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风俗 > 民族风俗概述  > 详细页面

恩施年俗大观

来源: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2022年11月25日 阅读量:

贴春联

群狮闹元宵

赶毛狗

打糍粑

制作传统豆腐干

  编者按

  “爆竹传声又岁除,流年不驻隙中驹。屠苏未用斟春酒,馎饦先教促晓厨。彩绚户庭更郁垒,欢传院落竞樗蒲。老来乐事关心懒,吟对梅花撚断须。”

  年,劳累的驻足,丰收的喜悦,更是团聚的欢乐。年,从腊八备起,从除夕开始,一直到十五元宵节。

  辛苦劳作一年的人们,在过年前后的这段时间,阖家团圆、访亲探友、祭祖祈福,以各种方式期盼来年有好运。

  在人们心中,幸福就是一家人团聚,阖家欢乐。团圆是中国人心中的一种文化遗传密码。每逢春节,多少人长途奔波,历尽辛苦,也要与家人团聚。

  在恩施的城镇或农村,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年味儿越来越浓。备年货、贴对联、打糍粑、烙豆皮、灌香肠……无处不在的“年味”迎面扑来。祭祖、走亲访友、赶毛狗等年俗活动在人们的欢声笑语中更显生机。

  恩施州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节俗文化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各民族的心理、信仰、道德、伦理、习俗、价值观、思维方式等。同时,年俗文化又是节俗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宰年猪

  一直以来,恩施人有喂年猪的传统,每到农历的冬腊月,便是宰年猪的时候。宰了年猪不仅可以过个好年,一年到头吃肉也有了保障。谁家宰了几头年猪,猪肉多重,也是村民茶余饭后的话题。老一辈人很讲究,宰年猪要看日子,不得和家里人的属相冲突,否则会给家里带来不顺。比如,家里人有属狗、属虎、属鸡的,宰猪的那天就不能是这几种属相中的一种。看好了日子再请屠夫,还要请左邻右舍力气大的男子帮忙,庖汤宴吃完,按头数付给屠夫刀口钱。

  俗话说“蛙吃跳,猪吃叫”,没有沥过水的猪肉最好吃。这一天,主家会请族人、平时走访密切的亲朋好友吃庖汤宴。一顿庖汤宴后,剩余的肉全部制作成腊肉。土家人之所以有腌制腊肉的习俗,与山区气候潮湿有关,烟熏之后的腊肉便于保存,而且肉色好看,入锅炖、炒,香飘几里。

  忙 年

  腊月二十边界儿,恩施人开始忙着办年货。烙豆皮、做醪糟、打豆腐、推汤圆,主妇们忙活个不停。一个媳妇儿能干不能干,就看她能否做得一手好茶饭。打糍粑是一项技术活,也是力气活,需要族里会做粑粑、力气大点的男子参与。

  豆皮、醪糟、豆腐、汤圆、糍粑都是用自家生产的粮食制作,只要勤快能干,就不愁没有食材。另外,还得赶集置办一些拜年的东西。拜年准备送几个样,当家人早已安排好了,该买些什么,心中有数。糖果、糕点、面条、酒等拜年的东西一样少不得。图个热闹,喜庆的鞭炮烟花、祭祀用的香蜡纸也必须买。条件好些的,还会买些干货以及新鲜蔬菜,再给家里老老少少置办几件新衣。年货准备得充足不充足,能看出一个家庭日子过得是否红火。

  过小年

  恩施人有过小年的习俗,在腊月二十四这天祭祀灶王爷。传说,送灶时,为了让灶王爷到天上说些好听的话,人们就用胶牙糖敬他,把他的牙齿粘住,让他不能随意乱说话。或用酒精涂抹灶门,醉得灶王爷不再乱说话。除夕夜,再把灶王爷接回来。

  恩施人信奉头上三尺有神灵,做任何事都觉得有双眼睛在看着,也就是“人在做,天在看”。心中有敬畏,做事必然会掌握分寸,这其实就是一种很好的自律。

  民间传说,这一天是老鼠嫁姑娘的日子,老鼠们顾不上惦记粮仓里的粮食,一个个躲藏起来了。主人家难得消停一天,不用跟鼠斗,正好有闲工夫打扫家里的卫生。这种细活儿,毫无疑问地落到媳妇儿们头上。首先,架起长梯用长扫帚打扫屋梁上的阳尘,主要是灶屋和火坑房,那是烟熏火燎留下的“杰作”。打扫的时候,头上戴上草帽或裹一块头巾,防止阳尘落到头发上。接着,把屋内旮旮旯旯的蜘蛛网、杂物清除干净,把地面扫干净,家具擦干净。过后再将床上的被褥拆了洗干净。男人们则将房前屋后的杂草除干净。一阵忙碌下来,屋内屋外清清爽爽。

  土家年

  以前,恩施土家族人有在除夕头一天吃团年饭的习俗,也叫赶年。传说明朝嘉靖年间,土家族将士奉命出征讨伐倭寇,为粉碎倭寇企图趁过年进行偷袭的阴谋,将士便提前一天吃团年饭,第二天突然发起进攻,大败倭寇。为纪念抗倭胜利,从此土家人提前一天过年的习俗就被沿袭了下来。土家族为了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为了反抗侵略的斗争史通过这样一个节日民俗被流传了下来,可歌可泣,对树立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现在,吃团年饭一般都在除夕这天了。家族大的,从腊月二十七八就开始团转转年,一直持续到除夕这天。团年的饭菜很丰盛,要有吃有剩。有的人家,炖的腊蹄子、卤的猪头肉、蒸的年饭要吃到正月十五。有些人家有意往年饭中撒一把谷子,吃年饭时,家中小孩便说“好多的谷子”,以便图个吉利。团年的菜必须有一道鱼,讨个“年年有余”的吉祥。图吉利,讨吉祥,是土家人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真实写照。

  吃团年饭前,先燃放鞭炮。只要听到谁家的鞭炮响了,就可以断定这家在团年。近些年禁鞭,这个环节就被减掉了。要是在远离城区的乡下,团年的鞭炮声噼噼啪啪,此起彼伏,平时冷寂的乡村一下子就活过来了。接着举行叫祖仪式,也就是请过世的先祖们“回家团年”。这个仪式由当家人完成,先在桌上摆几副杯、碗、筷,给碗中拣点菜、添点饭,将筷子搁在碗沿边上(平时忌讳),在杯中斟点酒,一一叫过之后,开始烧纸,再将酒泼在地上,最后倒点茶在地上。叫祖的过程中,要和先祖们“对话”,期盼他们保佑全家平安。仪式结束,全家人上桌团年,除非特殊情况,一个都不能少,意味着一家子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吃过团年饭,男人们贴对联、挂灯笼。女人们把家人当天洗澡换洗的衣服洗净晾晒。天色暗下来的时候,当家人带领儿孙们去先祖的坟头祭拜,点香烛、烧纸、放鞭炮、磕头。祭祀,为的是让后辈们数典不忘祖,继承先祖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晚上,一家子坐在火炕或火盆边谈天说地,有说有笑,其乐融融。有故事的老人摆起龙门阵,听得孩儿们一个个睁大眼睛,实在熬不住了就趴在大人怀里睡下了。这叫“守岁”,能熬夜的一般会守通宵。

  正月初一,天刚蒙蒙亮,当家男子一早起床放鞭炮出天行、挑秧水。谁家起得早,说明谁家勤快。这一天,一家老少都不允许睡懒觉,平日贪睡的小孩子也会被爹妈叫起床。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警醒家人不能好吃懒做,勤劳才能致富。

  拜 年

  恩施人的拜年习俗,不同地区不尽相同。有的地方年前拜族人,年后拜丈人。有的地方初一初二不出门,初三初四拜丈人。有的地方还有“有心拜年端午不迟”的说法。

  一般来说,晚辈给长辈拜年,平辈和朋友之间相互拜年。拜年拜年,粑粑上前,糍粑是少不了的,其次就是面条、糖、酒。样数的多少、厚薄,显示关系的轻重。嫁出去的姑娘回娘家拜年,得背个猪蹄子。当然,长辈是不给晚辈拜年的,只回礼,或给晚辈们压岁钱。

  拜年是人际交往的最好时机,通过相互走动,不仅联络感情,达到和谐的目的,还可以相互传递信息,讲述彼此这一年来所遇见的逸闻趣事。

  年俗活动

  恩施人过年,离不开群体娱乐,从城镇到乡村,群众参与程度高,以玩龙灯、玩狮子、划采莲船、打连厢、打耍耍为主。

  更具特色的要数正月十五赶毛狗子了。传说毛狗子(狐狸的俗称)喜欢偷鸡吃,所以必须得赶走。赶毛狗这一天,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先用竹筒做成火把或用木梓油做成灯备用,再砍树枝搭成棚子,放入草扎的毛狗子,堆放未破节的竹筒和火炮树叶。待天黑,男女老少全部出动,在屋边及路边插上点燃的火把、灯,然后烧燃毛狗棚,这边的人群发出“哦嗬”声,那边的人群高喊“赶毛狗子哟!”此时,满山遍野火光冲天,叫喊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热闹非凡。

  趣味十足的年俗娱乐活动,需要参与人密切配合,平时有什么隔阂的,通过举行这样的活动也就消除了,融洽了邻里关系。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明的进步,有些传统的年俗文化消失了。消失,是因为没有存在的环境了,比如祭灶神、祭门神,社会在发展,恩施人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认为只有靠自己,才靠谱。有些习俗慢慢在消失,是因为客观对象消失了,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性了,比如赶毛狗子,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毛狗子销声匿迹了,赶毛狗子这个习俗活动举行得越来越少了。有些习俗虽然被流传下来,但是简化了,比如拜年,早前或挑或背,不管礼物多重,不管路途多远,都是如此,后来改为给钱,简单方便又直接。

  任何一种文化现象,其诞生还是消失,既有着历史的必然性,也有着现实的客观性,能够与百姓生活紧密相连,才有生机和活力,才容易被沿袭和传承,年俗文化也一样。

  

  资料来源: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