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建筑 > 建筑文化  > 详细页面

日喀则地区典型民居建筑介绍

来源: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 2022年02月16日 阅读量:

  与庄重、肃穆、雄伟的宫殿和寺院宗教建筑相比,日喀则的民居建筑可谓多姿多彩,独具一格。既有流动的式样独特的帐篷,也有土木混合结构的宽敞平房;既有造型轻巧的全木结构,也有厚重结实的泥墙建筑。其主要形式有帐房、碉房、干阑式建筑等。

  帐房

  帐房主要流行于牧区。根据放牧方式和季节不同,又有冬帐房、夏帐房之分。冬帐房一般用木棍作框架,上覆盖牛毛织成的毡子,能经高原风雪的侵袭而不漏不裂。架设时,前后左右以木棍为立架,支撑帐顶的中部和四角,然后在四周用绳固定在地上。帐房内空间高度约1.6米至2米,顶部留出天窗,用以通风、采光、出烟,雨天可以遮盖。其内部结构通常为中间高大,四周低矮,由四周向中间收拢。低矮部分除门一侧用于出入外,其他部分通常铺设卡垫,供休息,中间则安设火塘或炉灶,用于打茶做饭。牧民们还在帐房外四周用干牛粪、草坯、土块、石块等垒成矮墙,以避风寒。这种帐房大都建在背风向阳、水草近便的山洼地带。夏帐房是用帆布等制作的一种比较轻便的帐篷,构造简单,拆装、携带都较方便,一般供出行或临时使用。结构简单的两面坡人字形帐篷,只能容纳2-3人;大的方形帐篷过去往往是贵族和上层喇嘛所用,可容纳数十人,制作考究,用各种颜色的布或呢子镶边,门、窗户和帐篷内外通常都要进行装饰,纹样丰富,其中宝马、双鱼、吉祥结等八吉祥物最受青睐。

  碉房

  藏族民居建筑,大部分是二或三层的土石木结构的小楼,俗称"碉楼"。建筑格式为方形平顶,平面略为错开造成体块搭接,条翼以厚实的矩形块体为基调,界面略作几何处理,高低错落。如是三层,底层多为畜房或用作储存干草,二层为居室和厨房,三层为宽敞的晒台,设有经堂和晒廊,小经堂面东或面南,处于最好位置。藏民族砌墙一般不用垂线校正,块石墙体,耸立而上,外皮逐次收分,内皮仍然垂直,楼层为土面层,在木梁上密排楞木,再铺一层细树枝,于其上铺20厘米厚的夯实土层。楼顶晒台也是夯实土层,稍厚。楼层常在第二层出挑墙外,扩大内室空间,也因此富于变化,使轻巧的小楼与厚重的墙体产生有趣的对比。楼层之间和楼顶楞木也出挑墙外,形成楣檐。藏族住宅布局大同小异,但外形变化多端,不相雷同。建筑色彩,习惯在大片石墙上,粉白或涂红,嵌上梯形黑框的小窗,楼层之间的楣檐,在出挑墙外的楞木上涂以朱、蓝、黄、绿、青等各色,对比十分强烈,产生极度反差 的视觉效果。也有的是用材料的本色,泥土的土黄色,石头的青色或暗红色,楞木涂以五彩。整个建筑的线条鲜明,节奏齐整,敦实浑厚。自藏传佛教兴起后,藏族的民居建筑又习惯在房屋的每个空间块体的四角,树起白色的经幡,整个村寨的周围也竖有一排排高大的经幡,这些和屋檐、门窗上面悬挂的白色的帘布帷幔协调成趣。另外,许多民居住宅,或在屋顶,或在门前、或在窗台,都摆有青石浮雕佛像和经文刻石。解放后,藏族民居传统风格依然保存着,但那些琳琅满目的建筑小品已失去宗教意味而成为一种美化生活的装饰,人们还喜欢在窗台上和天井里摆上花盆,种植花草,增强了生活安定、舒适和欢乐的气氛,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怀。

  农区民房

  日喀则农区(含半农半牧区)的民居,大都是二三层的楼房或一层的平顶房,也有高达四五层的建筑物。"屋皆平顶"是其主要特征。日喀则农区的楼房多为二层,一般为石木结构。墙体多为石砌,一层用方石叠压,以泥合缝。有的地方,墙体下部为石块垒砌,上部墙体为板夯土墙。还有的地方,作墙体的材料为土坯砖,往往以石、土、砖混合使用作墙体,墙体下部为石砌,中部为土夯,上部是土坯砖。墙体逐渐向上收缩,但内壁保持垂直。在内部建筑构造上,梁和柱不直接相连,柱头上平搁短斗,短斗上搁长斗,长斗上搁大梁,梁上铺设檩条,檩条上再铺木棍,然后捶筑"阿嘎"土做成楼面或屋面。有的地方没有"阿嘎"土,则用一般的粘土夯实作顶。屋顶均为平顶,一般在屋顶四周的墙上还要加砌女儿墙,在屋顶四角搭建约半人高的墙垛以插挂经幡。房间内排满了各式藏式家具,柱头、门、门楣和窗户雕饰富有特色。木构建筑富于柔韧性,而以石材为主、结合土、木的建筑则坚实耐用。布局讲究协调、匀称,尤其是石墙的修砌讲究艺术性。墙体不仅具有强大的承重能力和韧性,同时墙面注重整齐、美观和协调,墙角转折笔直,棱角分明,块、面、线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给人一种高耸、雄壮的美感。同时,有些地方的建筑在外墙敷色,如萨迦地方的建筑通常敷以黑、白、灰三色,而大多数地方的建筑则粉刷白色。房屋大多呈正方形或纵长形,底层圈养牲畜,供堆放杂物用,一般不开窗。二层为活动的主要场所,包括主室、贮藏室、经堂、楼梯间等。一般将前面较大的房屋作 为主室,左右的小房间作贮藏室,楼梯间多位于主室右边的靠墙处,从这里可以通到各室及上下楼层。农家的住宅多为一家一院。院墙有用柴薪堆积而成的,有夯墙的,也有土坯砖垒建的。宅院的门一般都向南开。

  除楼房外,日喀则各地还有大量单层建筑的平房。平房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样式与楼房建筑无异。平房的宅院一般较大,多砌高大的围墙,宅院内圈养牲畜、堆放杂物,也是人们劳作的地方。现在,仍有许多人修建单层的平房,只是占地更宽,设施更完备,装饰更豪华。

  干阑式建筑

  在气候比较温和、多雨、潮湿的地区,如亚东等地,还留有干阑式构造的全木房屋,即在房屋下面架空,使空气流通,减少潮湿。由于这些地方盛产木材,往往以木板代替石墙、土墙,墙壁比较薄,窗户多,建筑风格轻盈疏透。在强调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同时,日喀则民居建筑也很注重人文和自然景观的协调和融合。林区的木屋与高山、峡谷、流水完美融合,炊烟缭绕,恬静优雅。

  现在日喀则的民居建筑在保持传统特点的同时,也逐步融入了现代气息。在保持传统建筑的外形、风格、色调和布局的基础上,开始运用现代化的建筑材料水泥、钢筋和装饰装潢材料,并主要出现了两种发展趋势,一种是从建筑结构到内外装饰完全现代化;另一种是建筑结构为藏式结构,内部装饰以传统和现代相结合,把原来装饰性的藏式家具改造成具有藏式家具特色,又有现代家具功能的实用性家具,室内还配备了沙发等现代家具,后者是当前藏族住宅改革潮流的主要趋势。在住宅装璜中,玻璃的运用最为广泛,而且还出现了落地式大窗户,这一方面保证了室内的温度,另一方面具有独特的采光优势,因而受到大多数人的青睐。传统和现代在民居建筑上的有机结合,使日喀则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封建庄园

  庄园,藏语称"骆卡",最早出现于公元十世纪后半期,既是领主或代理人的生活场所,也是管理所有骆卡及其农奴的权力中心。大多选择在交通方便,气候宜人,出产相对丰富的地方,而且多为高墙式建筑群,其建筑结构和使用功能从一个特定方面反映了西藏封建农奴制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特征。日喀则最著名的庄园为帕拉庄园。

  帕拉庄园最早建在江孜县重孜乡,经过100多年的积聚发展,庄园主丹增朗杰将主骆卡从重孜乡迁到了江孜城东的江嘎,并修建了规模宏大的房屋"岗居苏康"。1904年,英军侵略西藏,庄园毁于战火。1937年,庄园主扎西旺久又将主骆卡从江嘎迁到距江孜镇南面不到4公里的班觉伦布村,经过十几年的苦心经营,到1955年时达到现有规模。帕拉家族是西藏近代史上有名的实力派贵族,曾有5人担任过西藏地方政府的噶伦,被列为西藏八大贵族世家之一。仅在日喀则,帕拉家族就拥有25个农业庄园、8个牧业庄园,土地约合667公顷,牲畜7000多头(只),役使农奴和奴隶3000多人,江孜帕拉庄园只是其中一处。庄园主体为三层楼院落建筑,共有大小房屋82间,住房面积5357.2平方米,加上前、中、后三个院落,总面积为47234平方米。

  帕拉庄园雄踞江孜县班觉伦布村的中央,坐北朝南。南向的庄园正门,由两扇厚重漆黑的大门构成,门口高竖两个挂着经幡的旗杆,既为招运,更是炫耀帕拉家族的不可一世。围墙内是庄园的外院,地面铺着青石板,东面是牲畜棚圈,按雌雄和种类建有若干圈舍,同时也是单身朗生晚上睡觉的地方。正北穿过门楼,就进入庄园的内院,内院同样铺着石板路面,宽敞的院落主要用来晾晒羊毛和供朗生们做羊毛活,有时也在这里跳舞、表演藏戏。大院北面是三层高的主楼建筑,这是领主起居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场所,是庄园的核心所在,因而建筑高大宽敞雄伟,东西南三面环绕二层内廊式建筑,是管理人员起居工作和朗生从事庄园内劳动的工作场所。西南还有一个小天井,两层周围都是存放粮食和各种物品的专门仓库。这种建筑格局,既保证了主楼良好的采光,又显示出众星拱月的效果。主楼二层的东头,有楼梯通向庄园的后院,其功能基本是供领主生活和享乐的后花园。

  庄园建筑内部,从南大门穿过前院进入大院,底层建筑基本用作仓库。二层为内廊式建筑,主要是储存各种日常用品的仓库和管理人员用房;三层是宗教和领主生活用房。有"格拉"祭台、"桑固"、念经作法专用房、经堂、"朗达郭松殿"、念经房、日光室、卧室、客厅等。从主楼到后院,楼梯正对着的是西向一大一小共两间的外廊式平房,称为"加色康",是专门给领主做饭的厨房。北面一间是领主冬夏季节避寒暑的专用平房"古则学",地面铺着木质地板,两小间一大间。再北面是厕所和看门人小屋,中间是东大门。沿着后院高大结实的转墙栽种了一圈参天杨,形成后院的绿色屏障。花园里种有各种果木花草,沿着石彻的小道,在花园中央有一座凉亭,这是主人赏花观月和夏天宴会以及娱乐的地方。围墙外面,是帕拉家族郁郁葱葱的林卡。

  庄园的正南面,是帕拉家最大的朗生院,作为帕拉庄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至今保存完好。朗生院总面积150.66平方米,当年居住着14户60多名朗生,最大的房间14.58平方米,最小的仅4.05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为2.5平方米。

  1994年西藏自治区将帕拉庄园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4月,宣布其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帕拉庄园作为西藏唯一保存完好的贵族庄园遗址,已成为江孜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资料来源: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