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教育 > 理论政策研究 > 政策研究  > 详细页面

让各族学子感受阳光雨露

来源:中国民族报 2018年08月06日 阅读量:

  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

  2016年,我国继续以教育扶贫工程为引领,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计划等系列教育扶贫政策,使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各级各类教育普及水平进一步提升。

  助:不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的中学生张艳险些读不完高中。因为母亲患有先天残疾,父亲年纪较大,家中经济困难,成绩颇为优秀的张艳不得不考虑辍学。

  不久前,张艳接到学校通知,让她终于可以卸下心理负担安心学习。学校不仅退还了本学期的400元学杂费,还告诉她,以后除学杂费减免,每个月还能拿到一笔生活补助。

  和张艳一起享受到学杂费减免的,还有全国四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016年8月,财政部、教育部印发《关于免除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杂费的意见》,决定自2016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普通高中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含非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学杂费。

  “目前,我国已建立起覆盖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各个学段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且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教育部财务司副巡视员刘玉光介绍,从学前教育资助政策,到全面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从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国家助学金为主体、学校减免学费等为补充、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到为大学生提供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等多种方式的混合资助政策……一整套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从制度上保障了不让贫困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扶:精准扶贫补贫困地区教育短板

  2016年8月,西安理工大学的贫困大学生陈建国接受了来自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助学圆梦公益行”的5000元资助。在接受资助学生的名单中,清晰地列明了每位学生的家庭状况、学习状况和实际困难等。

  教育的精准扶贫,正在全国广泛展开:陕西师大与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签署“美丽园丁”计划,用3年时间,通过中小学对口支援、教育研究成果推广等方式,全面支持临夏州基础教育事业发展。

  甘肃省构建了“7+1”教育精准扶贫政策体系,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实现贫困信息、主要措施、任务节奏、考核评估“四项精准对接”,少了“拍脑袋”、多了“找依据”。

  四川省自2016年春季学期开始启动建设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在线申请系统,建立全省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数据库,全面掌握建档立卡家庭学生人数、分布和变动,实现建档立卡学生精准资助项目的申请、审核、统计和资金发放的信息化管理,确保各项资助政策落地落实。

  “教育扶贫脱贫要分类施策,精准发力。”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谢焕忠介绍,未来5年,我国将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原则,准确把握不同地区、不同群体教育需求,分类制定教育脱贫举措,推动教育脱贫政策精准实施、脱贫资金精准投放。

  促:脱贫举措与技能培训精准对接

  17岁的余天佑刚刚返回位于广西百色的广西右江民族商业学校。此前,在学校的安排下,他在广东一家工厂进行了实践,为即将到来的顶岗实习做准备。

  “在学校学习、在工厂实践,可以挣些学费,还能提高知识和技能。”余天佑介绍,他参与的是广东和广西合作试点的职业教育协作。

  根据《广东对口帮扶广西职业教育协作框架协议》,广西籍农村贫困学生在试点的8所广西职业院校接受两年职业教育后,再到广东的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进而实现就业。

  “这种方式对学生家庭在经济上起到帮助作用,对学生本身,也因为知识技能的学习和充分的就业,实现了‘造血式’扶贫。”广西右江民族商业学校副校长马文强说。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巡视员谢俐介绍,为提升脱贫能力,职业教育被列为“五个一批”精准脱贫的重点,既重视教育脱贫,也重视为产业脱贫提供人才支撑。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根据日前刚刚公布的《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教育部将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广泛开展公益性职业技能培训,实现脱贫举措与技能培训精准对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