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文博 > 民族文博概述  > 详细页面

中国文字博物馆民族文字陈展巡礼

来源:中国民族文博-第五辑 作者:王双庆 2018年06月20日 阅读量:

  文字是人类文明的历史见证和传承载体,是民族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具体体现,也是维系民族团结、凝聚民族力量的精神纽带。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民族的文化孕育了不同的文字种类。

  纵观古今,少数民族文字和汉字的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字的大家庭。文字的产生,凝聚了炎黄子孙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心血智慧;文字的发展,写照了中华民族融合进步走向统一的文明历程。以汉字为主体的中国各民族文字,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并以其强韧的生命活力绵延至今,成为当今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群。

  中国文字博物馆是“十一五”期间国家重大文化工程,是以文字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致力于包括少数民族文字在内的中国文字的保护、研究和传承。本文从基本陈列和临时展览两个方面介绍中国文字博物馆少数民族文字的陈展情况。

  一、基本陈列——民族文字大家庭

  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展览分为序厅、基本陈列、专题陈列和临时展览四部分。序厅是概览,重点突出中国文字博物馆是中国文字发展史的艺术殿堂,分东、西、南、北四面浮雕,其中西面浮雕为少数民族文字,集中展示了少数民族文字中比较典型的吉祥话语,使参观者在游览之初便对少数民族文字有个初步的印象,体现了民族文字在中国文字大家庭中的重要位置。

  基本陈列的第二部分是少数民族文字。通过对民族文字文物的陈列,反映中华各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水乳交融、共同发展,不同背景和特征的多元文化共同构筑了不朽的东方文明古国,同时宣传和弘扬党的抢救、发掘和保护以及帮助发展民族语言的方针政策。

  为便于展示,我国少数民族文字根据其创制时间、使用范围和改进发展情况,大致分为古代民族文字、传统民族文字、新创与改进民族文字等类别。

  (一)古代民族文字

  古代民族文字是指我国古代历史上创造或从域外传入的民族文字,这些文字曾用于特定的历史时期,曾在历史上发挥了不同程度的作用,后因使用这些文字的民族群体的分化融合或语言转用等原因而停止使用并逐渐消失。尽管如此,这些文字的文献和文物仍然记录了丰富的史实,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民族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生活。

  我国古代民族文字的产生渠道多样,有些和人类最古老的文字渊源关系密切,主要是受西域佛教传播影响进入我国的。这些文字源于非常古老的阿拉美字母、婆罗米字母,如佉卢文、焉耆-龟兹文、于阗文、粟特文、突厥文等。而回鹘文又是在粟特文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成,从回鹘文进而衍生出后来的蒙古文、满文、锡伯文等。有些则直接或间接地受汉字字符和结构的影响而产生,如契丹文、西夏文、女真文等,这些文字相对于汉字又有很大的变化和创新。

  这些民族文字的产生和使用年代最早可追溯到公元2~3世纪,较晚创制于16世纪的满文一直沿用至近现代。它们中有些曾是当时国家或地方性政权的官方文字,如元代的八思巴字,清代的满文,宋元时期的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等。

  中国古代民族文字总表

文字

创制或传

入时间

地区

类型

字母

语言

佉卢文

公元2世纪左右

于阗(今新疆和田)、鄯善(今新疆若羌)

拼音

阿拉美字母

印度语族的一种语言

粟特文

公元2~3世纪

西北敦煌、吐鲁番等地

拼音

阿拉美字草书

粟特语

焉耆龟兹文

公元3

世纪

新疆焉耆、吐鲁番、库车等地区

拼音

婆罗米斜体字母

吐火罗语

于阗文

公元5

世纪

新疆于阗地区(今和田)

拼音

出印度婆罗米字笈多体

塞克族语言

突厥文

约公元6世纪

新疆、甘肃、蒙古等地

拼音

多数来自阿拉美字母

突厥、回纥、黠戛斯等族语言

回鹘文

公元8世纪

新疆

拼音

粟特字母

回鹘语

契丹文

公元920年

东北、华北

表意/拼音

脱胎于汉字

契丹语

喀喇汗王朝突厥文

约公元10世纪

新疆

拼音

阿拉伯字母

喀喇汗王朝突厥语

西夏文

公元1036年

宁夏、甘肃、陕西、青海、内蒙

表意

脱胎于汉字

西夏语

女真文

公元1119年

东北、华北

表意

受汉文和契丹文的影响

女真语

八思巴字

公元1269年

全国

拼音

源于藏文字母

蒙古语、汉语、藏语等

察合台文

公元13世纪

新疆

拼音

阿拉伯字母和波斯字母

察合台语

满文

公元1599年

全国

拼音

回鹘文

满语

  (二)传统民族文字

  传统民族文字是指历史上形成并沿用至今的少数民族文字。其中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朝文等是具有官方法律地位的文字,通用于本民族,是我国使用最充分最广泛的少数民族文字。

  还有部分民族文字缺乏规范,使用范围十分有限,一般不在行政、教育、媒体等正式书面领域使用,仅限于民间或特定宗教活动领域使用。这类文字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实际文种数目难以准确统计。它们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类是汉字系民族文字,即根据汉字的偏旁部件和造字结构形成的文字,如古壮字、古白字和京族的字喃等。此外,苗族、瑶族、布依族、侗族、毛南族、仡佬族、仫佬族、哈尼族等民族地区也曾发现汉字中夹用民族文字的情况。

  另一类是自创文字,最初主要是用于宗教占卜活动的几种少数民族文字,如古彝文、东巴文、哥巴文、藏族尔苏支系的沙巴文和水族的水书等。这些文字使用的范围狭窄,并仅为传统宗教人士世袭使用,因此有的逐渐流于失传。

  第三类为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西方传教士创制的用于基督教活动的少数民族文字,大多依据或参照拉丁字母设计,用以翻译《圣经》和其他宗教读物。目前仍在使用的如滇东北的柏格里苗文,云南武定、禄劝一带的柏格里字母彝文、傈僳文,云南佤族地区的撒喇佤文,拉祜族地区的老拉祜文,景颇族地区的老景颇文等。

  传承至今的民族文字总表

文字

起源时间

地区

类型

字母

语言

蒙古文

公元1204年

内蒙古、东北

拼音

回鹘文

蒙古语

托忒蒙古文

公元1648年

新疆

拼音

回鹘文

蒙古语卫拉特方言

藏文

公元7世纪

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

拼音

梵文

藏语

维吾尔文

公元10世纪

新疆

拼音

阿拉伯文

维吾尔语

哈萨克文

伊斯兰教传入哈萨克地区后

新疆

拼音

阿拉伯文

哈萨克语

朝鲜文

公元1444年

吉林、辽宁、黑龙江

拼音

自源

朝鲜语

柯尔克孜文

伊斯兰教传入柯尔克孜地区后

新疆

拼音

阿拉伯文

柯尔克孜语

西双版纳傣文

约公元13世纪

云南西双版纳州等地

拼音

巴利文

傣语西双版纳方言

德宏傣文

约公元14世纪

云南德宏州等地

拼音

巴利文

傣语德宏方言

傣绷文

约公元13世纪

云南瑞丽、澜沧、耿马等县

拼音

巴利文

傣语德宏方言

金平傣文

约公元18世纪

云南金平县

拼音

巴利文

傣语金平方言

锡伯文

1947年以满文为基础创制

新疆

拼音

回鹘文

锡伯语

古彝文

集大成于元末明初

云南、四川、贵州

表意

自源

彝语

古壮字

约唐代

广西

表意

汉字

壮语

古白文

公元9~10世纪

云南

表意

汉字

白语

字喃

待查

广西

表意

汉字

京语

苗、瑶、布依、侗、仡佬等

表意

汉字

苗、瑶、布依、侗、仡佬等语言

东巴文

约公元11世纪

云南丽江地区

图画象形

自源

纳西语

哥巴文

稍晚于东巴文

云南丽江地区

图画象形

自源

纳西语

沙巴文

约公元15~16世纪

四川甘孜、凉山、雅安地区

图画象形

自源

藏族尔苏语

水书

不详

贵州三都等地

图画象形

自源

水语

汪忍波傈僳文

约1920年

云南维西

音节

自源

傈僳语

柏格里苗文

1905年

云南东北、贵州西南地区

拼音

自源

苗语川黔滇方言滇东北次方言

柏格里傈僳文

1913年

云南武定、禄劝

拼音

自源

傈僳语禄劝方言

老傈僳文

1912~1914年

云南怒江、丽江、大理地区

拼音

拉丁字母变体

傈僳语怒江方言

撒喇佤文

1912年

云南普洱、临沧等地

拼音

拉丁字母

佤语巴饶克方言

  (三)创新民族文字

  新创改进的民族文字是政府帮助创制和改进的少数民族文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非常重视解决少数民族的文字问题,在调查研究、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陆续为壮、布依、侗、黎、苗、佤、彝、纳西、傈僳、哈尼、土等民族新创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同时,还为部分需要改进的少数民族文字进行了改进工作。这些文字在双语教学和成年人扫盲等许多领域的使用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新创民族文字共有17种,包括壮文、布依文、侗文、湘西苗文、黔东苗文、川黔滇苗文、载瓦文、哈尼文、纳西文、傈僳文、佤文、土文、羌文、四川规范彝文和从传教士所创文字改革或改进的滇东北苗文、景颇文、拉祜文。除四川规范彝文外,这些文字都是根据1957年国务院会议通过的《关于少数民族文字方案中设计字母的几项原则》制订或修改的,都采用拉丁字母,表音方式尽量与汉语拼音方案一致。

  这些新创文字有3个共性的特征:一是以拉丁字母为基础创制的;二是以本民族的某个地区的方言为参照创制的,如壮文是以壮语北部方言为基础方言;三是加入能代表本民族特有发音的符号和声调。

  创制与改进的民族文字总表

文字

创制

时间

地区

类型

字母

语言

壮文

1955年

广西

拼音

拉丁字母

壮语北部方言

四川规范彝文

1975年

四川凉山州

音节

自源

彝语北部方言

布依文

1956年

贵州

拼音

拉丁字母

布依语

侗文

1958年

贵州、湖南、广西

拼音

拉丁字母

侗语南部方言

湘西苗文

1956年

湖南湘西州

拼音

拉丁字母

苗语湘西方言

黔东苗文

1956年

贵州

拼音

拉丁字母

苗语黔东方言

川黔滇苗文

1956年

贵州、云南、四川

拼音

拉丁字母

苗语川黔滇方言

滇东北苗文

1956年

贵州、云南

拼音

拉丁字母

苗语川黔滇方言滇东北次方言

载瓦文

1957年

云南德宏州

拼音

拉丁字母

景颇族载瓦语

哈尼文

1957年

云南红河、普洱、西双版纳地区

拼音

拉丁字母

哈尼语哈雅方言

纳西文

1957年

云南丽江、大理地区

拼音

拉丁字母

纳西语西部方言

羌文

1990年

四川阿坝州

拼音

拉丁字母

羌语北部方言

傈僳文

1957年

云南怒江、丽江、大理地区

拼音

拉丁字母

傈僳语怒江方言

拉祜文

1957年

云南普洱、临沧地区

拼音

拉丁字母

拉祜语拉祜纳方言

景颇文

1957年

云南德宏州

拼音

拉丁字母

景颇语

佤文

1957年

云南普洱、临沧地区

拼音

拉丁字母

佤语巴饶克方言

土文

1979年

青海互助县

拼音

拉丁字母

土族语互助方言

  

  中国民族文字以不同的文字形式记录下本民族的语言,传承着各民族的文化和精神,它们和汉字一起,组成中华文字大家庭,共同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展厅内精美的民族文字文物、图文并茂的展板、先进的多媒体展示使参观者在展厅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字的历史、现状有大概的了解,进而感受到中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二、临时展览——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文物文化系列展

  作为以文字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的临时展览同样以文字为主,民族文字的展览更是不可或缺。早在2009年11月开馆之际,中国文字博物馆便和民族文化宫博物馆联手打造了一个以少数民族文字为主题的临时展览——“民族文化宫博物馆馆藏少数民族文字文物精品展”,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及风土人情。安阳地处中原,是汉字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如何展示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文字、文化,是中国文字博物馆义不容辞的责任。基本陈列第二部分只是对少数民族文字在广度上的一个简要介绍,并未在深度上进行挖掘、展示。为使文字爱好者及广大观众对少数民族文字有更深的了解,中国文字博物馆与宁夏、新疆、广西、西藏、内蒙古、云南、青海等地省级博物馆联合,相继推出了大型临时展览——“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文物文化系列展”,进一步展示中国民族文字多样性及少数民族文字魅力,展示辉煌灿烂的少数民族文化。

  (一)展览意义

  中国文字博物馆推出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文物文化系列展”,旨在把馆内临时展览办成展示我国各少数民族文字、文化的窗口,这不仅能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还能增进我国各民族间的相互了解,使得各民族间相互尊重、和谐相处。

  本展览以民族文字为吸引亮点,民族文物为重要载体,民族文化为必要补充,牢固树立民族文字品牌意识,更好地吸引博物馆观众,力争满足其不需远行就能了解各民族文字、体验各民族文化的心理,为实现博物馆教育功能开辟新的思路。

  (二)展览实施

  “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文物文化系列展”在中国文字博物馆开馆之后开始策划,进入紧张有序的筹备阶段,同时派遣由馆领导和业务人员组成的考察团队赴宁夏等地的相关单位参观学习,并就合作举办展览的具体事宜进行商谈。

  “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文物文化系列展”从2010年底正始开展,截止目前,共举办了7个篇章,每个篇章展期一般为3个月,展览重点在于少数民族文字。为此,展览尤其注重文字文物的选择,这些文字文物包括各类经卷、木雕版、文献古籍、碑刻、木牍等诸多种类。

  已举办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文物文化系列展”情况一览表

展览名称

展览时间

文字种类

文物情况

民族文化

合作单位

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文物文化系列展——宁夏篇

2010.12.15~2011.3.15

西夏文

西夏文残碑、木雕版、拓片、佛经、青铜器、泥塑、石刻等

工艺、佛教、建筑等西夏历史文化

宁夏

博物馆

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文物文化系列展——新疆篇

2011.4.20~2011.7.20

佉卢文、龟兹文、于阗文、突厥文、回鹘文等

佉卢文木牍、手抄经卷、金银器、服饰等

民族服饰等西域文化

新疆

博物馆

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文物文化系列展——广西篇

2011.8.23~2011.11.23

壮文、水书

青铜器、陶器、木牍、玉石器等

青铜工艺、民族服饰等瓯骆历史文化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文物文化系列展——内蒙古篇

2011.12.2~2012.3.2

契丹文、女真文、八思巴文等

佛经、金银器、青铜器、马具、造像等

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文化习俗及审美情趣等

内蒙古博物院

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文物文化系列展——西藏篇

2012.10.25~2013.1.25

藏文

佛经、木雕版、佛教造像、法器、唐卡等

雪域高原的历史、藏传佛教、文化艺术等

西藏博物馆

中国云南少数民族文字文物文化展

2012.6.28~2013.10.8

东巴文、傣文、彝文、傈僳文等

文字古籍、金银器、漆器、竹器、服饰等

云南26个民族的各种工艺、面具、服饰等民俗文化

云南民族博物馆

中国云南少数民族文字文物文化展

2013.1.28~2013.3.28

藏文

藏文佛经、佛教造像、法器、唐卡、服饰等

青海的历史、文化艺术、民俗风情等

青海省博物馆

  

  

  中国文字博物馆在未来的临时展览规划中,将把“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文物文化系列展”这个特色展览办下去。一是继续与贵州、湖南、湖北、甘肃、福建、东北等地民族文字文化特色鲜明的博物馆展开合作,进一步推出展览;二是把展览做大、做好,并将其打造成一个精品展览,一个品牌。

  三、结语

  不管是基本陈列还是临时展览,中国文字博物馆的民族文字陈展都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但民族文字展览在举办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难以走出的困境。

  首先是观众的参观热情与民族文字的相对冷僻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文物具有生动、直观、形象、可信的优势,进入博物馆的大多数观众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文物本身上面,对展板上的文字往往匆匆一瞥,甚或视而不见,更不用说对他们来说像天书一样的少数民族文字,尤其是那些无人能识或不能完全释读的死文字。观众怀有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来到博物馆,本想通过参观展览增进对民族文字文化的了解,一旦遇到丝毫没有接触过的天书文字,便会热情骤降,以至于走马观花,甚至匆匆结束参观。

  其次是民族文字专业人才的匮乏。中国少数民族文字种类如此丰富,与此不相称的是少数民族文字专业的从业人员相对较少,尤其是那些不再使用的文字。中国文字博物馆在这方面的人才更是严重匮乏,全馆无人精通哪怕一种民族文字。基本陈列的少数民族文字部分是在开馆前聘请相关的专家学者层层论证才得以面向观众的。展柜中文物和展板上的民族文字也无人能识,讲解员在这里的讲解工作也只能是对民族文字进行粗线条的概括性介绍。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一些。中国文字博物馆将通过增加展览的趣味性、引进人才等途径逐步解决。

  中国文字是中华民族的基本标识,也是中华文明的显著标志,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长卷中,文字对凝聚民族精神、传承华夏文明、维护国家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文字博物馆始终以振兴民族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本职,举办的关于少数民族文字文化的基本陈列和临时展览,必将增进各民族间的相互了解与相互尊重,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引自:《中国民族文博(第五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