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艺术 > 民族曲艺  > 详细页面

五峰南曲

来源: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2022年11月15日 阅读量:

五峰南曲第三代传承人姚在美在演唱传统南曲

  五峰南曲,原称南曲,亦称丝弦。主要流行于五峰长乐坪、蒿坪、渔洋关、白鹿庄、水尽司、谢家坪、红渔坪、傅家堰,长阳资丘、渔峡口等地。后在长阳改名长阳南曲,五峰仍沿用旧称。有时人们为了和长阳南曲区分,也叫它五峰南曲。大约产生于县境改土归流(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后,清道光年前,距今200年以上历史。

  五峰南曲无专业艺人,“门第师”家传者居多。师徒间手艺南曲兼学,亲朋相教亦不少。其演唱形式以坐唱为主,一人自弹自唱,或二人一弹一唱,亦可多人一起弹唱。自制小三弦是其主要伴奏乐器,也有配以二胡、简板的,并不拘于一格。

  五峰南曲题材广泛、内容丰富。100多个传统曲目段子,或取材历史人物事件、小说戏文,或取材于民间故事传说,或场面应酬、教诲劝戒,或写景咏物抒怀。它的文词高雅、讲究韵律,显然经过文人手加工润色。

  五峰南曲分为“南腔”和“北调”两类,现存曲牌31个。其中“北调”仅存1支。其唱腔属曲牌联结体结构,南曲头、垛子、上下句、南曲尾是主要曲牌。音乐节奏舒缓平稳,行腔婉转细腻,旋律优雅流畅,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总的说来,它抒情描景叙事皆宜,方言行腔,地方特色浓郁。

  五峰从1962年起就实施南曲传承计划,鼓励奖励艺人带徒传艺,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多种文化的影响,五峰南曲的生存环境受到很大冲击。迫切需要我们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抢救保护,迫在眉睫。

  

  资料来源: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