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工艺 > 乐器  > 详细页面

苗族芦笙

来源: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2022年10月07日 阅读量:

  芦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民族乐器。据考古资料称,芦笙至少在两千多年前已出现,吹芦笙是每个苗寨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动。融水每个苗寨都有一堂芦笙。苗族同胞逢年过节以及红白喜事、谈情说爱都吹奏芦笙,并伴以踩堂舞。可以说,芦笙是打开苗胞心灵的金钥匙,是苗家精神文化生活的主心骨。

  芦笙由笙斗、笙管、簧片和共鸣筒四个部件构成。

  笙斗又称气箱,用杉木制作,外观呈纺棰形。制作时,将整块毛坯料从中破为两半,分别挖剜出内膛后再用胶粘合,外部用细篾箍五至七圈,斗的腹背两面钻有六个对称的小眼孔。由于笙斗呈淡黄色,外部涂饰桐油,木纹清晰,外表美观,故有“金芦笙”誉称。

  在笙斗中,呈75°~90角°纵向插入两排长短不一的六根竹管,每管入斗处装一个呈长方形的铜质簧片,每管近斗处的外则开一个圆形按音孔,笙管上端管口通透,下端管口堵塞不通。笙管用“都铁”(苗语,专用制作芦笙的竹子)制作。这种竹子的竹质坚韧,首尾均匀,表面光滑、不易虫蛀。使用芦笙时,将手指按住音孔,把气吹进气箱即能发音。小芦笙发出的音有612356,大芦笙能发126,三根笙管的顶端各装配有用毛竹制成的共鸣筒,以增加音色和音量。

  芦笙分为母五、六、七、八、九和母五小六、母六小七、母七小八、母八小九、九五等十个种类。每制作同一种类的芦笙为一堂,每堂芦笙由大、中、小和地筒组成,通常为三十至五十把。

  2008年,为庆祝北京奥运会开幕,苗族著名芦笙师傅梁炳光特制了一把高达10余米,重达240余公斤的芦笙。这把号称当今芦笙的王中王、世界芦笙之最的芦笙从备料到制作完成,梁师傅足足用了一个多月。这把芦笙在北京奥运会期间曾在融水民族广场展示,万人瞩目。

(万人瞩目的融水芦笙王)

  

  资料来源: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