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服饰 > 民族服饰工艺  > 详细页面

让“青绣”指尖技艺更美绽放 ——青海省“青绣”高级研修班侧记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孙文振 2021年04月14日 阅读量:

学员们在认真探讨“青绣”技艺。 马天琼摄

  青绣历史悠久、种类丰富,民族特色浓郁,制作技艺精湛,是土族盘绣、藏绣、皮绣、撒拉族刺绣、回族刺绣、河湟刺绣等青海刺绣的总称,是青海各族刺绣艺人用灵巧的手指创造的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

  2020年12月7日至26日,由青海省民宗委、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青绣”高级研修班,在北京西郊的中央民族干部学院举办。30名来自青海各地的绣娘、绣郎参加了本次培训学习。

  “这次培训是播种机,30个人就像30颗种子,不但会生根发芽,而且会带动更多的人,形成燎原之火。”青海省民宗委党组成员、专职委员德措说, 这次培训开“青绣”高端人才培养之先河,是一次探索创新之举、成功实践之举。

  振奋人心的“第一课”

  培训第一课,中央民族干部学院安排的是专题讲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我参加过许多培训,但这样的课程却是第一次听。老师讲,‘我国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也不能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好多内容讲到了我们心坎里。”学员师春娟说。

  “听了‘第一课’,我设计了一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标识。”说着,学员仁青卓玛拿出自己的设计图案向记者讲起来:“标识以数字‘56’为创作主体,寓意中华民族一家亲。左边的红色祥云用的是中国红,右边的蓝色祥云用的是青海湖蓝。手中端茶,是因为青海人民热情好客……”

  作为青海省级非遗传承人,设计师陈存听了“第一课”后,也产生了创作激情,当晚就构思了4幅作品:《同心共筑中国梦》《我心中的大石榴》《筑梦者》《阿妈》。

  “培训让我们受益匪浅,激发我们找寻新的题材和灵感,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陈存说。

  数据显示,目前青海省约有30万人从事“青绣”,这是全省参与人数最多、应用最广泛、影响最长久、与各族人民群众生活最密切的一种民间艺术。

  绣出更美的新生活

  据培训班班主任徐佰川介绍,中央民族干部学院与青海省民宗委就培训课程多次进行沟通,并邀请国内顶尖和资深专家为学员授课。培训设置了文化创意产品市场营销、设计创意研究与实训、摄影技巧与实训等课程,既有理论高度,又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操性,深受学员欢迎。

  土族妇女许当索来自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三庄村,从事盘绣技艺已有20多年。这是她第一次来北京学习,一直感觉很兴奋。

  “这次培训学到了素描、染色、画样等许多实用技术。”许当索说。

  许当索从七八岁开始,就跟随母亲学习盘绣技艺。“以前,我们的土族盘绣大多数是自己穿戴用,像我身上的民族服装上的绣片,都是自己绣的。”许当索说,过去,土族女孩从小就跟随母亲学刺绣,然后自己准备嫁妆。

  许当索一家5口人,大儿子上初三,小女儿上小学二年级。以前,他们家的主要收入靠种地。

  互助县素隆姑刺绣有限公司在村里举办刺绣培训班,改变了村里绣娘们的生活,许当索也成了公司的绣娘。

  “因为孩子小,还要种地、做家务,我就从公司领刺绣任务后在家里加工,一年收入能增加六七千元,生活一下子宽裕了许多。”许当索说,“这两年,孩子大了,时间多了,做刺绣的收入也多起来。”

  “我家4口人,依靠刺绣过上了好日子,每年收入三四万元。”同村的赵永梅说,“做绣娘能挣钱,不耽误干农活,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一举多得。”

  来自互助县东沟乡卡子沟村的董成宝,是全县唯一一名绣郎,因父亲生病常年卧床花费了大量医药费,生活陷入困境。后来,他和母亲加入了一家刺绣公司,成为专业绣郎。

  “我会一直做下去,绣出更美的新生活。”董成宝说。

  将“青绣”打造成青海民族团结进步新名片

  2020年11月,青海省政府出台了《“青绣”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青绣”,这个与青海省“拉面经济”相得益彰的特色文化旅游产业,成为青海的新名片,成为青海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创新品牌之一。

  “老一辈人的传承,更多的是坚守,突出的是技艺和传承;作为年轻一代,我们更讲究深挖技艺、突出创新、注重设计,让产品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使其具有更多的设计感、美感和时尚元素,这样才能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青绣’、爱上‘青绣’。”西宁市湟中锦绣艺术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柳晴雯说。

  如今,柳晴雯带领团队开发出数十种文创产品和商务礼品,今年还接到了一个制作300米绣品长卷的大订单。

  “我们团队借助抖音短视频主动宣传‘青绣’,已拍摄30多个短视频作品,粉丝关注人数已达上万人,有七八部作品播放量已突破100万人次。”柳晴雯说,她希望以网络传播的新方式,让“青绣”更轻松地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目前,作为青海独特的文化品牌,“青绣”表现出了与时俱进的新发展趋势。

  “我们要从传统的艺术作品中找到新的灵感,让‘青绣’与现代生活更好地融合,更好地让‘指尖上的艺术’转化为‘指尖上的经济’。”湟中堆绣传承人党占红说。

作者:孙文振

  资料来源:

  中国民族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