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饮食 > 民族特色菜系  > 详细页面

壮族花糯米饭和粽子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王韵茹 2017年11月16日 阅读量:

  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种植水稻、玉米、豆类、薯类、瓜类等,饲养猪、牛、羊、鸡、鸭、鹅,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他们接触和认识了各种可食用的野生植物和动物,故风味美食较多,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饮食文化。在千百年的演进过程中,许多饮食习惯及食品烹调方法与周围汉族趋同,但在一些方面仍保持着本民族的特色。壮族以喜吃糯食、鱼生,热情好客著称。

花糯米饭

  花糯米饭又称五色饭、五彩糯米饭、五色糯米饭,是壮族节庆的必备食品。逢年过节,壮民都要制作化糯米饭,互相赠送,表示祝福,也表达彼此间的深情厚谊。

花糯米饭团(图片来自下厨房)

  花糯米饭是先用各种植物的根、茎、叶、花经石臼冲捣细碎后,用水浸泡或煮沸一定时间,成为不同颜色的汁液。再用这些汁液分别浸泡淘洗干净的糯米,使其着色,蒸熟后即成不同颜色的糯米饭。其色彩有黑、红、黄、绿、紫、白(大米本色)等六七种。一般取五色为多。

花糯米饭(图片来自新浪博客)

  各种颜色的糯米饭用于不同场合。比如,将一种叫马耳朵花的野生灌木的小黄花,用水煮成黄汁浸泡糯米,蒸成黄饭,在上坟、接鬼和送鬼时使用。

  米饭常捏成饭团,便于携带,食之口味又别具一格。彩色糯米饭也捏成饭团,不同颜色的饭团陈列在一起,鲜艳夺目。彩色饭的色彩原料,不仅起到着色的作用,也起到调味的作用,不同的色饭有不同的香味。米饭经着色处理后,不易馊、不易坏,米饭着色起到了防腐、保鲜的作用。

粽子

  壮民喜用糯米制成粽子,壮族称为“粽粑”。粽粑花样繁多,这里介绍两种特色鲜明的粽粑。

  一种是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马脚杆棕。这种粽粑是用30厘米长、10至15厘米宽的大粽叶包成。其形状头大,有一长尾,很像一根带蹄的马脚,故称马脚杆粽。包粽时,将糯米淘洗后浸泡半个小时以上,把头年的干粽叶烧成草灰,与滤干的糯米混合均匀。火腿切丝、拌合枣子、化油,再与拌了粽叶灰的糯米均匀拌和,外包鲜粽叶,入锅水煮而成。其味分淡、咸两种。咸味添加食盐,淡味则不加盐。也有加糖而成甜味的。马脚杆粽色灰黄、味香,口感滑腻。可热食,也可冷食,保存期较长,是节日必备之品,也是青年男女赶集、赶歌圩,赶花街互相赠送的常备礼品。

马脚杆粽(图片来自百度百科)

  另一种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宁明县壮民在春节时做成的大壮粽。这种粽粑大得惊人,以芭蕉叶子包成,内放一条剔去骨头的腌猪腿,足有八仙桌那么大。包好的粽粑放在大水缸里,注满清水,盖严缸口。在大缸外面用稻草绳子绕满。煮的时候,先点燃草绳。再在四周不断加放谷壳,一连烧七天七夜,粽粑便熟透了。春节时,欢乐的人民抬着大粽粑游街祭祖。然后同族的人分食这只吉祥的大粽粑,以示大家同心同德,和睦美满。

拌吃生血与鱼生

  广西壮族人喜爱拌吃生血,做法是将尚带热气的生猪血、生羊血、生鸡血、生鸭血倒入干净的盘中,不停地搅动它,不让凝结,把加作料炒熟的肉和下水趁热倒下去,拌匀使血凝结,即可食用,壮人认为生血能增血补气。

  鱼生是壮族节日待客的佳肴。将肥美鲜嫩的鲤鱼去鳞去刺,洗净后切成小薄片,拌入芝麻油、食盐、味精、葱、蒜、姜等,另备醋、黄皮酱、酱油等,食用时可根据个人口味,夹生鱼片蘸醋、酱或酱油吃,鲜嫩可口。制作鱼生的鱼,必须鲜活、卫生,否则不能生食。

老扒汤

  云南文山壮民特别喜欢“老扒汤”。老扒汤的做法是:将煮饭的米汤冷却,入缸,把洗净的青菜、白菜、甘蓝或其他菜叶切成小块,拌盐,放入坛内冷水汤中,封缸贮存一二日后,缸内的米汤和菜叶经发酵边酸,成为酸汤和酸菜。用酸汤和酸菜加肥厚的火熏腊肉块或油炸腊肉块煮汤,就成了老扒汤。也可根据个人喜好和具体备料情况,加豆腐和其他配料做成各种菜汤,作佐餐菜肴。老扒汤酸鲜爽口,解暑。在插秧到农历八月这一段天气较热的时间里,老扒汤是壮族人餐桌上经常出现的当家菜。腌制酸菜的酸汤煮沸后冷却,还可作解暑饮料,清爽提神。因为老扒汤很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当地的汉族人也喜欢老扒汤。

参考资料:

  1.《饮食风俗》,姚伟钧、方爱平、谢定源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

  2.中国网:《苗族酸菜》

    

  3.腾讯·大苏网:《口感醇厚的苗族咂酒》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