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非遗项目 > 民间戏剧  > 详细页面

瞧,弥渡花灯剧团这些“花灯人”

来源: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网 2022年11月29日 阅读量:

  1956年2月,云南弥渡县花灯剧团正式成立。

  63载春风化雨,这个心系群众文化生活质量的县级文艺单位经多次易名整合,最终安家花灯大楼。剧团的名称虽频繁改换,但剧团倾听百姓心声、关注社会民生,扎根民间、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初心不改。他们的足迹遍及全县每个乡镇、村委会乃至自然村,创作出一个个喜闻乐见的花灯艺术作品,坚持了63年近3000场丰富多彩的送戏下乡演出,辅导了一支支能崴善舞的群众花灯队,让老百姓与弥渡花灯的热情不断高涨,让弥渡花灯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中弘扬发展,让老百姓公共文化服务的获得感不断提升,

  斩获了一次次国家、省、州文艺汇演、展演、调演大奖,还被中宣部表彰为“第五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

  63年来,花灯剧团几代“花灯人”,共同耕耘弥渡花灯这片“花灯的沃土”,收集整理了500多首弥渡花灯民歌曲调,编排出了250多个花灯剧目。这些剧目内容极为丰富,有些取材于民间生活故事、笑话奇闻、民情风俗、自然风光;有些根据传奇文学、神话演义和劝世文学改编;有些是从现实生活中的社情民意演变而来……花灯剧团通过巡演、会演、送戏下乡等形式,把一台台剧目送到了农村、城镇,送到了学校和部队,上州城、进省城、到北京、入央视,兴起阵阵弥渡花灯文化正能量的“冲击波”。

花灯戏《山村·小河.月亮》剧照

  24岁大理农校毕业就投身文艺工作的李寿昌已经在花灯艺术路上走过了50个春秋。

  50年来,李寿昌在花灯剧团当领导,当演员是主演,乐器是乐队指挥、音乐是创作。李寿昌在表演上刻画人物入木三分,表演唯妙唯俏,深受观众喜爱。通过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李寿昌在花灯音乐创作上有了较高的造诣,为剧团排演的许多花灯大戏、小戏及各类表演唱,创作的音乐作品不计其数,成了弥渡花灯剧团的一面旗帜。他同群众打成一片,关心现实中发生的事,遇到合适的话题就和人聊聊,接二连三地,一部部获得省州文艺演出大奖的花灯音乐作品如汩汩清泉从他笔下奔涌而出。

  作为弥渡花灯剧团退休的一名老花灯艺人,李寿昌肩上一头挑着时代和百姓,一头挑着花灯传承。年逾七旬的他,不仅仍通过创作记录着时代与生活,同时还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一直奔走在花灯传承一线。

  花甲之年现已退休的花灯剧团原团长杨秉茂,13岁进入花灯剧团,从此结下“一生一世花灯缘”。从艺路上,杨秉茂的艺术天赋得到充分展示,演技得到专家、老百姓的认可,使杨秉茂从一个啥也不懂的农村娃成长为无人不知的“花灯司令”。47年的花灯艺术生涯,一路见证了花灯团的艰辛与辉煌。在收获掌声、拥抱鲜花的同时,杨秉茂矢志不渝不忘初心,在圆满完成下乡演出任务的同时,他带领花灯剧团足迹遍布滇西8地州,到过黑龙江、福建、北戴河、秦皇岛、深圳商演,既锻炼了队伍,又向外界较好地推介了弥渡花灯。

  周美润,曾任花灯剧团团长,在云南省花灯艺术界小有名气,被称为“花灯王子”。他出生于具有“花灯之乡”美誉的密祉,自幼深受花灯文化熏陶。1993年云南省文艺学校花灯专业毕业定向回花灯团工作。花灯演艺二十五载,周美润主演和参演花灯舞蹈、花灯戏等作品近百部,从主演花灯大戏《正月十五闹花灯》到《山村医生》,再到山歌音乐花灯舞蹈戏《山村·小河·月亮》,连续几届斩获云南省新剧目展演金、银奖。《山村·小河·月亮》还获国家艺术基金扶持,参加全国基层剧团北京汇演,征服了首都观众,获专家好评。

  在周美润看来,一个花灯演员的创作演出激情除了自身对文艺工作的热爱,也离不开党和政府对文艺工作的重视和投入以及机制的激励。为了鼓励弥渡花灯剧团积极创作,弥渡县每年投入50万元的创演经费,鼓励支持花灯剧团举办新人新作创演展活动,参加云南省每两年一届的新剧目展演角逐。在展演、评比活动结束后,县里还会组织专家召开研讨会,对作品进行点评、指导。这一机制不仅让新剧目创作常态化,也让弥渡花灯剧团精品剧目不断涌现。

  蒲艳芹,云南艺术学院附中毕业后,在昆明的一些艺术团体历练几年后,回到家乡,被招录到花灯剧团,找到了施展才艺的大舞台。通过花灯大戏《山村医生》女一号饰演,舞台技巧日趋娴熟,艺术人生更加精彩。不论是饰演一号二号还是其他角色,参与演出的剧目,参加州省汇演展演均能获奖,已是花灯剧团中青年演员领军人物之一,花灯剧团的台柱子。

  “年轻人最缺少的就是机会,在这里我有了更多的表演机会,也有了更好的成长机会。”来自昆明市晋宁区的小伙子金波说,他曾在省内几家花灯剧团当过演员,来弥渡花灯团是因为演出机会多,能演的花灯大戏多。2008年以来,已经参加了《正月十五闹花灯》《山村医生》《山村·小河·月亮》等大型花灯剧和《推炉》《水的儿子》等小戏的演出并获奖。

  弥渡县本地小伙石佳宝,自幼受到花灯的熏陶,初中毕业后报考了云南省文艺学校花灯表演专业,毕业后“昆飘”了几年,总觉得自己的专业不能得到很好地发挥。2008年,他得知县花灯剧团要招演员,就回到家乡。10年来,演了很多大戏、小戏,而且都是二三号角色,在2018年大理州三月街民族节文艺惠民演出中,获优秀青年演员奖,在艺术生涯中实现了自身价值。

  随着弥渡县文艺事业的蓬勃发展,文艺工作受到越来越多青年人才的青睐。他们来自专业的艺术院校,用专业的知识储备、无私的奉献精神继续在这片沃土上耕耘。

  “86后”何亚男从云南艺术学院毕业后,毅然选择回家乡走进弥渡花灯剧团,从事演员工作。何亚男进入花灯剧团后,就领衔主演了获国家艺术基金扶持的花灯戏《山村·小河·月亮》女一号,该剧被推选到北京参加中宣部、文化部主办的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有上佳的表现,受到北京观众好评。几年来,她无论是饰演主角众人瞩目,还是饰演配角无人记得,都以贴近生活、贴近人物的视角,以艺术的方式诠释生活,得到观众认可,专家肯定。

  在弥渡花灯剧团,像何亚男这般热爱花灯演艺艺术的青年才俊不在少数。“90后”李红芹、杨云鸿等是其中的佼佼者。提及选择弥渡花灯剧团从事演艺工作的原因,都说,这个事业给予了他们更广阔的天地,让他们得以放下身段深入生活接地气。

  经过几代“花灯人”的耕耘,弥渡花灯这块沃土已黄澄澄一片。花灯团负责人周美润表示,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中,弥渡花灯人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文化艺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扎根民间、薪火相传,努力将花灯团建设成面向社会提供优质文化艺术服务的阵地和引领弥渡县文化艺术事业发展的业务高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阵地。

  弥渡乡村文化遍吹和谐新风

  每当夜幕降临,红岩镇王武村花灯队的30多位队员各自从家里准点来到村文化活动“小广场”,参加活动。

  伴随着音箱里悠扬的花灯广场舞《新编十大姐》旋律,队员们有板有眼舞得很起劲。“近年来,县里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乡村文化事业,实施‘大喇叭小广场’文化惠民工程,不仅让老百姓品尝文化大餐,乡村文化也迎来了和谐新风。”王武村花灯队的负责人石雪美说。

社会指导员在辅导

  抓好平台建设,做好政府服务。“十一五”以来,弥渡县投入2.1亿元,建成青螺公园为中心的文化商贸区、文化休闲区、文化服务区、宗教文化区和文化长廊五大功能板块;投入6100多万元,新建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通过国家一级馆验收,图书馆通过国家二级馆验收;投入6500万元,建成弥渡县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投入使用;投资480万元建设的8个乡镇文化站,2个达国家一级标准,4个达二级标准。

  到目前,弥渡县共建成农村文体小广场763个(含189个乡村标准篮球场、11个乡村灯光球场)。配发篮球架102付,乒乓球桌108张,健身路径42条,配发群众业余文艺队音响器材578套,建有县属大型演出场所3处,文化广场8处。实现了县有“三馆三中心一机一室”(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农家书屋综合服务中心、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电子借阅机、免费开放的公共电子阅览室);乡有“一站一场一工程”(综合文化站、文化广场、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村委会有“一屋一场地一学校”(农家书屋、文体活动场地、农文网培学校);自然村有“大喇叭小广场”。

  全县文体活动面积达到了43万多平方米,人均占有1.34平方米。实现了群众文体活动“读有书屋、唱有设备、演有舞台、学有辅导、跳有广场、乐有经费”,公共文化服务免费化、均等化、普惠化。

跳灯乐

腰鼓队在练习

  培养文艺队伍,彰显群众文化特点。弥渡县从2005年开始实施群众广场文化“月月演”惠民工程,标志着一个由县、乡镇、村委会三个层面衔接,大中小配套、高中低互补、纵横交错的群众文化活动网络体系形成。

  “月月演”活动开展15年来,已经成为弥渡县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工作抓手。随着群众文化的深入展开,弥渡县群众文化活动日趋规模化、系统化,两万余名群众文化活动积极分子投身于弥渡县的文化事业,近千支群众文艺队快速成长,千余名群众文化活动骨干积极指导基层群文工作。群众广场文艺“月月演”,已经成为弥渡县群众文化活动的品牌,弥渡县文化建设的新名片。

  搞好文化活动,打造群众文化品牌。弥渡县不断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内涵,引导并改变群众文化活动的方式,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知名度,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在人均1.34平方米的933个活动场地,尽管播放着不同的乐曲,却绽放着相同的笑容:年轻人在篮球场上挥汗如雨,863支群众文艺队则在欢歌健舞,每天开展着各类文体活动1000余场次,并以县城花灯广场、青螺广场,8个乡镇文化广场为依托开展“月月演”的“一乡(镇)一品”特色群众文化活动。定期举办《小河淌水歌手》电视大奖赛,以及开展“新编十大姐”花灯广场舞、“我行我秀”才艺大比拼等广场群众文化活动,吸引众多的城乡居民群众参与,受社会好评。

  

  资料来源: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