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文学 > 民族文学研究  > 详细页面

云端之上 诗美西藏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严寅春 2022年11月22日 阅读量:

雅鲁藏布大峡谷雪景。 董志雄摄

  自古以来,边塞就是文人墨客向往的地方,边塞的奇异山水、独特风情最能激发诗人的创作欲望。坐落于祖国西南边陲的西藏,以雄伟壮阔、神奇瑰丽的自然风光而著称于世,素有“天上西藏”的美誉。诗人们在这方热土上,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描绘大美西藏。

  “明时无外户,胜境即中华” 歌咏奇异的高原风光

  西藏位于青藏高原的西南部,平均海拔4000米,境内高山林立,大河纵横,地形复杂,气象万千。高原上神奇独特的自然环境,既是“造化钟神秀”的胜景,也是各民族共同生活的场域,总在不经意间触动诗人的情思。

  唐代诗人吕温奉使吐蕃,在《吐蕃别馆和周十一郎中杨七录事望白水山作》中写道:“纯精结奇状,皎皎天一涯。玉嶂拥清气,莲峰开白花。半岩晦云雪,高顶澄烟霞。朝昏对宾馆,隐映如仙家。夙闻蕴孤尚,终欲穷幽遐。暂因行役暇,偶得志所嘉。明时无外户,胜境即中华。况今舅甥国,谁道隔流沙。”“纯精”借指冰雪,白水山上的冰雪堆积成各种奇异形状,满目皎洁。山顶白雪皑皑,山腰云雾缭绕,宛如仙境。朝夕面对这样分外妖娆的山河,诗人不由感叹圣明时代没有内地与边地的区别,哪里都是中华,如今唐蕃为舅甥关系,亲密无间,和谐如一,谁还在乎流沙限隔的那点空间距离呢?

  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时任四川总督的孙士毅督运粮饷入藏,协助抗击廓尔喀,一路上饱览西藏的冰雪奇观,作《雪城行》《冰海行》等诗咏叹。《冰海行》诗云:“山凹平湖四十里,直下黄泉冻连底。寒冰如海海水深,长风东来吹不起……我行海上弄残月,寒气冲人砭肌骨。蛟龙僵卧过三春,六月雷霆破冰出。”山凹平湖是西藏数量众多的一种小湖泊,受高寒环境的影响,这些小湖泊往往都是冰雪消融汇聚而成,夏秋水波荡漾,冬春则湖面冰封,甚至从湖面到湖底都冻个通透,宛如一个巨型冰块。孙士毅带队沿车辙从冰面上走过,一面感受着刺骨的寒冷,一面惊叹着大自然的神奇。

  高原风光多姿多彩,不仅有冰雪奇观的壮美,也有山花烂漫的优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夏,驱逐廓尔喀后,驻藏办事大臣和琳在拉萨闲暇时与友人唱和作《遣怀即事》五律十首,其十云:“盛夏成春服,青奴免贴身。卧听微雨过,起看乱山新。有景容诗道,无愁藉酒亲。墙阴一派绿,近接我芳邻。”一夜细雨润物,晨起远眺,群山开始泛绿;不经意间回眸,墙角下一派浓绿,逐渐蔓延到邻家小院。

  嘉庆元年(1796年)暮春时节,正值拉萨大雪纷飞,天地间红花白雪交相辉映,美得动人心魄。目睹此景,已进藏3年的驻藏帮办大臣和瑛还是忍不住感叹:“锦霞簇簇野桃新,更倩瑶池洒玉尘。如此韶光三次过,天梯山外我同春。”(《暮春大雪》)这样的风景和瑛已经看过多回,但依然没有看够。

  “树有浓阴处,都翻弦索声” 咏叹浓厚的歌舞文化

  西藏各族同胞热情豪放、能歌善舞,共同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歌舞艺术。这在历代诗歌中也多有反映。

  唐代诗人杜甫在《送杨六判官使西蕃》中写道:“边酒排金醆,夷歌捧玉盘”,此为诗人想象杨六判官出使到拉萨后,拉萨官民欢迎他的宴饮场景——桌子上摆着酒碗,主人唱着祝酒歌,端着酒盘劝酒。此宴饮场景虽然出自杜甫的想象,但也有写实的成分在里面。时至今日,藏族同胞依然保留着为客人唱祝酒歌敬酒的习俗。

  清乾隆末年,和瑛进藏任职,很快就感受到西藏“踏地听林歌”“村讴山水绿”的盛况。“踏地听林歌”即边唱边跳锅庄舞,属于当地即兴表演的娱乐性舞蹈。跳舞时,大家一般排成排,围成圈,弯腰搭臂,跟着领舞的人边歌边舞,场面热闹壮观。在《蛮讴行》中,和瑛写道:“剩有密商(单身)年十五,早学锅庄踏地舞。胭脂粉黛通麻琼(不见),拉萨(佛地)认通(永远)充役苦。苏银(谁)欢乐柳林湾,连臂叶通(唱)声关关。”诗中说女主人公年方十五,却早已学会了锅庄踏地舞;然而此时其正在拉萨服劳役,只能羡慕别人在柳林湾里载歌载舞。和瑛不仅在诗中描写了西藏歌舞的盛况,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把大量的藏语词汇运用在诗歌当中,别有一番风味。

  和琳也在《西招四时吟》中说,“树有浓阴处,都翻弦索声”,意为凡有树荫处,便有歌舞声,可见西藏当地歌舞盛行的情景,也反映出各族人民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从此华戎界,翻成姻眷连” 讴歌和谐的民族关系

  西藏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开发、共同建设的。各族人民在这块土地上交往交流交融,创造了多民族和谐共融的典范。

  唐代时,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远嫁吐蕃,确立了唐蕃间的舅甥关系。唐景龙四年(707年),金城公主和亲入蕃,中宗李显率群臣在始平县(今陕西兴平市)赋诗送行,李显原诗已佚,群臣唱和诗有17首传世。张说《奉和圣制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便是其中之一,诗云:“青海和亲日,潢星出降时。戎王子婿宠,汉国舅家慈。春野开离宴,云天起别词。空弹马上曲,讵减凤楼思。”诗人以青海借指遥远的吐蕃,谓天潢贵胄远嫁吐蕃,赞普作为唐家女婿,将会宠爱公主。然而毕竟是送女儿出嫁,娘家人难免有些离别的感伤,再优美的音乐,也无法减少对远嫁女儿的忧心与思念。

  晚唐诗人陈陶《陇西行》其四说,“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另一位诗人王建《凉州词》则说“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分别从宏观、微观层面描写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和亲入蕃后,对西藏人民生产生活带来的深远影响。清代大臣孙士毅礼赞公主入蕃:“乌孙拜都尉,玉女度祁连。从此华戎界,翻成姻眷连。人才识宫室,俗渐改裘毡。”(《甥舅碑》)从“姻眷连”到“一家亲”,写出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不断深入。

  清代著名学者魏源在《复西藏》中写道:“王师三道军容盛,诸部拥护禅林定。禅林定,非一阵,乾隆廓喀还再胜。金奔巴瓶卒颁令,大哉神孙承祖圣。”诗中歌咏了清王朝三次派兵平定西藏,驱逐准噶尔、抗击廓尔喀,各族人民共同维护西藏和谐稳定的事迹。

  和瑛在任陕西布政使时,海兰察率“百骑巴图鲁,千员默尔庚”,入藏抗击廓尔喀的入侵,和瑛由衷地感叹“由来古佛国,持护仗天兵”。(《嘉平月护送参赞海公统军赴藏·其四》)杨揆也曾随福康安、海兰察出征西藏,“朝闻官军已临贼,跃马提戈不遑食”(《自宗喀赴察木……因作长句纪之》),诗中人们渴望和平、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跃然纸上。

  云端西藏,富有神奇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俗风情,更有各族人民一直以来的共同守护,深深地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诗人们为之歌唱。

  (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大学文学院)

作者:严寅春

  资料来源:中国民族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