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风俗 > 成长习俗  > 详细页面

濒临失传的民间活动蓝田瑶族舞火狗

来源:瑶族网 作者:瑶族网 2018年12月10日 阅读量:

蓝田瑶族舞火狗

  龙门县蓝田瑶族民间舞蹈“舞火狗”已经申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对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有关规定,“舞火狗”符合申报的标准: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具有在一定群体中世代传承的特点;在当地有较大的影响;处于濒危状态。

  蓝田瑶族乡位于龙门县城以北15公里,总面积为169平方公里,人口近万人,其中瑶族约占88%。几百年前,瑶族同胞在蓝田是穴居的。瑶乡同胞还保持着独特的习惯和信仰,比如,有的人家在窗户前挂着青菜。“舞火狗”源自当地瑶族传统的民间习俗。相传很久之前,靠狗奶养大的瑶族先祖,要后人永记“再生之母”的恩德。此后,在每年农历八月十五瑶胞的团圆节上,后人就举行“舞火狗”活动。

  “舞火狗”是对狗图腾崇拜祭祀的舞蹈活动,由未婚姑娘扮演“火狗”舞之蹈之,纪念先人,祈求幸福。

  为什么扮演“火狗”的全是未婚姑娘呢?段粤川解释说,“舞火狗”既是舞蹈,同时又是一种特殊而神圣的仪式,它是蓝田瑶族少女们的一种“成年礼”。每个少女要参加2到3次的“舞火狗”,方能向族人宣示自己已经成年,进入谈婚论嫁的行列。由此在特定的“团圆节”上,以少女为主体形成了社会性的群体活动,从而形成了蓝田瑶族独具特色的“舞火狗”民间舞蹈。过程:舞蹈以“叩拜”为主,反复吟唱古朴歌谣,礼毕与意中人对歌“舞火狗”活动有一种古朴美贯穿始终,而礼毕后与意中人的对歌给少女们增添了快乐。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晚上,未婚瑶族姑娘饭后集中,由年长“有福分”的妇女给她们捆上黄姜叶、山藤,戴上四方插着香火的竹帽,扮演“火狗”。

  村里长者在祠堂供奉先祖后,少女们先在祠堂叩拜,再到村里地塘(晒场等),围着地塘舞拜几圈。这期间,少女们边舞蹈边反复清唱着旋律古老、悠扬的歌谣,之后的各种舞拜仪式也是如此。地塘舞拜后,少女们唱着歌穿道过巷到村里每户人家的厨房进行灶台舞拜,再接着到各户的菜园舞拜,祈愿蔬菜长得茂盛。最后,各村的火狗队汇集在一起,似一条长龙蜿蜒游舞到村外河边,活动开始达到高潮。抵达河边后,少女们将身上捆扎的黄姜叶、竹帽、香火等全都扔到河里去,然后用河水濯洗手脚,象征沐浴全身,祛除病邪,并相互泼水嬉戏。在整个活动中,鞭炮声不时响起,燃放鞭炮为之助威的是男青年。他们到达河边后会守候在河岸,等待少女们濯洗手脚上岸后,就选择自己的意中人,两相对歌至天明。“舞火狗”为多人舞,无乐器伴奏,清唱的3首民歌一直反复颂唱。舞蹈动作古朴简单,最多的动作之一是少女持香抬头看前上方叩拜,然后双手向前靠拢。

  现状:濒临失传,全县掌握“舞火狗”仪式和舞步、唱法的只有几十人在“舞火狗”风俗保持得较好的该乡杨屋村,村民们告诉记者,一直以来,当地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每个少女要参加3次“舞火狗”活动,才能进入成年人的行列。在这种情况下,每一个少女到了一定年纪都会自觉参加。但是近年来活动开展得不是很正常,其主要原因是民间传统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许多村民对祖先崇拜的观念日渐淡薄,陆续放弃旧有的表达方式。现年66岁的传承人之一谭松娣说,现在的瑶家少女往往只知道有“舞火狗”这种仪式,但并不清楚其具体含义。而且,农历八月十五各户人家因忙于招待亲朋好友,从而对“舞火狗”活动提不起劲。

  现在,掌握了“舞火狗”舞蹈活动详细仪式和舞步、唱法的主要人员反而是县、乡的文艺工作者。他们为保护和挽救这种非常具有特色、濒临失传的民间活动,做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工作。除此之外,在蓝田瑶族乡对于“舞火狗”活动具有重要影响、掌握了其精髓的几个民间艺人分布在杨屋村、新星村等地,他们是不折不扣的传承人,年龄介于42岁至71岁之间。保护:已引起国内外专家关注,未来5年将进行全面保护“‘舞火狗’申报了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由于“舞火狗”的独特魅力和重要价值,目前已引起国内外专家和学术界的关注。省群艺部门有关专家认为“舞火狗”是蓝田瑶族流传下来的集体创作的结晶,具有较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具有纯朴浓郁的民族风格。专家们还指出,“舞火狗”反映了蓝田瑶族富有特色的民俗事象,对于研究原始崇拜、原始宗教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它是蓝田瑶族传统文化的突出表现形式,表现了当地人的精神、信仰、情感愿望、人生追求等,具有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研究素材的特殊价值。

  据悉,过去几年,龙门县文化部门已投入不少资金搜集相关资料、表彰民间艺人和进行培训等活动。不久前,还对蓝田中学30名女生进行了“舞火狗”歌舞基本动作培训和仪式歌谣教唱。未来5年,龙门县将把有重大影响的民间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放在第一位,并推荐中青年,由民间歌手以师带徒的形式培养接班人,同时在学校中传授“舞火狗”,并尽快筹集“舞火狗”保护资金。到2008年,将组织起60人左右的瑶乡“火狗队”。2009年,拟建成相关展览培训基地。2010年,一座民俗风情演示厅将在瑶乡建成,而受过“舞火狗”培训的瑶乡同胞将在千人以上。

  

出处:瑶族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