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服饰 > 民族服饰文化  > 详细页面

苗族人的“麻”文化

来源:屏边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2022年11月23日 阅读量:

  苗族服饰被誉为是“穿在身上的史书”,没有文字的苗族通过服饰来记史述古。苗族的纺织、染色、刺绣、蜡染等工艺无一不是苗族服饰文化中的瑰宝,但是这里,我要讲述的,是苗族的“麻”文化。

  “麻”的不可或缺

  纵然在当前,受外来文化的冲击,苗族服饰多使用棉布及化纤制品来缝制,织布机已然成为古董,但麻布缝制的褶裙却依旧是苗家女儿最后的礼物。

  不仅如此,在出生礼、成年礼及葬礼等重要仪式中,麻布或相关的麻布制品都是不可或缺的。如婴儿出生后,要用母亲穿过的麻布裙子包裹,寓意给他带来温暖的同时,传递母亲的温良宽厚的品性;婆婆送给儿媳妇麻布裙子,寓意传递婆婆勤劳持家的本领和智慧;求子家庭用做过花杆的竹子做床,用杆顶上的麻布做衣裳,寓意经过富有生育潜力的青年男女载歌载舞熏染过的竹竿和布条,也会染上灵气,可以帮助他们如愿以偿;当家中老人过世时,儿女要给逝者使用麻布制作的衣服、床单、被盖,衣服反穿,去纽扣珠饰,告诉亡者已死的事实;无论男女,逝后需穿一双麻布鞋,一双麻草鞋,这样,死者才能踏过毛虫绿虫山返祖归宗……

  麻在苗族心目中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15道繁琐工艺——麻布的制作

  在以物易物时代,麻布的价格远高于等量粮食,所以,麻园在苗族历史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下,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麻园的占地或许不是最多的,但却必定是所有土地中最肥沃的,也是栽种得最精细的那一部分。

  根据《屏边苗族》的记载,麻布的制作手续繁多,要经过种麻、割麻、晒麻、刮麻、舂麻、绩麻、纺麻、煮线、洗线、碾线、理线、排线、上机、纺织、成布十五道工序,若是制作麻衣,还需加上染布、磨布、裁剪、缝制、成衣五道工序。而且这二十道工序,每一道都要经过反反复复的多次小工序才能完成,十分繁琐。倘若要制作花衣和褶裙,在成衣之后,还要另外挑花、刺绣、蜡染、打皱等,做完一套衣服要大半年的时间。可见苗族是多么勤劳和有智慧的民族!

  在苗族传统社会中,男女分工明确,织布制衣是女人的事,衣物对于女性的性别角色定位至关重要,纺织技艺的精湛与否更是评定一个女性身价的标准。为解决一家人的穿衣问题,苗族妇女非常辛苦。外出劳作时,哪怕肩上扛着几十斤重的东西,手里也不停的绩着麻。七八岁的小姑娘为了帮母亲分担家务,在放猪放牛时,手里也在不停的绩麻或者挑花。嫁为人妻之后,她可以在婆家获得一块属于自己的麻园,在此之前,麻和麻布属于母亲。

  苗家女儿与褶裙

  苗族人的文化自信,首先要从穿在身上的苗族服饰开始!

  屏边县是全国五个苗族自治县之一,云南省唯一的苗族自治县,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3.2%,多姿多彩的苗族文化是屏边一抹亮丽的风景线。屏边的苗族女儿最大的压箱心愿,就是有一套最好的苗族盛装,在结婚时穿上。

  屏边苗族虽然源流于贵州,但是服饰上却不同于贵州苗族以银饰为主。相比于贵州苗族服饰的精致华丽,屏边的苗族服饰则更让人觉得娟秀灵动。

  尽管现在苗族制布的麻已被国家禁止栽种,但是文化归文化,麻在苗族人心中仍然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每个苗族女儿在出嫁时都会穿上母亲亲手缝制的麻布褶裙,婆婆也会为新娶的儿媳准备一套麻布褶裙作为见面礼。头帕、衣服、褶裙、围腰、飘带、裹脚等正品和装饰,要将一整套衣服穿戴完毕,得花上十到二十分钟。

  重十多斤的麻布褶裙加上上衣、头饰和各种配饰,一天的婚礼下来,苗家阿妹们早已腰酸背疼,但也只有这样的重工艺服饰,才能诠释苗家儿女对待婚姻庄重神圣的态度。

  大围山的云捧来了咪多咪彩的祝福,美丽的苗族裙昭示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动听的苗歌将苗族人民辛勤劳作的故事娓娓道来……历史上的苗族先辈们在经历了数次大规模迁徙之后定居在屏边,世世代代在这片土地上挥洒着汗水,为屏边少数民族文化创造了特有的标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屏边美丽绽放!

  

  资料来源:屏边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