村镇不但分布集中,而且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背景,它们均是以明清时期徽商资本为经济基础,以宗族观念为社会基础,在徽文化熏陶下造就出来的有着典型地方特色的村镇。其中的西递、宏村、关麓、南屏、屏山、卢村、塔川等古民居建筑村镇更能让游客感受到其中所蕴藏的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浙江的古村镇更是星罗棋布,有的依山,有的傍水,有的镶嵌在青山绿水之中,和山水相映成韵。如西塘以“桥多、弄多、廊棚多”而闻名;乌镇则是一座保存相当完整的水乡古镇;南浔名胜古迹众多,与自然风光和谐相融,既充满浓郁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灵气,又洋溢着江南水乡古镇诗画一般的神韵;俞源则是我国唯一具有浓厚道教色彩的太极星象村,其他如诸葛村、溪口、前堂、岩头村、芙蓉村、苍坡村、蓬溪村和石塘等古村镇均各有特色。

  江苏的周庄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同里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称,其他如甪直、枫桥、木渎、光福、锦溪、沙溪等古村镇的建筑设计、规划布局均有各自独到之处。

  除此而外,还有江西的婺源、东平,湖南的德夯、王村,福建的崇武、永定,云南的丽江、大理、保山,山西的王家大院、乔家大院、常家大院,山东烟台的牟氏庄园及号称“齐鲁第一古村”的章丘朱家峪等古村镇均体现了不同地域的文化。

  在新的历史时期,在我国旅游业大力发展的今天,上述大多数古村镇都在利用自己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不同程度地开展着各种旅游活动,而且有的古村镇近几年在黄金周的游客接待量一直位居前列,古村镇游逐渐成为旅游文化产品类别中较为引人瞩目的一大板块。

  二、我国古村镇旅游保护和利用的重点

  古村镇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全人类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对古村镇的合理保护和持续开发利用,既能使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得以有效保护,又可以让世人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宣传并弘扬祖国的灿烂文化。

  ▶ 古村镇的建筑风格

  我国不同地域的古村镇由于受当地的历史、文化、地形、环境、气候等条件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建筑风格。我国古村镇按民居的建筑特色大致可分为四合院、三合院、“一颗印”、竹楼、碉楼、木楞房、土掌房、石头房、客家土楼等;按住宅的外形大致可分为:合院式、客家土楼式、窑洞式、干栏式、平顶屋式、碉楼式等。

  在我国北方多为坐北朝南的四合院,南方水乡多为封闭式院落住宅,丘陵山区多为高底错落的台基式院落住宅,而且各种式样的民居建筑都考虑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如苏南、浙北一带的古村镇多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聚落空间多随河流两侧排列,随河道自由曲折,小河上有各具形态的木桥或石桥,民宅临水而建,水巷中有小船穿梭,苏州的周庄、同里,浙江的乌镇、南浔等均是其典型代表;湘西的古村镇根据地形或依山而建;皖南古徽州的古村镇则富园林意境,其独到的选址、村镇布局、古民居建设均别具风韵,安徽黟县的西递、宏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足以说明其民居建筑的独具匠心,也反映了这些古民居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

  这些古民居因地制宜地将建筑环境、空间和造型上的内和外、虚与实、动与静、简与繁、私密和公共等做到对立统一,并强调和谐、秩序和韵律,游客置身其间,宛如在品读一幅幅古代建筑艺术的经典长卷。

  ▶ 古村镇的人居环境

  不仅古村镇的建筑风格和艺术让人惊叹,更为重要的是,古村镇整体的规划、设计、布局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和先进的人居环境意识。如安徽黟县宏村对水的利用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在村子内部,设计者通过对水流的合理规划来实现全村人共享水源,其流经该村西边的溪水经拦坝截流引入村内,水渠曲折蜿蜒从各家门前流过,每家又可将水引入院中,使村中的每个成员都与水源建立密切关系,在取水的同时也唤起了村民对保护水资源的责任感;山东章丘的朱家峪村民在宅院的设计和建设上,充分考虑到与邻里、与集体的关系,处处体现了一个“让”字,这其中蕴涵了很深刻的哲学思想。另外,很多古村镇在布局上还考虑了公共场所的设置,如鼓楼、池塘、戏台、亭榭、宗祠等一些公益设施的建设均考虑了建筑与自然景观的和谐,使之成为整体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这对现代社会社区及村镇的建设也极具借鉴意义。

  ▶ 古村镇的文化习俗

  古村镇所保留的传统文化习俗是历史文化遗产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古老文明的灵魂所在。

  在建筑形式上体现出来的有浙南村镇民居的青瓦、白墙、木板面和乱石墙裙不加修饰地组合在一起,其韵味远非色调统一的近现代民居所能替代的;福建的土楼、江南一带的水乡、山西的大院等等,不同的建筑风格蕴涵着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在建筑小品方面,石雕、木雕、砖雕、宗祠、家庙以至楹联从细微之处展现了古老精深的文化。辗转其间,每一个雕刻作品总能使游客联想到一个历史典故,每一副楹联又能使游客深悟到其中所蕴涵的哲理。

  另外,古村镇传统的节庆活动、嫁娶习俗、礼仪习俗、祭拜活动、戏曲艺术等传统文化均是旅游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

  ▶ 古村镇居民的生活方式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当地居民已形成了固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其内容包括原居民的生产、劳作方式,婚嫁方式、饮食习惯、衣着服饰、语言习惯等等,这些也都是宝贵的旅游资源。

  旅游经济亦称体验经济,游客来到古村镇,所看到的应该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Living  Town”,所体验的应是与其原有的生活环境所不同的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为了能够再现古时的生活场景,有的古镇管理者特意为游客营造当时的生活场景,使游客能够参与其中,体验不同的文化。

  ▶ 注重体现古村镇的整体历史价值

  古村镇作为一种不可多得的人文旅游资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既有自然景观,又有人文景观,众多民居建筑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被联系在传统村落格局之中;既有物质环境,又有活跃于这一环境之中的社会生活和民俗民风;是不同时期在特定的地理位置上、由不同的个体创造的和谐统一体。因此,对古村镇的保护和利用要区别于其他单体的文物古迹,要注重对整体的保护,注重对古村镇整体历史价值的体现,尽量维持其历史脉络的延续性和可读性。

  包括在对古村镇旅游的形象包装和市场宣传方面,绝不能对已形成体系的古文化肆意践踏或断章取义,要注重整体形象的包装和整体品牌的树立和宣传,使广大游客能够体会和触摸到古村镇固有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三、古村镇旅游持续发展需处理好几方面的关系

  应该看到,由于对古村镇旅游开发的经验不足,理念落后,面对旅游大潮的到来,很多古村镇在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方面走入误区,有的导致对古村镇资源的直接破坏,有的通过不合理的开发失去了古村镇原有的韵味,从而丧失了古镇原有的魅力,有的管理者使古村镇居民的利益受到损失,这些情况都不利于古村镇旅游业的长远持续发展。

  ▶ 正确处理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关系

  要坚持在对古村镇资源保护的前提下开发利用,做到保护和利用两者兼顾,并努力使两者的相互促进达到良性循环。这里需要明确的是,保护和利用决非对立关系,应当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在开发中促进保护。既要适度保护,又要适度开发;既不宜过度保护,也不能过度开发。

  与其它行业比较,发展旅游业对资源的损耗最少,只要合理规划,管理得当,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可以降到最少程度,而且可以提高当地群众对环境和资源的关注,进一步促进资源的保护,充分发挥文物资源的研究、教育、宣传等功能。因此,发展旅游业,不仅是一种经济上的选择,而且在促进对文物的保护和利用方面也具有重大意义。

  ▶处理好古村镇管理方与当地居民之间的关系

  目前我国对古村镇的管理形式多样,有村镇自发的开发和管理形式,也有由地方政府或村镇委托管理和开发的形式。无论何种方式,均要处理好管理方和古村镇居民之间的关系,在发展旅游的同时要兼顾当地居民的利益,通过发展旅游有效带动当地村民走上致富之路,只有村民走上了致富之路才能更深地体会到古村镇的价值和保护好古村镇给自己带来的相关利益,这样才能保障古村镇旅游业的长远、持续发展。

  ▶处理好对古建筑保护利用与城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

  由于很多古建筑历史年代久远,对于当地村民已没有使用价值,但作为历史遗存的一部分,这些建筑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现在,很多地方居民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而盲目地挖门楼、拆房梁、卸门窗、搬石雕,使这些文化遗存遭到极大破坏。因此,在对古建筑的保护和利用时一方面可考虑按“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重新加固和维修,以保持古村镇原有的风貌。另一方面,考虑到当地居民生活的需要和地方政府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要求,可另辟新址、建设新的村镇,这些新村镇外部的建筑式样应尽量秉承原有古村镇的规划设计风格,居民住宅和各项服务设施内部的功能、装修可采用现代化的手段。

  ▶处理好新旧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

  如前所述,当地居民的民风、民俗、生活方式,也是旅游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发展古村镇旅游业时应当充分考虑并加以合理利用。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地居民也有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的权利,这就必然与原有的生活方式产生矛盾。据了解,在有些古村镇,保护区范围内的部分民居内已无当地居民居住,特别是能够居住并生活在保护区内的年青人则更少,很多古村镇在保护区外另辟新址,用建立新村镇的办法,将需要改善居住条件的居民迁出保护区,但为了沿袭传统文化,尽量保留古村镇内居民原有的生活方式,建议管理方从旅游收入中适当划出一部分给予补贴。

  ▶处理好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的转换关系

  旅游资源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旅游资源既包括有形资源也包括民俗风情、口头文化遗产等无形资源,旅游资源不同于旅游产品,旅游产品所提供的是一种综合体验,对景区来讲,它包含了管理者所提供的高质量的服务、优美的自然环境、优良的旅游秩序,旅游者所得到的则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及自身知识和阅历的增长。因此,在发展古村镇旅游时,要正确处理好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的转换关系,在发展旅游时要注重软硬件条件的改善、服务质量的提高。

  ▶处理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的关系

  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是促使人们前往异地旅游的重要原因之一。不能否认,旅游在保护、挖掘和利用当地文化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过去不被当地人所重视的传统文化艺术,由于旅游业的发展而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并逐渐得到发扬广大。如:丽江纳西古乐,就通过旅游业的发展逐渐为世人所了解。

  但也要注意到,由于旅游业的发展,当地文化很容易根据市场的需要进行任意修改,很多古村镇以现代形式包装传统文化和艺术,将其舞台化、程式化,使文化的内涵渐渐消失,这种文化商品化的倾向可能导致传统的文化、艺术逐渐消失,或被刻意表演的假民间文化所代替。

  尤其引起注意的是,当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旅游时,为了适应外来旅游者的需要,管理者在推出各类项目时,往往屈从于外来旅游者的态度和价值观,这样,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当地文化往往被外来的强势文化所同化。

  在发展古村镇旅游时,首先要认识到本身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要正确处理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异域文化之间的关系,在确保传统文化的完整性、真实性基础上,通过各种手段展示并弘扬自身的文化。

  四、如何实现古村镇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通过开发和利用古村镇旅游资源发展旅游,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和进步,是一条环境代价较低的发展模式。但是,在对古村镇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如果不能正确引导,将影响其长远持续发展。

  ▼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做好规划工作是古村镇旅游业长远持续发展的保障。目前,我国对古村镇的利用,主要有三种模式:其一,完全保持古村镇的原貌,居民区建筑不作任何的装饰和改动,居住功能也不改变。如西递、宏村等古村镇当数此列;其二,基本保持原来的风貌,居民建筑在功能上有部分改变。目前我国大部分古村镇的开发利用都参照此模式,如周庄、丽江古镇等;其三,对古村镇稍作改进或另辟新址建设新村镇。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有的居住条件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物质生活追求的需要,很多古镇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也在不断探讨适宜自身的发展模式。

  在规划过程中要依据古村镇现实的状况,充分考虑政府、集体、当地居民及游客等各方的利益,对各项基础设施和接待服务设施建设要合理布局、妥善处理,既能满足游客需要,又能保持古村镇原有风貌,使其永葆魅力。

  ▼保护为先,合理利用

  在古村镇旅游规划、建设及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一定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既不能因为短期的经济利益破坏古村镇原有的风貌从而牺牲长远利益,也不能片面地强调保护而影响当地的发展,导致更严重的破坏。

  ▼统一经营,有效管理

  实践证明,对古村镇旅游的开发必须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开发建设和经营,才能有效避免分散经营小、散、弱、差,乱开发、乱建设,盲目经营的局面,才能有效地形成合力,共同维护良好的环境,共同塑造市场形象。

  ▼突出特色,深挖内涵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在发展古村镇旅游时,要充分挖掘并展示其特有的文化,在进行规划和开发利用过程中,不但要考虑在各种“硬件”设施上展现其文化,也要考虑“活文化”的挖掘,注重“软件”的开发和利用。

  ▼优化环境,完善设施

  目前,很多古村镇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包括道路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垃圾处理、引导标示系统、导游解说系统、住宿及餐饮设施、购物商店等的建设还不到位,还应根据游客的需求进一步加以完善。

  ▼强化培训,提升素质

  通过发展古村镇旅游,实现了当地农民由一产向三产的直接转变,产业的升级,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对当地农民在职业道德教育、相关旅游基础知识的教育、服务技能及本地民俗文化的教育等方面强化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这也是保障地方旅游业能够长远、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古村镇作为承载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世界文化遗产宝贵的财富,古村镇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有效保护和持续利用古村镇文化旅游资源、弘扬祖国灿烂历史文化的最佳选择。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