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研究 > 民族学与人类学 > 基础理论  > 详细页面

象征人类学及利奇的研究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未沫 2019年07月30日 阅读量:

  从认为人类行动的主要动机在于合理地满足物质欲望的人生观,到认为只有意义和象征作为人类的特征才具有重要性的转变,或从重视社会和功能的研究视角到以文化和意义为研究对象的重心转移,是现代人类学研究的主要趋势。该派注意的是象征表达的文化多样性与社会意义,强调采用主位方法,从被研究者的角度解释象征,是一种对“有意识模式”的研究,不同文化的象征体系是不同民族对其所处的世界的不同理解,象征人类学及其极端形式解释人类学,强化了过去文化相对论对文化自在性和独特性的观点。代表人物主要有埃德蒙·利奇、玛丽·道格拉斯和维克多·特纳。

  其实利奇也有研究社会结构和象征体系。利奇的结构主义不同于列维-斯特劳斯,他非常重视田野工作,其结构主义并不排斥经验实体的介入,同时强调经验主义的社会结构研究方式和理性主义的结构主义研究方式。

  他研究的象征体系包括神话、巫术和宗教。他首先对符号与象征做了区分,符号表达了一种内在的关系,它与它所表达的事物同属于一个文化背景,是一种局部代表整体的关系,是一种转喻;象征则代表了属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事物,是一种隐喻。利奇特别强调情境的因素,其转喻与和隐喻实际是对弗雷泽关于“接触巫术”和“模拟巫术”思想的精湛发展。

  利奇对象征体系的研究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社会-结构的分析方式,在这里,象征被看做社会种类的反映。第二种方式是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这实际上是对列维•斯特劳斯思想的发展,他同意后者关于人类思维结构的本质是二元对立的观点,由于这一本质特点,那些不能被明确划分的二元对立中的某一级的事物就成为了禁忌。但在这种方式里,思想结构(仪式)与社会结构(社会类别)之间的明确区分不复存在,因为这两个方面都被看做是一个单一的相互作用的整体,都能被单独地进行逻辑分析。

  

  资料来源:

  [1]夏建中.文化人类学理论流派:文化研究的历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参考资料:

  [1]宋蜀华,白振声.民族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04.

  [2]利奇.缅甸高地的政治制度:对克钦社会结构的一项研究[M].杨春宇,周歆红(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05.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