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特色村寨 > 乡村振兴  > 详细页面

武陵山中有人家:从田间“乡愁”到云端“振兴”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张勇 刘怡珉 2022年10月08日 阅读量:

焕河村农家乐。

焕河村古树参天。

抖音账号“黔东农仓”拍摄地。

焕河村网红打卡点“民卫井”。

赵贡彩的家门口生意。

张金秀奶奶(左)与粉丝合影。

70多岁的赵开娥(右)和姐妹共同开起荞面摊。

手工制作苕粉。

  镜头的取景框内,青菜在“古井”潺潺流水中淌去泥沙,沿着苔藓步道,装在背篓里被送入小院;阳光透过窗棂洒下,熏黑的灶台,柴火劈啪作响,趁着火候,几下翻炒,白雾便混合着农家饭香腾腾升起。

  三餐茶饭,四季衣裳,在此上演人间烟火,让手机屏幕前的数百万人沉醉于“家的味道”。“记忆”的源头,思绪随着目光所及,皆“定位”武陵山腹地的土家村落,名曰“焕河村”。

  焕河村距离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城20余公里,距共和镇政府10公里左右,背靠乌江,山大、沟深、路陡、地少,曾经鲜有人关注。近几年来,从不堵车的焕河村,常有车辆排到入村路口。仅去年夏天,大山里的小小村落便吸引超5万多慕名而来的四方游客……从田间拥抱“云端”的一幕幕“焕河故事”正精彩上演。

  “缘”于保护—— 满山的木屋是村里的金字招牌,保护成为村民的共识与愿景

  初春的焕河村满目苍翠,几棵古树沿着村中最平坦的休闲广场一字排开。转眼间,树下古建筑映入眼帘,房门之上,“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几个大字熠熠生辉。

  前往焕河村,必经一眼望不见顶的盘山路。从前,交通不便阻碍着村里的发展,也留下不可复制的“历史”老房。如今,放眼望去,焕河村只有几栋水泥质地的二层“高楼”,布满历史感的石墙环村成路,绿野葱葱点缀着满山的木质旧屋。

  “为了保护,村里可是下了大功夫!”生于斯、长于斯、重回故里的村第一书记赵健涛娓娓道来。

  焕河村已有近300年历史。多年来,焕河村走出去发展的人越来越多,村里留守的人越来越少。渐渐地,许多木屋无人居住,杂草丛生。

  直到2013年8月,焕河村以完好的历史村落布局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不见经传的山村抱回“国”字号金字招牌,让村里人看到了希望。

  “守住这些宝贵的传统老屋,才能守住村里长久发展的好奔头。”自此,村民达成共识,建立了限量修建砖房的村规民约,只为维护村里的传统风貌。

  多年来,焕河村聚焦美丽乡村建设,全力以赴把资金用在传统村落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上——

  2016年,修建观光休闲亭,对部分村民房屋进行整体维修改造、连户路硬化、安装太阳能路灯等;

  2017年,修建长廊休闲亭、观光亭、观光梯、文化广场、篱笆、消防设施、寨门等;

  2019年,对部分传统建筑房屋进行立面及屋面改造;

  2020年,建成“共和镇焕河传统村落乡愁馆”,悬挂“中国传统村落”标识,并进一步成立了“焕河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协会”……

  村民心里明白,焕河村的发展“缘”于保护,还要持续保护。

  “始”于乡愁 ——一头扎进焕河村的青年变成乡亲口中的“老板”

  进入乡村找寻商机与田园生活的青年,无疑是乡村振兴的一支有生力量。丁浪就是其中之一。

  2019年,大学毕业后在广东从事电商设计相关工作的丁浪响应号召,回到家乡创业,进驻焕河村。村里的木房、青石板路、古树,所有的古朴元素完好无损,让带着抖音账号“黔东农仓”、本着为村民销售农产品初衷而来的丁浪看好焕河村的发展:“这就是小时候家乡的样子,是我寻找的贵州乡村风貌,最原始古朴的状态。”

  把家乡的农特产品通过电商平台卖出去,成为丁浪坚定的创业方向。“城市里缺失的是乡愁,来自乡间的一日三餐或许就是城市的‘诗和远方’。”2019年3月,丁浪开始结合家乡美景美物拍摄视频。最初也走了不少弯路,“一个人带着相机在村里待了一个星期,拍出来的第一个视频因为没有开麦(麦克风),连声音都没有。” 丁浪说。

  一个补光灯、一台相机、一勺热油呛辣椒,视频中70岁的张金秀做了几十年的饭菜,收获5.7万网友点赞,这也是“黔东农仓”首条点击量过万的视频。

  成片一分钟,背后一整天。从开始的好奇,到面对镜头习以为常,村民逐渐熟悉了丁浪每日反复的“搜集素材”。为解决当地紫薯滞销问题,丁浪拍摄的张金秀用紫薯做饭的视频,在抖音达到1000万的播放量,帮助当地农户卖出紫薯5000多单、两万多公斤。

  丁浪顺势而为,由单打独斗逐渐变成十多人的团队,又推出“古村乐乐”抖音账号,德江的麻饼、荞面等地道农家美食、土特产品也随着一个个点赞被端上城里人的饭桌。“真正传统的农村生活就是朴实无华,让人心生向往。环境能赋予美食新的定义。”丁浪说。

  外面的车辆开始接连进入焕河村,村民在家门口开起小卖部,在长廊上做起小吃摊。“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古村乐乐’用纯真的记录带火焕河村,焕发乡村旅游新活力”,新华社的报道为丁浪这群“逆行”的“新农人”点赞。

  村民们起初把丁浪当作村口一个奇怪的小伙,现在都亲切地叫他“丁老板”。看见村民在家门口就有收入,对他说“我们这个山咔咔也能火起来”,丁浪直言,这是他在乡村振兴路上最大的慰藉。

  “古村28渡”,这是丁浪的第三个抖音账号,他将镜头对准驻村干部,通过德江县沙溪镇大寨村第一书记刘杰的视角,记录乡村振兴的探索与收获。“每一个努力的背影都在感召一群追梦人。”丁浪坚定地表示,接下来将继续通过不断的宣传,吸引大家对乡村振兴的关注。

  “醒”于振兴 ——近80名中青年“回归”焕河,70多岁的赵开娥在观光长廊开起荞面摊

  “我们就是到这里来看原汁原味的乡村生活。”驱车180公里,遵义游客远道而来,踏入村里便开始感叹,“你们一定要做好保护,修旧如旧,大家就是来体验记忆里的农村生活。”

  每一个远方“亲朋”的嘱咐,村支书赵齐承都铭记在心。在抖音平台的走红,让村里人打开大门,发展的方向更是从原来的盲目跟风,到在驻村干部、乡村振兴队伍的带领下,多考察、多调研,因地制宜、三思而行。

  规划书上,焕河村未来的愿景十分明晰:“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以五大振兴协同发展为统领,建设具有山地河溪、古村田园特色的传统村落融合型特色田园乡村和具有文化自信、幸福乐土情感的宜居宜旅型和谐生态村寨,探索传统村落类、宜居宜旅型乡村振兴路径,最终实现‘原生源泉、焕美焕家’的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目标。”

  焕河村的田间地头,红沙泥土里栽种的200亩柑橘长势喜人;以优良水质为竞争力的矿泉水厂开辟产业新路;一条观光长廊,入驻几十家小吃摊,荞面、油粑粑、炸串、汤圆,村民纷纷使出看家本领。

  70多岁的赵开娥和63岁的赵素婵共同开起荞面摊,现擀、现切、现煮,看得见的好手艺引游客纷纷夸赞。

  在城里开着网约车的赵江夫妇回到家乡,把家中300年历史的老宅修复完善,开起村里第一家农家乐。“不能让远道而来的客人失望而归,对焕河村留下不好的印象。”赵江说。

  在村里修复旧屋的赵贡彩接到游客电话,马不停蹄地赶回家中,自家手工制作的苕粉成了游客心心念念的香饽饽。拿出早已生锈的秤杆,一袋袋苕粉被游客抢着购买。“都是留着自家吃的,哪想着能卖出去哟。”笑着说罢,赵贡彩拿出手机,微信一扫,钱款立即到账。

  第一书记赵健涛粗略地算了算,自2019年以来,已经有近80名中青年回到焕河村,山村里的木屋成了炙手可热的创业起点。

  与此同时,焕河村的村民开始关心起下一步的发展路子。以旅游产业化为中心,乡村振兴的决心更加坚定。“村子道路应进行拓宽完善、村庄风貌统一,要建设好停车场,加大对村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焕河村耕地较少,应进行土壤土质分析,种植原生态、观赏性高、经济效益好的农作物;应完善乡村旅游体验项目,建议增添民宿商铺及售卖果蔬农产品的门店……”

  “后浪”返乡,让传统的村落乘上“云端”快车……

  焕河村醒了,村落更美了,村民更有干劲了。

作者:张勇 刘怡珉

  资料来源:中国民族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