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文学 > 民族文学研究  > 详细页面

时代性与人民性的充分彰显

——2021年度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观察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邱婧 2022年10月26日 阅读量: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生在进行阅读马拉松比赛。新华网发

  “新时代需要文艺大师,也完全能够造就文艺大师!新时代需要文艺高峰,也完全能够铸就文艺高峰!”在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为新时代文艺事业发展吹响了号角。

  2021年,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依然显示出较为强劲的发展态势,各族作家以笔为旗,坚守人民立场,立足时代变迁和生活风貌,留下彰显时代性与人民性的丰硕成果,同时,制度支持、理论建设亦为其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红色历史与立足时代主题的书写闪耀其中

  从现实回望历史,以历史观照现实。2021年度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成果丰硕,红色历史与立足时代主题的书写闪耀其中。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影响人民生活的一年里,这样的书写不仅守护了各族群众的历史记忆,更全方位展现了新时代的精神气象,启迪和激励人们踔厉奋发。

  翻开风云激荡的红色历史篇章,各族英雄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用鲜血谱写出可歌可泣、气壮山河的英雄诗篇,留下了大量弥足珍贵的革命资源和红色记忆。满族作家朱秀海的长篇小说《远去的白马》,在历史与现实两个时空中纵横捭阖,以一个女战士的传奇经历为主线,描述了新中国成立前夕的风起云涌与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是一部书写东北解放战争的史诗。同样是革命叙事,瑶族作家陈茂智的长篇小说《白帆船》以更久远的革命往事为叙事对象,讲述了民国初年到大革命时期,湘南地区的瑶族青年义无反顾投身革命、走上救国救民道路的故事。

  文学既面向历史,也面对现实,新时代文学要求创作者立足中国现实,植根中国大地,抒写时代之变、中国之进。继长篇小说《歇马台》之后,哈萨克族作家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的长篇小说《白水台》,聚焦新时代边疆牧区的发展变化,颂扬哈萨克族人民守护边疆、热爱祖国的深厚情感;布依族作家潘灵、汉族作家段爱华的《独龙江春风》,生动描写了一大批在新社会成长起来的独龙族人的故事,体现了对新中国新时代强烈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生动的教材;瑶族作家红日、壮族作家融斌共同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美丽山花》,展示了19位新时代女性为广西乡村建设所作出的努力;藏族作家次仁罗布的《废墟上的涅槃》,聚焦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的脱贫工作,塑造了一系列有温度、有情怀的人物。

  新时代的生活也必然为现实题材的文学创作提供新的命题。藏族作家王小忠的河流系列作品《洮河源笔记》,展示了其深入洮河流域实地走访的成果,表现出作家对乡村发展的关注和思考;彝族作者、人类学博士罗木散的《春去冬回:凉山彝族农民的流动生活》,以大量的田野调查为基础,用散文化的书写表述了四川大凉山的彝族农民赴新疆务工摘棉花的日常生活;瑶族作家李泽军的长篇小说《爱与痛的边缘》,讲述了一个满怀理想的青年返乡教书的成长故事。

  民族历史文化与地方性写作表现抢眼

  2021年,各族作家着力表达和讲述的民族历史文化、地方性创作持续兴盛,生态文学书写依然表现不俗。

  在反映日常生活与地方性、个体经验的书写方面,不少力作涌现。比如,藏族作家阿来散文随笔集《以文记流年》,展示了充满生活气息的个人经验及其对人类、对世界的想象;纳西族作家白庚胜的散文集《金秋拾穗》,将个人生活经验与对世界的感知联接在一起,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对家乡的依恋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哈萨克族作家艾克拜尔·米吉提创作的散文集《留在草原的琴声》,既自述了作家的人生经历,又从侧面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文学的发展成就。

  维吾尔族作家阿拉提·阿斯木的长篇小说《他人的篝火》,将现代主义的叙事路径与维吾尔族人的幽默与智慧相结合;彝族作家依乌的散文集《啊啵》以独特的叙事方式,将其个体经验中关于亲情、求学、彝汉交往、民族高等教育的往事缓缓道来;苗族作家龙生庭的《多彩古苗疆》描述了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反映了苗族的历史文化与当代发展;维吾尔族作家帕蒂古丽的纪实散文集《蕴情的土地》,以时代背景下少数民族流动迁徙为主题,书写了维吾尔、回等民族极具生命力的日常生活样态。

  2021年,少数民族诗歌创作展现出新的诗学气象、思想深度。彝族诗人吉狄马加《火焰上的辩词:吉狄马加诗文集》集纳了其多年来的诗歌作品,既有对彝族人生活经验的表述,也包含了诗人对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崇高致敬;藏族诗人沙冒智化的诗集《掉在碗里的月亮说》,呈现平凡生活的真实面貌,传递朴素、亲切之美和个人哲思;壮族作家苏长仙的诗文集《劲草》讲述了壮族的历史文化与民俗传统,诗文平实却耐人回味;普米族诗人鲁若迪基的诗歌《车过二郎山隧道》从现实风景出发,展示了诗人对人类及世界的观察与思索;白族作家何永飞的组诗《面朝雪山》以本位性的视角展示了云南的边地风物,也将古老的民间记忆映射到当下的生活实践中。

  少数民族儿童文学显示出较为突出的自然和生态文学特征。比如蒙古族作家格日勒其木格·黑鹤的小说《风山的狼》,以狼为文学创作的主角,讲述一只狼与一只猎犬相处的奇妙故事;回族作家马瑞翎的《木鼓敲响的日子》,以一只野生小云豹与佤族小男孩共同生活为故事主线,呈现了佤族聚居区的民风民俗以及佤族群众的生态自然观。

  丛书期刊、理论研究助阵少数民族文学发展

  文学丛书、作品集、文学专刊以及理论研究,助阵少数民族文学呈现更丰富的发展态势。本着发现培养少数民族优秀中青年作家,推出少数民族文学精品力作,持续推动少数民族文学事业繁荣发展的目的,2021年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集聚了苗族作家张远伦的诗集《和长江聊天》等8部精品力作。

  此外,“一带一路”大型系列丛书“新疆是个好地方”选编了新疆各民族作家创作的报告文学、散文、诗歌等,体现了新疆文学发展的成就;《当代藏族女作家散文自选丛书》别出心裁地将当代藏族女作家的作品结集出版,其中包括严英秀的《走出巴颜喀拉》、雍措的《风过凹村》、梅卓的《玉树笔记》以及白玛娜珍《再见日喀则》等作品。

  《章恰尔文学奖获奖作品集》的出版也十分令人欣喜。作为藏族文学的专门期刊,《章恰尔》创刊40年来刊载了许多优秀作品,并举办了十届“章恰尔文学奖”评选活动。《章恰尔文学奖获奖作品集》这部近200万字的作品集共分6卷,收录了数十位作家的58篇获奖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文学评论等,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代藏族文学创作的成就,也揭示了藏族文学对于中华民族文学建构的贡献。除此之外,西藏作协组织推出《西藏文学》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专刊,集中呈现了关于西藏的主题书写;《阅读与欣赏:<羌族文学>栏目精选》一书,集合了《羌族文学》期刊上发表过的与羌族文学发展相关的文学评论,代表了不同时期羌族作家的文学成就,也是多民族文学创作研究的成果展示。

  在学术研究方面,2021年度的成果也相当丰硕。大连民族大学教授李晓峰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术史》(13卷),立足少数民族文学学术发展史,呈现了各民族文学和学术研究的丰富性,展示民族文化的融通互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民族文学研究》杂志编辑部主任、副主编刘大先的学术著作《八旗心象:旗人文学、情感与社会(1840-1949)》,以晚清民国的旗人及其文学为研究对象,叙说中国人的现代情感与国家认同;内蒙古大学教授崔荣的《内蒙古作家访谈录》收录了作者对30位作家的访谈,呈现了他们的创作理念、艺术追求和书写努力;白族作家李晓伟则从文学批评的角度,在《“80后”少数民族作家群研究》一书中关注并考察了青年一代少数民族创作者的书写,该书亦被列入2021年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

  总之,回顾2021年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可以看到,各族作家积极书写了丰富而充满活力的精品力作。通过现实主义和历史抒情等路径,各族作家继续在中国文学的大格局中展示少数民族文学的独特魅力,也为中国文学的多样性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者:邱婧

  资料来源:中国民族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