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特色村寨 > 大美村寨 > 省份 > 云南  > 详细页面

千年古生村“美化”记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肖静芳 2018年06月25日 阅读量:

古生村戏台上,当地村民表演节目。 胡超摄

古生村村貌。 胡超摄

  苍山雪,洱海月,令无数人神往。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云南大理的白族聚居村落古生村走访,也不禁感叹:“这里环境整洁,又保持着古朴形态,这样的庭院比西式洋房好,记得住乡愁。”

  “记得住乡愁”,道出了人们对乡村田园的眷念和期待。美好的家园,应是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碧水……

  自习总书记视察后,古生村这个千年古村以建设“记得住乡愁”的中国最美乡村为目标,着力整治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经过“美化”的古生村如今更加水清景明、美丽宜居。

  

  培植乡愁,保持古村传统风貌

  一株根深叶茂的参天古树,一座飞檐翘角的中式戏台,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村口的这两件古物昭示了它的悠久历史。

  “一个白族村,要有一棵大青树,一个庙子。”古生村洞经兴儒会会长杨天赐说。在他眼中,古生村依然有他小时熟悉的影子。300多年树龄的大青树仍然庇护着村民,建于1867年的古戏台经过重新彩绘、修旧如旧后,又热闹起来了。只不过,过去那里是杨天赐和小伙伴们看折子戏的地方,现在演的是新歌新舞。

  古戏台对面是建于明代的水晶宫,也是白族村落中最具文化象征意义的本主庙。经过修缮的水晶宫大门比以前更气派了,“更符合传统风格,瓷砖什么的都不见了。”杨天赐说。

  离这不远处,已有300多年历史的凤鸣桥静静地横在阳溪河上,凝望着这个千年古村的变迁。

  所有的变化都似新而旧。徜徉在古生村,能感到千年古村的文化气息,却感觉不到古旧的破败气息,相反,处处显得整饬、雅致。民居虽是青瓦白墙、斜屋顶、淡墨画的白族传统建筑样式,但有的是新建的,有的则是修葺过的,临街的粉墙上还绘着各种吉祥图案。

  这一切,都源于这两年当地唤起乡愁的努力。根据大理市专门制定的《湾桥镇古生村保护管理办法(试行)》,大青树、福海寺、凤鸣桥、古戏台、龙王庙、水晶宫等古生村的文物古迹得到了分类保护和修缮,7户有较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古院落得到了挂牌保护。此举理清了千年古村的历史文脉,使曾经凋敝的文化遗存成为闪亮的文化景观。

  古生村的美丽,还在于民居建筑风格统一。这里既没有破坏古村天际线的“洋别墅”,也没有影响整体美观的“瓷砖楼”。而这,也是精心规划的结果。“总书记来后,村民们对白族建筑风貌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更深了。”湾桥镇党委书记张辉说。

  在村民的支持下,古生村对所有在建的建筑进行了全面清理,严禁乱盖违建,对已建的不协调民居进行了改造。同时,委托设计部门完成村庄建设规划和民居整治控制性详细规划,为准备建房的村民无偿提供3套至4套图纸来选择,严格控制新增建筑物的规划布局,务求彰显白族民居特色。

  沿着重新铺设的青石板路,从村口向洱海边走去,不久就来到村民李德昌家。3年多前,习总书记正是在他家院子里和白族乡亲们亲切聊天的。雕花门窗、彩绘影壁、满庭花草,一方铺着蓝色印花土布的木桌,旁边围着几张藤椅。“这样的庭院比西式洋房好,记得住乡愁”,习总书记在这个小院发出的感叹,如今被镌刻在一方石碑上,竖立在院子中央。

  院门不上锁,很多慕名而来的游客就这样走入这个小院,坐在里面小憩,沐浴着洱海吹来的风,看着院子上空的一方蓝天,在鸟语花香中感受心灵回归的安详,从而也体会到了习总书记为什么说羡慕这里人家的生活、舍不得走了。

  3年来,有数十万人来到古生村,有很多人想跟李德昌谈合作,把他家改成客栈或餐馆,但都被他拒绝了。“如果变成了商业,就感受不到那种乡愁了。”李德昌说,在他内心里,一直希望习总书记再来看看。

  保护洱海,从整治乡村环境开始

  离李德昌家几十米远,就是碧波万顷的洱海了。3年前,习总书记在这里的栈桥上眺望洱海,看到湖水荡漾、苍山云绕,他提议合影,并说“立此存照,过几年再来,希望水更干净清澈”。如今,一方题有“一定要保护好洱海”的石碑就立在当年留影处。

  “以前,村民在洱海里洗澡、洗车、洗衣服的现象很普遍,总书记来过之后,古生村再也没发生过这种现象。”李德昌说。保护好洱海,已作为“留住乡愁”的生命线,升华为全体村民的集体意识。

  作为离洱海最近的村落之一,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甚至消除对洱海的污染排放,成为古生村的头等大事。为此,村民们主动放弃了养猪、养奶牛,对其他家禽实施圈养。

  同时,一场轰轰烈烈的“三清洁”活动在古生村展开——清洁家园,村里聘请4名保洁员负责日常保洁,村内建了抽水式公厕,安放5个移动垃圾箱,并实行垃圾清运制,每天定时定点到每户收集垃圾,转运至镇垃圾中转站;清洁水源,村内主干道、巷道都铺设排污管网,入洱海河道增设了19个拦污闸,同时家家户户都建了“三格式”化粪池,所有生活污水直接排到污水处理厂;清洁田园,制定村规民约,禁止农户在田间地头、沟渠倾倒垃圾,乱丢农膜塑料、农药瓶袋等,推广使用生物有机肥、农家肥,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

  为了宣传环保,古生村村民还用白族传统的大本曲,编排了一首《保护洱海,从我做起》:“海边滩地不能占,乱取沙土埋祸根。环湖树木要保护,垃圾莫乱扔。禁止机动船捕捞,珍稀鱼种保护起。保护水禽和候鸟,禁止乱杀生。洗涤莫用含磷剂,生产销售更不行。”每到农闲时节,大家就把这首大本曲唱起来,还互相提醒监督,莫忘查看房前屋后有无垃圾。

  “如果洱海变臭海,第一个受害的就是我们自己。”李德昌说,他对1996年和2003年洱海暴发的两次蓝藻仍记忆犹新,“整个湖面厚厚的一层,几乎看不到水了。”

  经过治理,现在洱海的水变清了,“但是比记忆中的还是差一点。小时候口渴了,捧起洱海的水就喝。”李德昌说,“我们要把水变得比以前更好。”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