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传媒 > 报刊杂志  > 详细页面

浅谈新媒体时代的媒体融合发展——以《中国民族》为例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牛志男 2018年07月04日 阅读量:

  近年来,以数字技术为先导的新媒体不断向纵深发展,对传统媒体带来很大的冲击与挑战,也为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带来了极大机遇。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媒体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要利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传统媒体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纷纷投入融合发展大潮,取得了积极显著的成效。但同时,大部分媒体融合发展还只是处于简单的相“加”阶段,要真正进入相“融”状态,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积极探索。

  《中国民族》杂志是国家民委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的权威报道中国民族的国家级新闻期刊,用汉、蒙古、维吾尔、哈萨克、朝鲜、英等六种文字出版。近几年,民族团结杂志社大力推进刊网融合发展,不仅全新改版上线了“中国民族网”,还先后开办了汉、蒙古、维吾尔、哈萨克、朝鲜等五种文版的微信公众平台,整合了包括《中国民族》杂志英文版在内的资源内容和编辑、记者队伍,形成了“六刊两网五微”融合发展的新格局。笔者立足于近几年在民族团结杂志社新媒体部门的业务实践以及培训交流,对当前深入推进媒体融合发展谈几点认识。

  第一,要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新闻舆论处在意识形态工作的最前沿,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在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时期,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无论是党报党刊还是都市类报刊乃至自媒体等,都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中国民族》杂志作为党和政府机关的民族类刊物,所有工作都要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及时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弘扬中华民族的光荣历史和优秀文化,真实展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变迁,唱响民族团结进步的时代主旋律。新闻记者被誉为“无冕之王”,因此,每一名记者都不能小看自己手中的笔和所在的媒体平台。民族类刊物的编辑、记者更要牢记“民族工作无小事”,要注重加强民族理论政策学习,遵守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法规和新闻出版法律法规,从自身做起,努力维护民族团结的良好局面,服务于民族工作、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

  第二,要积极客观对待媒体融合。

  毋庸置疑,随着数字化浪潮的不断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绝非昙花一现,而是呈现出不断深化发展的趋势。积极客观地对待媒体融合发展,要注意两方面问题:

  一方面,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是相对的概念。在媒介形态的不断演变过程中,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更迭融合是必然规律,但新媒介的出现并不必然或立即导致传统媒体的消失。特别是那些具有独特品质的传统媒体,依然在大众传播中占有一席之地。

  另一方面,新媒体对新闻传播规律带来的深刻影响是必然的,也是深远的,必须要积极面对。特别是在当前媒体融合发展进程中,不同媒体虽然面临的问题或瓶颈不尽相同,但大都存在体制机制的制约。目前,我国媒体融合发展程度参差不齐,部分媒体通过积极的创新、转型,走在了融合发展的前列。比如,一些媒体通过转换机制,以线上为先,注重原创、社交功能、大数据挖掘、可视化新闻、互联网营销等,完全颠覆原有运营模式,探索出了新媒体发展模式;一些媒体通过抓好自身禀赋优势,借助新媒体技术,打造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高品质平台;一些媒体则通过整合其他媒体资源,借助新媒体手段扩大信息投送量,取得了更好的宣传效果。可以说,没有传统媒体,只有传统思维。在推进媒体融合的过程中,关键在于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方式。《中国民族》杂志依托六种文版的特色优势,通过整合内容资源和编辑、记者队伍,坚持线上线下、传统纸刊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大大提升了民族新闻的宣传实效,进一步增强了品牌特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三,要注重分众化、差异化传播。

  无论媒体形态怎么演变、传播方式如何变化,就新闻传播而言,内容永远都是最核心、最基础的要素。特别是在信息消费升级的时代,传播媒介越来越丰富,人们获取和分享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元、越来越便利,更加注重在有限时间内从海量信息中获得更有价值的内容。那些只为一时夺人眼球而粗制滥造甚至捏造的信息,将不会受到人们的青睐或关注。但正所谓“好酒也怕巷子深”,从媒体融合发展的角度而言,与“内容是核心”的观点相对应的,是关于“技术为王、渠道为王、用户为王”的讨论。毫无疑问,正是技术的不断进步促进了媒体的演变发展,但媒体不会是技术公司。对于众多媒体而言,只有那些简单、方便、实用的技术才是最适用的。为加强宣传推广,通过有影响力的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等渠道,均可以取得好的推介效果。但如果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好的信息内容,渠道推广也便失去了意义。同时,保持和提高用户粘性也至关重要。对于包括《中国民族》杂志在内的民族类刊物而言,既要尊重新闻传播的规律,又要注意体现民族类媒体的特点;既要注意尊重少数民族文字表达规律,又要注意把握各民族读者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字版读者的阅读习惯,抓准时机、把握节奏,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不断增强宣传吸引力和感染力。

  第四,要重视网络传播中的知识版权问题。

  除了《著作权法》相关规定外,2016年3月10日新修订施行的《网络出版服务管理规定》第三章第二十三条规定:在网络上出版其他出版单位已在境内合法出版的作品且不改变原出版物内容的,须在网络出版物的相应页面显著标明原出版单位名称以及书号、刊号、网络出版物号或者网址信息。然而,当前的许多新媒体用的还是传统媒体的内容资源,一些媒体通过廉价或无偿使用其他媒体的内容资源,获取了巨额经济利益。随着网络数字新闻出版总量的不断扩大,如果利益分配不合理,特别是知识产权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可能会对整个媒体行业产生影响。

  第五,要打牢全媒体记者的基本功。

  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的核心是人才优势,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新闻采编工作队伍尤为关键。特别是在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新闻报道是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表现形式的综合体现,媒体记者不再为某个单一的传播载体或终端服务,而是为所在媒体的不同传播平台服务。因此,笔者认为,对于具备一定能力素养的记者,必须通过全媒体业务学习掌握必备的技能和素养,为媒体融合发展的具体实践练好基本功。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