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特色村寨 > 乡村振兴  > 详细页面

弘扬脱贫攻坚精神 续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来源:中国民族报 2022年09月27日 阅读量:

2020年5月15日,湖南湘西十八洞村第三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麻辉煌(左)与返乡大学生施林娇一起通过网络直播推销土特产。 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摄

图为2020年7月3日在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拍摄的毛相林。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摄

图为黄文秀生前的工作照(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201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图为群众游行中的“脱贫攻坚”方阵彩车。 新华社记者 李尕摄

  “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从2012年底拉开新时代脱贫攻坚序幕,到2020年底,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中国共产党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伟大脱贫攻坚精神。

  如今,全国广大干部群众在脱贫攻坚精神感召下,从伟大胜利中不断汲取前行力量,紧握乡村振兴“接力棒”,满怀信心开启新征程。

  上下同心、尽锐出战 凝聚起合力攻坚的磅礴伟力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安康市女娲凤凰茶业现代示范园区考察调研时,一张照片定格了“五位书记”共抓扶贫的瞬间:照片中,习近平总书记面带微笑,向茶农们走来,在他身后,是陕西省委书记、安康市委书记、平利县委书记、蒋家坪村党支部书记。

  照片意味深长。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鲜红的党旗始终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高高飘扬,中国共产党无比坚强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转化为脱贫一线超强的战斗力。

  精兵打硬仗,全国累计选派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战在脱贫一线,不仅让贫困地区变了样,更播撒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火种。

  2018年3月,带着“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誓言,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委宣传部年轻干部黄文秀来到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驻村两个月,她走访了全村所有贫困户,在扶贫日记里绘制了详细的“民情地图”;一年多时间里,她带领百坭村88户共418人脱贫。生命定格在30岁的黄文秀,以最美的青春芳华书写了“心中的长征”壮烈的时代篇章。

  如今的百坭村,不仅实现贫困人口“清零”,还办了村集体企业,砂糖橘、清水鸭、油茶产业更兴旺。村里又多了几位主动回村的大学生,他们表示要接过黄文秀的接力棒,踏上新征程。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在没有硝烟的脱贫攻坚战场,到处激荡着“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昂扬斗志,1800多名同志献出了宝贵生命——

  “只要县里还有一个人没有脱贫,我就不能休息。”这是贵州省晴隆县委原书记姜仕坤许下的铮铮誓言。6年时间里,他行程60万公里,磨穿了鞋底,跑白了头发,燃尽了生命之火,倒在了脱贫一线。送行路上,晴隆的群众含着泪说:“姜书记是为了我们脱贫牺牲的。”

  “没什么可以阻挡我扶贫!”为了让群众喝上安全水,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新疆伽师县水利局局长刘虎“豁出命来”,在发现身患肺癌的情况下,仍坚持奋战一线,找水源、探路线、定方案……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无数党员干部以赤心唤民心、以生命赴使命,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百姓的“幸福指数”。一个个贫困山乡沧桑巨变,书写了脱贫攻坚的亮丽答卷:曾经“苦瘠甲天下”的宁夏西海固,甩掉了贫困的帽子,步入了发展的春天;云南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路通了,产业兴了,5G信号联通世界,一步跨越千年……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靠的是党的坚强领导,靠的是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坚实物质基础,靠的是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坚守执着,靠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

  精准务实、开拓创新

  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

  “三沟两岔穷疙瘩,每天红薯苞谷粑;要想吃顿大米饭,除非生病有娃娃。”湖南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大学毕业生施林娇口中的一首苗歌,唱出过去的“苦日子”。

  如今,十八洞村仍然歌声不断,但歌词中已满是幸福和甜美:昔日的泥巴地换成了青石板、沥青路,黄桃、猕猴桃基地相继建立,前来打卡的游客越来越多,村民们开起了农家乐……

  生活在十八洞村这个中国脱贫攻坚“地标”里的人们永远记得,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到十八洞村考察,首次提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此后,从做到“六个精准”到实施“五个一批”,从扶真贫到真脱贫,我们坚持用发展的办法消除贫困根源,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

  ——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精准识别、到户到人扶真贫。

  云贵川交界处,有个“鸡鸣三省村”。村里的通户路路口处,竖着一块“感谢共产党”的石碑。这是村民申昭时立下的。

  5年前政府帮助这个村改造住房,3年前通户路又修到家门口。从此,申昭时残疾的妻子可以自己坐轮椅出入,他则外出打工,结束了留在家里守候妻子、受苦受穷的日子。

  短短的通户路,让一个劳动力重新回归社会,也拯救了一个家庭。

  2014年,全国扶贫系统组织了80万人进村入户,共识别12.8万个贫困村、8962万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录入信息,实行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把真正需要扶贫的人扶起来。

  ——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真抓实干、靶向施策真扶贫。

  2020年5月12日至14日,曾经住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阿土列尔村(“悬崖村”)的84户贫困户,陆续搬进位于县城附近的新家。从藤梯到钢梯,再到楼梯,村民们用脚步丈量着岁月的变迁,也感知着生活的巨变。

  “悬崖村”的变化是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个缩影。全国近千万人“挪穷窝”,数量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总人口。拥抱新生活、新变化的幸福笑脸,写满神州大地。

  ——解决好“怎么退”的问题,严格考核、较真碰硬真脱贫。

  明确“时间表”,创新构建最严格考核评估体系。“每年考核都有第三方评估、媒体暗访,严格的考核评估体系较真碰硬,确保了脱贫过程扎实、结果真实。”原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司长苏国霞说。

  织密织牢防贫网,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作为全国脱贫攻坚楷模,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带领村民种植瓜果,发展特色产业。县里派来果树栽种技术专家,手把手培训村民,在村里建起脐橙基地,丰收时新订单源源不绝;村里改善人居环境,完善旅游接待基础设施,发展乡村旅游,一批批游客纷至沓来。2020年,全村人均收入超过1.3万元。

  攻坚克难、不负人民

  新征程续写新辉煌

  新年春节过后,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中,朗朗的读书声回荡在校园内。

  华坪女子高中校长张桂梅,扎根边疆教育一线40余年,在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帮助下,推动创建了这所免费招收贫困女生的高中,至今已帮助近2000名女孩考入大学走出大山。

  “一个受教育的女性,能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改变三代人的命运。”带着这份信念,张桂梅抱着病躯点亮万千大山女孩的梦想,照亮她们的前程。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脱贫攻坚不只见证了一个民族的奋斗,更铭刻了一个政党的初心。让全体人民过上好日子,是中国共产党宏伟而朴素的奋斗目标。

  如今,从卫星上拍下的照片以独特视角见证变化:脱贫地区集中的“胡焕庸线”以西区域,“夜光面积”持续增加。这背后是脱贫地区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发展活力不断迸发。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2020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

  为加快脱贫地区发展,一年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入推进。中央确定的33项衔接政策全部出台,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8个东部省(市)结对帮扶西部10个省(区、市),投入财政援助资金228.7亿元。305家中央单位向定点帮扶县直接投入和引进资金668.8亿元。国家确定16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出台14个方面高含金量政策,开展组团式帮扶。

  2021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意见》。一支支乡村振兴工作队,接过扶贫工作队的接力棒。

  驻村届满后,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中排乡大宗村第一书记和银光,选择了继续留任。“乡亲们脱贫后还要扶上马送一程,我要帮他们过上更好的日子。”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我们更需要发扬脱贫攻坚精神,用奋斗续写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本报综合报道)

  资料来源:中国民族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