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建筑 > 民族建筑资讯  > 详细页面

福州古厝焕发新生

来源:中新网福建 作者:吴晖 杨莹 2022年01月04日 阅读量:

  再过4天,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将在福州开幕。拥有7000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和2200多年建城史的福州,将再度吸引世界的目光。

  水榭戏台、芙蓉园、罗氏绸布庄……承载着古城气韵的福州古厝,赓续着闽都千年文脉,是历史对有福之州的馈赠。“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上世纪90年代,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福州工作期间,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提出许多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思想理念,进行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引领性的探索实践,为我们留下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上下杭。记者 叶义斌 摄

  “对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要有珍爱之心、尊崇之心。”近年来,福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关于文化遗产保护重要论述精神、《〈福州古厝〉序》精神,出台保护政策、建立保护机制、培养人才队伍,着力抓好名城、街区、风貌区、文物建筑等保护修复,完成重点文物修缮工程226处,古建筑、历史建筑1300多处,打造17个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整治了261条传统老街巷,初步构建起全市域、全体系、全要素的名城保护格局,奏响新时代福州文化遗产保护的华彩乐章。

  古厝保护 持续推进

  “百货随潮船入市,万家沽酒户垂帘”,道出历史上的台江上下杭商贸盛景。当年,上下杭商行、货栈云集,兴盛时有二三十家经营绸缎、布匹的商家,其中以罗翼庭经营的罗氏绸布庄为最。

  位于下杭路181号的罗氏绸布庄,始建于清代,气派豪华,古厝共四进,占地面积1100多平方米,主座面阔五间,进深五柱,院落内的半拱、雀替、悬钟等木构件精美,特别是位于院落第三进的通长杠梁是上下杭古厝中最长的杠梁,长达13.24米,乃镇厝之宝。但曾经风光无限的罗氏绸布庄因年久失修,一度破损严重。

  2018年,福州启动罗氏绸布庄保护修复工程,搬离了工厂、仓库,厘清了存在消防安全隐患的电线。负责指导罗氏绸布庄修复的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库成员、古建筑专家陈木霖告诉记者:“古厝内的木构件美则美矣,但破损较为严重,像古厝内的悬钟等已经残缺,依稀可见雕刻的是人物,下半截已无法辨认出原有的模样。”为此,修复人员查找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并走访了数位“老福州”,均无收获。“修复过程中,我们便让残缺的悬钟保持现状,因为残缺也是一份历史信息。我们在古建筑修复中,要遵循‘最少干预’的原则,修旧还旧。”陈木霖说。如今,罗氏绸布庄已被活化利用为福州市非遗展示馆,向人们展示福州古厝、福州非遗风采。

  上世纪90年代,福州出台《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条例》,在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领域属率先之举。近年来,福州市接续传承,相继颁布一系列名城保护法规等规范性文件,编制《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32项专项规划,持续推进古建筑和文化遗产保护。

  福州还健全古建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古建筑修复的工匠人才;建立历史建筑保护利用专家库,组织规划、建筑、文保等领域专家,参与历史建筑认定、修缮方案审查、施工指导等,为福州古建筑保护修复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技术支撑。

  活化利用 传承文化

  “素影沉沉对蝶飞,金沙砾砾窥鱼泳”,福州观赏金鱼培育技艺是福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坐落于塔巷79号古厝的国潮金鱼博物馆,是福州观赏金鱼培育技艺展示基地,也是全国首家金鱼博物馆。这座始建于清代的建筑,占地466平方米,共有前后两进。

  步入博物馆,可以看到原院落一进、二进的左右厢房各搭建了一个密闭展厅,展出来自10多个国家的约100个品种3000多尾精品金鱼。“在搭建展厅的过程中,为保护古厝,我们没有破坏原建筑的规制和肌理,在活化利用中做到可逆性,也就是可以恢复古厝保护修复后的原有风貌。”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说。

  在三坊七巷现存的159座明清古建筑中,最富诗意的,莫过于位于衣锦坊的清布政使兼按察使孙翼谋故居。它不仅是三坊七巷最大的宅院,还是我市目前留存的唯一拥有水榭戏台的古厝,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当水榭戏台传来阵阵丝竹声、人们如痴如醉之时,也许很难相信,2006年前,水榭戏台一度破败不堪。“老福州”齐上志回忆说,当年他多次到水榭戏台,看到戏台被改造成民房、两侧的雪洞被改成通道、雕刻精美的藻井遭虫蛀、观戏的楼阁卷棚腐烂坍塌……

  水榭戏台启动修复后,遵循“修旧还旧”原则,拆除搭建的居民楼,将工厂搬离,对假山、雪洞进行修复,同时按旧工艺、旧材料对糟朽的木构件进行修复,并顺利通过国家文物局验收。如今,这里已被活化利用为福州地方戏曲的演艺场所,闽剧,福州评话、伬艺等在此常态化演出,市民、游客也可在此乐享古人的雅致生活。

  长期在水榭戏台演出的福州传统曲艺表演者许坚心告诉记者:“近几年,我发现,观众中除了老人,还有不少年轻的面孔,让我看到福州传统曲艺传承弘扬的希望。水榭戏台的活化利用为传承、弘扬福州地方戏曲提供极佳的平台。”

  漫步福州各历史文化街区,你可以看到,叶氏故居被活化为省非遗博览苑、芙蓉园化身福建省沈绍安漆艺博物馆、罗氏绸布庄化身福州市非遗展示馆……活化利用后的古厝成为人们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场馆,古厝“活”了起来、“火”了起来。

  以点扩面 立体保护

  古厝是点,历史文化街区是面。以点扩面,我市对三坊七巷、上下杭、朱紫坊、烟台山、梁厝、船政文化城等街区内的文物建筑,进行重点保护修缮,并以此辐射带动成片保护,打造全方位立体保护体系。

  “千层石树遥行路,一带山田放水声”,这是位于三江口的梁厝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的真实写照。走进街区,这个“都市最美村落”已芳华初绽:省级文保单位梁氏宗祠露出修缮后的面貌。街区项目负责人刘昌飞告诉记者:“梁厝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缮工程分多期进行,一期已基本完成,街区内清代民居蓝灰厝已活化利用为大众茶馆,成为人们休闲、品茗的好去处。”望着梁厝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生于梁厝、长于梁厝的民俗专家梁振榕欣喜地说:“儿时的梁厝回来了!”

  找得到儿时记忆,记得住乡愁。今年,福州对外开放的冶山、新店2个遗址公园,把历史久远的闽越先民生活生产的情景展现在世人面前。此外,屏山、于山、乌山、朱紫坊、上下杭、烟台山等处的历史遗存接近全面修复,马尾船政、鼓岭等意义独特的片区加快修缮,“千年闽都”魅力绽放。

  去年12月底,福州印发实施《开展新一轮古厝普查登记和保护利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在全域范围内掀起新一轮古厝普查登记和保护利用专项行动,形成更加完备的不可移动文物建议名录、历史建筑建议名录和传统风貌建筑建议名录,对濒危文物、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进行抢救性保护。(记者 吴晖 杨莹)

  与此同时,各县(市)区也结合自身特点探索成立专门机构、出台相关举措,切实加强历史建筑日常保护管理。如,永泰县成立古村落古庄寨保护与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晋安区探索实行历史建筑日常管理责任“楼长制”等。各具特色、齐抓共管、层层守护的保护格局在榕城大地持续走深走实。

作者:吴晖 杨莹

  资料来源:中新网福建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