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工作 > 民族干部  > 详细页面

丁建华:铆足“牛劲”,带领贫困村走稳致富路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李翠 梁任晖 2021年12月22日 阅读量:

丁建华在给牛打针。杨植森摄

  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河西镇旱天岭村原名为丁家二沟村,是一个典型的移民搬迁村,原处于“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腹地,地势崎岖、沟壑纵横、十年九旱。“以前喝的是沟里收集的雨水,住的是窑洞,娃娃上学要翻过两个大沟,手都冻肿了……”回忆起搬迁之前的生活,旱天岭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丁建华仍感到揪心不已。

  “村民们太穷了,日子太苦了,我觉得我应该做些什么。”2008年,丁建华当选成为村党总支书记。他放弃了年收入几十万元的工作,誓要帮助村民找到脱贫致富的“铁饭碗”:“不管有多难,也要拔掉穷根,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2011年,丁家二沟村乘着“生态移民”工程的东风,整村搬迁到能“吃上黄河水”的旱天岭。可村民们从没出过大山,对于生产生活习惯的改变持着怀疑和排斥的态度。

  “党员要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牢记初心使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群众更好地团结起来、凝聚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丁建华积极调动全村党员的力量,用行动打消村民们的顾虑。“我们先干起来,干成功了,给村民打个样,他们自然就会跟着干。”他用干工程时攒下的积蓄带头试验,养起了鸡、牛、羊、兔子。最后,找到了肉牛养殖这条产业增收路。

  可肉牛养殖投入大,刚搬迁不久的村民们连买牛犊的钱都拿不出来,丁建华便用自己的家产给村民们担保贷款,自建养殖场免费提供给村民们使用,还承担了养殖场的电费、水费。“赚了算你们的,亏了算我的。”

  村民马德明一开始缺本钱,丁建华主动为他担保贷款2万元购进牛犊;为了保住旱天岭村“金融信用村”的招牌,丁建华自掏腰包帮忙因遭遇车祸而无法按时还贷的村民垫付了3万元本息;村里的几家残疾户日子过得艰难,丁建华从自家牛圈里选了6头牛,一家送一头……丁建华的贡献,村民们都看在眼里。越来越多的村民团结一心,为脱贫致富共同努力。

  调整产业结构后,村里家家户户开始养牛。爱钻研的丁建华自学兽医技术,成了全村的“牛保姆”,还把肉牛品种选育、常见疾病预防与治疗等技术教给村民。对村民们的需求,他随叫随到。村民马玉伏还记得,有一天凌晨2点,自家的母牛难产,“如果母牛、小牛都保不住,那损失就太大了”。

  接到求助电话后,丁建华从被窝里爬起来赶去助产。“兽医都说没办法了,丁支书还是不放弃,把整条胳膊伸到牛肚子里,忙活了几个小时,总算把母牛保住了。”马玉伏感动地说道。

  2018年,丁建华脑袋里长了一个良性肿瘤,医生建议他立即住院手术,他却因没时间选择保守治疗。“村里的急事难事多,我要回去解决,没时间看病。”与村里的事相比,他始终觉得自己治病并非急事。

  凭借着丁建华这股“牛劲儿”,旱天岭村的肉牛养殖产业从无到有。2019年,旱天岭村建起养牛合作社,发展规模化养殖,一次性从东北地区购进400多头西门塔尔牛犊。为了保证存活率,丁建华七天七夜吃住在牛棚里,昼夜不停地巡逻、看护,最终这400多头牛只折损了4头。

  2019年底,旱天岭村536户1845人建档立卡贫困户成功脱贫。如今,旱天岭村肉牛养殖规模发展到3000余头。丁建华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坚持不懈、脚踏实地,用实践证明他们不仅搬得出,还稳得住,教育、医疗、住房全部得到保障,日子越过越红火。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丁建华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怀着造福百姓的信念,想得出好点子、下得了苦功夫,用辛勤付出点亮村民们的希望。他常对村民们说:“如果没有共产党的好政策,就没有今天的好日子。大伙都要感党恩,坚定不移跟党走。”

  前不久,丁建华被授予“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并到北京天安门广场观礼台观看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典。

  从北京回到旱天岭后,丁建华第一时间向全村干部群众分享他在北京的所见所感,重温那激动人心的一幕幕。他鼓励大家:“建党100周年,是新使命、新奋斗的起点,大家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让收入再上一个台阶。”

  “我们要认真向丁建华学习,与他一道办好老百姓的每一件事。”旱天岭村干部顾存俊说。

  对于未来,丁建华充满信心:“我们将扎实推进‘百万移民致富提升行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努力把旱天岭村建设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示范村、样板村。”

作者:李翠 梁任晖

  资料来源:中国民族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