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服饰 > 民族服饰文化  > 详细页面

惠安女服饰文化

来源:惠安县人民政府网 2023年07月31日 阅读量:

  惠安女,素以吃苦耐劳而著称,但给人印象最深、名闻遐迩的是惠安女与众不同的服饰:黄头巾,蓝短衫,银裤链,大折裤,神秘迷人,在民族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

  惠安女,确切地说并不包括所有惠安妇女,而是专指生长在惠安东部沿海农村的妇女,人们习惯称她们为惠东女。

  惠东女服饰文化源远流长,其形成、发展过程一直是中外人类学、民俗学专家关注的课题。其来源有种种传说,目前尚无定论。据史料记载,清代中后期,惠东妇女上穿黑色或紫色长袖挖襟衫,下穿黑色大折裤。衣长、胸、腰背宽阔,下沿稍呈弧形外展,与清代流行的“大夫衫”(长式挖襟衫)类似。不同的是袖口偏窄,袖子接长,故名“接袖衫”又名“卷袖衫”接袖的用意十分有趣,为的是让新娘入洞房时提起长袖以遮掩一脸羞红;过了3日,才在长袖一半处翻卷逢住固定。到了清未“接袖衫”各部分略为收缩,衣沿弧度加长,臂围宽度加阔并向外弯展,腰围处的中式纽攀减少,两个连在一起,袖口绕蓝布边。领围上刺绣图案由简变繁,领根下方形色布改为三角形。胸、背中线两侧缀做两块方形黑色、深褐色绸布,其四边各镶接一块三色形色布,改称“缀做衫”。裤子为“大折裤”又名“大筒裤”,俗称“汉装裤”。裤一般用黑色布,也有用蓝色的。裤脚宽约1.2尺,裤头约2尺,缝一道5寸的蓝色布边。其样式从清代中后期至今没有多大变化,惟质料由旧时用粗布,今天改为通用黑绸布。惠东女服饰,历来重视腰以上部分,特别以头饰最为突出,花样繁多,不同场合、不同年龄的头饰有明显区别。

  惠东女结婚或出门做客等庆贺场合,头饰突出一个“喜”字,讲究鲜艳、丰采。梳大髻,插上各式各样金银饰品,间以各种式样的绒花,打扮得犹如春意盎然的小花坛。同时用一条黑丝巾从髻边向后与衣沿等长,巾的两端再用黑帛接上,并以绿丝线缝制出各种花纹图案。平时居家,头饰则贯穿一个“简”字,追求简洁、实在,但绝不随随便便。她们往往插少许饰品和绒花,头顶套一块黑帛做面、里缝一层黑粗布拼凑的长方形罩,用三支竹子撑着,一半伸出前额,同时用黑帛做成羊角三角形竖于其上,尖端缝一道红色织带。住娘家(惠东妇女婚俗,婚后头3天住夫家,此后长住娘家,直至生孩子后才回夫家定居)或守寡时,恪守一个“淡”字。不梳髻,不插任何饰品,只把头髻尾部卷起,一半包黑头巾里、一半露在巾外、状似一束面线,俗称“褶职”。前者表示无拘束,后者强调守节。

  惠东老年妇女一般在脑后梳一发髻,近似长方形,然后套上发网,压平,左右各插一个别子,上方和中部各插一支梅花,再围上一条黑巾,用饰有珠花的别针别上。

  

  资料来源:惠安县人民政府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