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教育 > 双语教育  > 详细页面

改革开放以来锡伯族双语教育教学研究取得长足进展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葛丰交 葛维娜 顾晨霞 2018年08月22日 阅读量: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锡伯族双语教育教学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果,主要表现在各类锡伯族双语教育教学研究社会组织相继成立,专兼职研究群体已基本形成,双语教育教学研究成果蔚为可观,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研究内容不断拓展,学术研讨和交流日趋活跃。梳理这一时期锡伯族双语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对丰富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的内容,更深入地开展该领域的研究有着积极意义。

  一、新疆锡伯族双语教育概貌

  锡伯族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锡伯族有19万多人,主要分布于东北三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及乌鲁木齐、伊宁、塔城、霍城、巩留等地。锡伯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锡伯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锡伯文是于1947年在满文的基础上创制而成的一种竖向行款文字。目前,锡伯语文主要在察布查尔县使用,《察布查尔报》是全国唯一的锡伯文报纸。

  新疆锡伯族双语教育由来已久。历史上,锡伯族学校教育中的双语教学自清朝末年起步,民国时期有推进,新中国成立后得到较快发展。早在清朝末年,西迁新疆的锡伯人就开始在学校施行锡、汉双语教学。从光绪十六年(1896年)起,锡伯营各义学开始教习满、汉文《百家姓》《三字经》和四书五经等,而且很早就开始注意双语师资的培养,为“锡汉兼通”奠定了基础。自新中国成立初期到上世纪50年代末,锡伯族各中小学一直使用锡、汉双语教学,小学以锡伯语为主、兼学汉语文,中学则以汉语文教学为主、辅助以锡伯语进行教学。改革开放以来,锡伯族聚居区的学校采用小学低年级以锡伯语文为主,中年级锡、汉语文并重,高年级以汉语文为主的形式,初、高中实行全部课程用汉语教学。进入21世纪以来,锡伯族幼儿园、中小学实行全部课程均用汉语教学,小学开设一门锡伯语文课程,初、高中把锡伯语文作为校本课程和选修课。锡伯族学生升入大中专院校后与汉族学生同班学习,不仅能很快适应汉语教学环境,而且能较好地完成学业。这一系列双语教育方式培养出了许多“民汉兼通”的人才。

  二、双语教育教学研究具备基本条件

  要实现较为理想的学科发展平台并推出研究成果,至少需具备四个条件。一是拥有自己的学术组织,二是拥有一定规模的研究队伍,三是定期召开学术会议,四是定期出版研究刊物和发表学术成果。经过多年努力,锡伯族双语教育教学研究已基本具备了这些条件。

  (一)学术组织

  1980年以来,为开展锡伯族文化及双语研究,在新疆和东北地区相继成立了察布查尔县锡伯族语言文字研究会、新疆锡伯族语言文字学会、伊犁州锡伯族历史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研究会(后改名为伊犁州西迁文化学会)、大连锡伯族学会、辽宁省凤城市锡伯族学会、黑龙江锡伯族研究会等学会和研究会。

  2012年12月,在伊犁师范学院成立了“中国锡伯语言文化研究中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7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翻译局),在伊犁师范学院正式挂牌成立了“新疆锡伯语言文字研究中心”。该中心成为新疆乃至全国唯一从事锡伯语言文字研究的科研单位。同时,锡伯语言文化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项目也正式启动,为我国和世界满-通古斯语族语言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具有“活化石”价值的语言资料。这些学术组织把锡伯族语言、锡汉双语教育教学研究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开展了学术研究。

  (二)研究队伍

  为培养满文(锡伯文)高级专业人才,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1961年,中央民族学院开办了满文(锡伯文)专业本科班,招收了来自新疆、东北三省、北京等地的包括锡伯族在内的21名学生。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培养的第一批满文(锡伯文)人才。中央民族学院第一、二届满文班的师生成为新中国满文(锡伯文)教学与研究的最基本力量。20世纪70年代初期,周恩来总理再次指示培养满文人才。故宫博物院明清部招收了十几名学生,培养了第二批满文(锡伯文)高级人才。2000年,中央民族大学又在该校历史系设满文文史专业本科班,培养了15名满文(锡伯文)专业人才。此外,1986年和2005年以后,伊犁师范学院先后举办了几批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锡伯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班。近几年,黑龙江大学培养了一批满文(锡伯文)研究生,为锡汉双语教学和研究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

  改革开放40年来,在锡伯族语言文字、双语教育研究领域已基本形成了一个专业人员和业余人员兼备的研究群体,并不断发展壮大。其中,多数人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教研人员,还有部分机关干部、中小学教师。他们中既有锡伯族学者,还有汉族、维吾尔族学者,促进了锡伯族语文及双语教育的发展。

  (三)研讨交流

  改革开放40年来,有关部门和锡伯族学会先后举办了多次锡伯族语文、双语教育专题或包括双语教育在内的学术研讨会,通过学术交流提升了锡伯族双语教育的研究质量和水平。其中较有影响的有“新疆锡伯族语言文字学术研讨会”“伊犁州首届锡伯族历史、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学术研讨会”“全国首届锡伯族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中国锡伯族双语教育研讨会”“中国锡伯族语言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等,会后编印出版了论文集。

  (四)刊物、网站

  为开展包括锡伯族双语教育在内的锡伯族文化研究,1987年创刊、由新疆人民出版社锡伯文编辑室出版的《锡伯文化》,是全国唯一的锡伯文、汉文正式刊物。锡伯文相关刊物、出版物还有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语委会主办的不定期刊物《学会通讯》(锡伯文、汉文)、辽宁省锡伯族史学会的《会刊》、黑龙江锡伯族研究会的《锡伯族今昔》、伊犁州西迁文化学会办的《锡伯文化研究》以及锡伯文版《察布查尔报》等,对于开展锡伯族双语教育教学研究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锡伯族有识之士与时俱进,先后建起了“新疆锡伯语言学会”“察布查尔在线”“锡伯文化论坛”等近10 个网站,开设了锡伯族历史、文化、风俗、语言等栏目。同时,还建立了“伊犁州西迁文化学会学习群”“哈尔滨锡伯族学习群”等,采用以锡汉双语讲故事、教唱歌曲、进行学术讲座、朗读文章等形式,交流探讨锡汉双语教育教学。互联网促进了锡伯族人互通双语教育信息、学习双语、共享国内外锡伯族双语教育的学科资源。

  改革开放40年以来,随着党和国家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的落实,极大地促进了锡伯族双语教育教学研究。大量研究人员以高度的热情和科学的态度,潜心研究,出版发表了许多有关锡伯族语言及锡、汉双语教育教学研究的著作、论文、研究报告等,研究的内涵与外延也逐渐扩大。

  (一)著作、工具书

  这一时期,有关锡伯族语言文字研究和锡汉双语教育研究的专著至少已有9部。具有代表性的有李树兰、仲谦、王庆丰编著的《锡伯语口语研究》(1984年),李淑兰、仲谦编著的《锡伯语简志》(1986年),图奇春、杨震远编写的《锡伯语语法》(锡伯文,1987年),关善保等编纂的《汉锡简明对照词典》(1989年),中国锡伯族双语研究编委会编写的《中国锡伯族双语研究》(2004年),安成山、郭元儿著的《锡伯语满语口语基础》(2007年),佘吐肯编著的《锡伯语语法通论》(2009年),萨蒙、伊尔罕芝、郭向阳、谢巍著的《锡伯语通论》(2010年)等。在葛丰交、葛维娜著的《中国少数民族丛书 锡伯族》一书中也有一章是对锡伯族双语教育的论述。

  其中,《锡伯语通论》在深入研究锡伯语口语语言规律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全套察布查尔锡伯话的拼音方案,对锡伯口语的语音、词汇、词法、句型、句法以及锡伯文字的识读等进行了全面的研究与探讨。收录锡伯语口语词汇近万个(条),日常会话例句4000余条。

  (二)论文、研究报告

  据粗略统计,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2016年,在各类刊物上发表的研究锡伯族双语教育教学的论文、研究报告有70多篇,主要涉及5方面内容。

  1.锡伯语言文字、教育教学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锡伯语言文字工作和政策、锡伯文教学、锡伯语文的使用和保护传承、锡伯语语法、锡伯族语言文化数据库建设等。代表性论文有:《在构建和谐语言生活中保护传承锡伯语言文字》《锡伯族语言文化数据库建设研究》《锡伯语言文字工作50年回顾与展望》《理性的选择——新疆城镇锡伯族关于锡伯文教学的一次问卷调查》《锡伯语文的民族学考议》《21世纪锡伯语文展望》《察布查尔锡伯语文现状调查》《锡伯族语言文字传承现状及对策研究》《从满语到锡伯语:传承境遇与思考》《新疆锡伯语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锡伯语研究综述》《新疆锡伯语言文字使用的调查与思考》《新疆锡伯族语言传承政策的构建》《锡伯语语法通论评介》《锡伯语口语中动词变化的特点》等。

  其中,葛丰交发表的《新疆锡伯语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从八个方面较详尽地描述了近几年新疆锡伯族聚居区锡伯语文教学现状,指出了目前锡伯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分析了原因,总结了锡伯语文教学的经验,对保护传承锡伯语言文化、做好锡伯语文教学的路径进行了思考、阐述,并提出了政策建议。这一研究为人们了解新疆锡伯语文教学现状呈现了较新、较翔实的资料,有助于政府部门准确把握锡伯族语文教学现状并制定合理政策。

  2.锡、汉双语教育研究。涉及双语教育教学历史回顾、现状调查、对策建议、经验总结、双语研究概述、比较研究、双语教育模式等。较有代表性的有:《锡伯族双语教学回顾》《新疆锡伯族双语教学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中国锡伯族双语教育研讨会综述》《16世纪以后锡伯族使用双语概述》《锡伯族学校双语教学现状与改革》《民族语文与民族现代化——以新疆锡伯族为例》《试论新疆锡伯族双语教学问题》《锡伯族中小学施行双语教学的意义及问题初探》《谈锡伯族的双语现象与双语教学》《建国以来锡伯族双语教学回顾》《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双语学习模式值得借鉴》《试论锡伯族双语教育发展及其对策》《双语教学模式:察布查尔锡伯语保持影响因素调查》《伊犁锡伯族“双语”演变的社会文化因素调查分析》《甘肃阿克塞哈萨克族和新疆察布查尔锡伯族双语教育比较研究》《新时期新疆锡伯族双语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新疆地区锡伯族双语教育的发展》《新疆锡伯族学前双语教育研究综述》《新疆锡汉双语教育现状、问题与思考》等。

  其中,李洁所著《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锡伯族学校的双语教育》一文,对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锡伯族学校双语教育的现状、成就、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双语学习者的语言态度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指出锡伯族学校双语教育民族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由于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锡伯语的使用人数日趋递减,而兼用汉语的人数呈上升趋势,锡伯语文教学受到严重影响。针对这一问题,作者主张锡伯族学校教育必须坚持走锡、汉双语教学之路,加强小学阶段的锡、汉双语教学,进一步促进锡、汉双语教学工作的正常发展。

  3.锡伯文、满文信息技术应用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汉字信息技术的开发,带动了锡伯文、满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经过科技工作者多年努力,已完成了制定锡伯文信息技术相关标准、研制开发相关软件等工作,项目成果已在锡伯族地区进行了推广。锡伯文、满文信息技术研究论文主要有:《关于锡伯文、满文信息技术标准化问题的建议》《锡伯文与满文信息技术应用研究》《锡伯文、满文相关信息技术标准研制与应用》《锡伯文满文拉丁转写方案比较分析》《现行锡伯文满文编码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蒙古文锡伯文满文OpenType字库技术研究》等。

  其中,付勇所著《现行锡伯文满文编码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一文,从文本编辑、字符排序和应用效率三个方面分析了现行锡伯文、满文编码存在的文字顺序和控制符等方面的问题与弊端,并给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行性方案,包括对相应文种的规范字符给出对应的编码等。

  4.锡伯族语言态度、语言生活调查。语言态度是人们对某种语言价值的评价及其使用语言的行为倾向,影响着人们的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而语言生活调查及其描写是语言生活研究的基础工作,它有助于揭示国家语言政策的基础和性质,评估某种语言政策的前景,预测国家语言生活的发展趋势。近几年,研究人员以锡伯族语言态度、语言生活为内容,深入锡伯族聚居区进行了调查,发表了研究报告。具有代表性的有:《新疆锡伯族聚居区的语言生活: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乌珠牛录居民语言使用、语言态度调查》《锡伯族地区“城中村”的语言生活——察布查尔镇宁古齐村语言使用、语言态度调查》《从锡伯族教师语言态度看锡伯族双语教育体制》《从锡伯族家长的语言态度分析锡伯族双语现象的成因》《新疆锡伯族语言态度探析——城市锡伯族语言使用状况》《锡伯族的语言群体认同研究》《新疆锡伯族多语使用及双语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锡伯族家庭语言保持现状透析等》。

  其中,王远新所著《新疆锡伯族聚居区的语言生活——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乌珠牛录居民语言使用、语言态度调查》的研究显示,被调查居民对普通话、汉文、锡伯语、锡伯文的态度较积极,对汉语方言、外语的态度相对消极。

  5.锡伯族多语形成研究。新疆伊犁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生息活动的地域,语言环境主要是双语或多语环境。锡伯族自清朝从东北西迁到该地区后,虚心学习当地各民族的语言文化,大多数人使用两种以上的语言,有很多老一辈人精通三四门语言甚至五六种语言文字。锡伯族被誉为“翻译民族”,他们利用自己使用多种语言的优势,为境内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搭建友好桥梁,为维护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和谐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研究锡伯族多语形成历程以及使用状况的的成果主要有:《多民族关系与多语能力——锡伯族多语形成的历史考察》《新疆锡伯族多语使用及双语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等。

  邢欣等在《新疆锡伯族多语使用及双语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一文中,从新疆的多语环境论起,分析了锡伯族多语现象形成的背景,并通过展示察布查尔县锡伯族多语使用模式的变化和调查锡伯族语言教学现状,总结了锡伯族学校双语教学的现状和特点。同时,对锡伯族的学校选择策略、学校的双语教育模式、汉语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认为锡伯族的多语使用策略和多语教育策略是保护母语的重要途径。

  (三)锡、汉双语课题研究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事锡伯族双语教育研究的科研人员承担完成了国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科基金项目。其中,1996年,郭建忠、扎玉升主持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中国锡伯族双语研究”;同年,佟加·庆夫等承担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委的研究课题“锡伯文、满文文字处理和轻印刷系统”。自2008年以来,研究学者完成了几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包括杜秀丽教授承担的“新疆锡汉语言接触影响及锡伯语濒危现状调查研究”、奇车山副研究员承担的“社会语言学视野中的锡伯族语言和锡伯族语言影像档案”等。此外,2017年,王耀芳、葛丰交、付刚等学者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少数民族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度抽样调查研究”分课题“新疆伊犁锡伯族国家通用语言普及度抽样调查研究”。锡伯族语言和双语教育研究被列为国家级、自治区级社科研究课题,无疑加强了对锡伯族语言研究及锡汉双语教育研究的力度。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少数民族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度抽样调查研究”分课题“新疆伊犁锡伯族国家通用语言普及度抽样调查研究”的研究人员,于2015年至2017年对新疆伊犁州察布查尔县和伊宁市的部分锡伯族居民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运用、语言能力、语言态度等进行了抽查。课题组选择了锡伯族相对集中的5个村和5个街道(社区、单位)的368户居民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606份,还访谈了13名居民,撰写了4万多字的研究报告。问卷结果表明,锡伯族居民对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持有十分积极的态度,认同率较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率较高,运用能力较强,文盲率极低;锡伯族具有多种语言交际能力,培养了一批“民汉兼通”人才,在新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中发挥了纽带作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提升了锡伯族文化教育水平和人口素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显著。该研究成果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语言法规政策,在锡伯族民众中进一步巩固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提出了政策建议。

  (四)锡、汉双语教学实验研究

  为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锡、汉双语教学的路子,从1990年9月至1996年6月,由付刚、文清主持,新疆察布查尔县教育局在堆依齐牛录小学和纳达齐牛录小学进行了“锡伯族小学双语教学改革实验”。实验采用“锡语起步、汉语为主、以锡促汉、锡汉兼通”的双语教学模式,自编实验教材,运用传统的锡、汉对译教学法,在汉语教学中实施“先语后文”的教学程序。经过6年的实验,形成了《锡伯族小学双语教学改革实验报告》。专家测评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在听、说、读、写及识字量几项指标的成绩均明显优于对比班,锡伯文成绩更为突出。

  四、双语教育教学研究的主要特点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40年来,从事锡伯族教育研究的学者出版和发表了诸多锡伯族双语教育教学研究论著,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把锡伯族双语教育教学研究推向了新的发展平台,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研究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老、中、青结合的研究梯队已基本形成。研究队伍中既有专业研究人员,还有部分机关干部、中小学教师,既有资深教授、研究员,还有中青年博士、硕士,既有锡伯族研究者,还有汉族、维吾尔族的研究者,不少人精通汉语文和锡伯语文。一些高等教育机构定期招收锡伯语文本科生和研究生,为锡伯族双语教育研究源源不断地输送了新生力量。

  2.与锡伯族双语教育研究相关的社会组织、研究机构相继成立。新疆和东北有近10个锡伯族语言文化学会,“中国锡伯语言文化研究中心”和“新疆锡伯语言文字研究中心”在伊犁师范学院设立,伊犁师范学院还设立了锡伯语言文化学术专业委员会,从组织机构上保证了锡伯族双语教育教学研究的开展。

  3.锡伯族双语教育研究学术研讨会已定期化,学术研讨和交流日趋活跃。30多年来,锡伯族研究会举办了多次锡伯族语文、双语教育专题或包括双语教育在内的全国及国际性学术研讨会,进行学术研讨和交流。同时,锡伯族双语学者也到内地、国外参加双语教育学术研讨会,这对提升锡伯族双语教育研究质量和水平起到了一定作用。

  4.研究内容日益丰富,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研究的内容从最早单纯的锡伯语文教学研究到锡汉双语教育、锡伯文信息技术应用研究、锡伯族语言态度现状调查等研究,后来又扩展到锡伯族多语形成研究、双语教育比较研究等。

  5.研究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有关锡伯族双语教育研究的论文在国家中文类、民族类核心期刊《中央民族大学学报》《满语研究》《民族教育研究》《民族语文》等刊物发表;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有关锡伯族双语教育的一般和重大研究项目,并获得鉴定通过;有的研究成果还荣获省(部)级社科成果奖,国家发明专利等。

  6.研究成果形式多样。既有学术专著,如《中国锡伯族双语研究》,又有《汉锡简明对照词典》等工具书;既有一批学术论文,又有诸多研究报告、调查报告、教学实验报告、总结报告、研究综述等。

  【作者葛丰交系新疆民委(宗教局)民研所原所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文史馆馆员,葛维娜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古籍搜集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编辑 ,顾晨霞系奎屯市第四小学教师】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