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特色村寨 > 大美村寨 > 省份 > 贵州  > 详细页面

千年一梦话思南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杜京 2024年04月28日 阅读量:

思南土家族农民守望乌江第一湾。杜京摄

思南,仿佛一个梦,一个千年的梦。

从思南回到北京,我常常在寂静的深夜聆听心灵与思南山水碰撞的声音,仿佛闻到了带着思南泥土芬芳的新鲜空气,那是山野中清新的味道在我的梦境中弥漫。因为对思南山水的一份挚爱,那清新的空气也拥有了令人着迷的记忆。

我怀念梦中的峡谷乌江,矗立流淌着千年不衰的思南文化,哺育着思南善良的人民,滋养着一代又一代鲜活聪慧的生命;我怀念乌江两岸照亮思南小城的万家灯火,还有那迷人的夜景;我怀念龙底江畔流连忘返的白鹭,那是思南美丽的信使,在千年风雨里日夜兼程,把天地之间的愿景,扑闪得梦幻成真。

从遵义出发,一路北去。初见思南,清澈的乌江碧如玉带,绕着小城缠绵而过,江水在暮色中泛起氤氲的蒙雾,带着几分南国冬日里的萧瑟。

“旧说天下山,半有黔中青。又问天下泉,关在黔中鸣。”吟诵着唐代诗人孟郊的动人诗句,我来到思南。淅淅沥沥的小雨飞来飘去,我寻访山溪古村,走在田埂江边,虽双脚泥泞,心却似那飘来荡去的云雾,湿漉漉、温润润的,溢满感怀与欣喜。

相比那些热闹火爆的景点景区,位于贵州省东北部乌江中下游的思南县至今还有不少美景村寨、名胜古迹依然悄无声息地躺在地图上。生活在这里的土家、仡佬、蒙古、布依、苗、侗、傣、壮、汉等民族和睦相处,多民族文化相融交汇,“自产自销”的风土人情和民族习俗,让思南这片文化的沃土繁星璀璨、熠熠生辉。在这片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土地上,多元文化之花竞相绽放、争奇斗艳。

一脚踏进郝家湾,感受百年岁月沧桑。有着300多年历史的郝家湾古寨,坐落在思南县板桥镇小溪河畔一处山坳里,至今仍保留着古色古香的清代民居建筑群。飞檐翘角,青瓦石墙,这里的民居就地取材,采用石灰岩依山傍水而建,建筑十分精致,颇有特色。一条石板铺成的巷道,将村舍一分为二,一半临水近绿波,一半山腰揽清风。街巷里的石板坡道上布满青丝苔藓,与石头垒起的院坝围墙浑然一体。天虽冷,这里的人家却敞开大门,送来笑脸,想来村民们没有封闭自己的习惯。

刚走到村口,高高的石头台阶上,几位老人正在全神贯注地下棋。想必他们常常在一起对弈,开局彼此都走得很快,但摆好阵势之后,走一步琢磨半天也是常事。

再往前行,两位耄耋老人正在唱花灯。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思南花灯,是土家人特有的歌舞艺术,也是中国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枝瑰丽奇葩。79岁的陶明老人告诉我:“思南花灯好唱好听,村里的男女老少都会唱。”思南花灯最初是“二人转”,明末清初演变成三人出场,一男二女叫“双凤朝阳”,二男一女叫“双狮戏球”,也有四人出场的,二男二女,叫“花灯戏”。

满脸笑容的84岁老人滕建国说:“我唱的是花灯戏里的丑角,反穿皮袄扎腰带,瓜皮帽子头上戴。”丑角的表演滑稽可笑,幽默风趣。花灯里的旦角往往是男扮女装,男子包头巾,穿花裙,右手执绸边花折扇,左手拿着彩巾,尽兴表演。

面对镜头,两位老人扯开嗓门唱起《开财门》。他们的唱腔悦耳,动作优美,边唱边跳,手舞足蹈,让人领略到充满乡土气息的思南花灯的魅力。思南花灯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风格、灯戏兼容的艺术形式,折射出乌江流域的人文风采。

站在山坡上俯看郝家湾,错落有致,质朴宁静。一棵民间传说中的双叉“神树”,如今在村民们的心中依然保持着郝家湾第一的高度。

思南“甩神节”正是源于这棵“神树”的古老传说。相传,古时候板桥镇有一棵高大奇特的古树,被民间奉为“神树”,路人聚于树下,祈求平安。后来,“神树”枯倒,夜放光辉,托梦于人,说自己深感寂寞。于是,村里的长者商议,将“神树”之木雕刻成像,名为“甩神”。村民们与“神树”约定,每年正月十四,凡人与其同乐,让“神树”享受一天俗世快乐。延续至今的“甩神节”已成为思南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了游人到此观光。

山水有神,树木皆灵。这一天,隐藏在黔东北的小山村郝家湾沸腾了,村民们欢天喜地地来过“甩神节”。山坳里响起祭乐,号声绵长,犹如意境深邃的组诗。人们祭祀神灵,歌颂自然,祈愿平安。在上香、拜佛、敬神、祈祷之后,祭司宣布:“请神下位,与民同乐。”一时间,“神”被人们团团围住,甩来甩去,此刻人声鼎沸,煞是热闹。眼前的一幕,还原了思南的历史文化,丰富了群众的生活。

细雨霏霏,气势恢宏、保存完好的古寨镶嵌在山间溪畔,衬着暖暖云雾、层层梯田、森林翠竹、清清溪流。人与自然的和谐,心灵家园的温暖,汇成了流淌在我心中无边的诗意。一处处蕴含着古老智慧的清代建筑艺术结晶,是奇思妙想、巧夺天工的匠心巨作,被笼罩田野的蒙蒙细雨和绵延千年的耕读文化深深浸透,即使用尽世界上最华美的语言,也难以形容思南之行给我带来的惊喜与感动。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凝聚着思南人的乡愁。在思南古城繁华的市井之中,林立着高墙深院。那高高的封火砖墙,深锁着一个个神奇的故事。漫步在思南古城曾经最为繁华的街道上,我有幸叩开那翘角飞檐的龙门,走进气势恢宏、雕梁画栋的深深庭院,这里就是赫赫有名的“周家盐号”,亦称“和顺盐号”。

这座商住两用的盐号最初的主人是周镐璜,他于19世纪30年代出生在乌江下游的重庆龚滩。由于父母早逝,他在十几岁时就独闯思南。30年后,他功成名就,从众多盐商中脱颖而出。他本可衣锦还乡,富甲一方,但有一位贤惠秀美的思南姑娘打动了他的心,牵住了他回乡的思绪。从此,周镐璜在思南停下了漂泊的脚步,建造了这座豪华的宅院。

走进周家盐号古老静谧的高墙深院,只见古朴的四合院瓦房严整,正中庭院阳光如井,院落天圆地方,宽绰疏朗,广植花木,绿意盎然。门额、柱础、斜撑、窗棂上布满蝙蝠、蝴蝶、鱼、石榴、马鹿、蜜蜂、灵猴等吉祥图案,福寿双全、四季平安、犀牛望月、野鹿衔花、梅兰竹菊、龙凤麒麟等木雕栩栩如生,风雅备至。再看那精美的渔樵耕读木雕,惟妙惟肖,呼之欲出。此刻,我仿佛看见水袖飘飘的小姐、喜气盈然的公子缓缓踱步在雕花满木的楼廊。恍惚间,如同穿越到了百年前的思南。

光阴荏苒,在逝去的岁月里,自重庆涪陵到贵州思南,乌江古盐道上的盐号星罗棋布。千年的乌江,历史上有360多家盐号,仅思南一地就先后存在过70多家盐号。时过境迁,昔日的盐号灯火已经黯淡无光,如今只剩下唯一的周家盐号。这座保存完好、硕果仅存的古建筑成了黔渝线上最后的盐号建筑,它是乌江千年历史的见证。

庭院深深,谁人识沧桑?思南民居与周家盐号那些久远的故事,在当地老人带着浓重思南口音的讲述中飘然入耳......

昔日盐号的辉煌已经远去,留给我们的只有那些经典的回忆。在我的眼中,传统民居建筑是思南民间文化的承载空间,留存着大量的历史资料、文脉记忆、艺术创造、生活方式与人情礼数。无论是乡下的郝家湾民居,还是城里的周家盐号建筑,无疑都凝结着思南人的心血和智慧。它们最朴实、最本真、最生活化、最富人情味,是承载思南乡土文化记忆的根脉和灵魂。

沐千年文儒风,饮万古山水情。和许多小城一样,思南有着属于自己的历史故事、人文风情。思南人有着山外难觅的朴实与真诚,他们生命中的时光都与这山水、这村庄、这民居一同度过,他们在这片朴素而沉静的土地上,创造出了一个桃花源般的俗世天堂。

这就是思南,当你徜徉在安化古街,在青砖黛瓦的屋檐下凝望那些斑驳的石刻与木雕时;当你随手推开一扇古老厚重的木门,抚摸那褪色的窗棂和门楣时;当你走在狭长的街巷,踏着青色的石板路时;当你静坐在古老的窗前,看斜雨飞燕,听土家花灯时,心中所思的还是那千年的时光......

思南,真是一个梦,一个千年的梦。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