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服饰 > 民族服饰概述  > 详细页面

藏族服装

来源:中国西藏网 2023年06月26日 阅读量:

  西藏特殊的自然环境、民风民俗、生产生活方式决定了与此协调的藏族服饰。藏族服饰文化内涵丰富、结构复杂、层次多样、特点鲜明。藏族服饰主要由藏袍、帮典(围裙)、藏帽、藏靴、佩饰和头饰组成。藏族服饰多姿多彩,男装雄健豪放;女装典雅潇洒,尤以珠宝银器作佩饰,形成高原妇女特有风格。藏族服饰虽然有地区差异,但基本特征是大襟、宽腰、长袖、无扣。藏装品种多样,可分为长袖高领衬衣、宽腰粗布衬裤、长袖皮袍、布袍、无袖袍、长坎肩、短坎肩、帮典(围裙)等。藏袍是藏族的主要服装款式,种类很多,从衣服质地上分为锦缎、皮面、氆氇、素布等,其特点是宽大、保暖、实用、一衣多用。

  演变 藏族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代表西藏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昌都卡若遗址曾出土少量的装饰品,如片饰簪、环、珠、项饰、镯、贝饰等,说明当时青藏高原土著居民不仅有了缝织衣物的骨针,还有一定审美意识的装饰品等,这正是藏族服饰文化的先声。据藏史记载,3世纪拉托托日年赞时,吐蕃赞普的服饰已与众不同,出现了服饰等级的差异。吐蕃王朝时期,雅砻河谷开始冶炼铁、铜、银等矿产,为金属饰品的出现创造了条件。丝麻类织物开始从唐代、中亚和西亚传入吐蕃,吐蕃服饰从质地到整体面貌均呈现新特点。由于吐蕃奴隶制王朝等级森严,在服饰上也表现得日臻完备。吐蕃还出现告身制度、军事服制等,臣属等级受封各种章饰,用以表示不同地位。吐蕃王朝崩溃后,从9世纪中期到11世纪的200余年间,西藏社会一直处于分裂割据的混乱状况。这一时期因战乱而发展了与战争有关的武士服饰。阿里古格王国都城遗址中,发掘有大量古代武士的盔甲和武器,说明其时西藏的武士服饰已具鲜明的本土特征与个性。该时期的服饰发展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佛教僧侣服饰的兴起。8世纪西藏出现第一批僧人,服饰由赞普府库供给,后由百姓、政府共同供给。早期西藏僧侣服饰受印度影响较大,后来西藏僧服衍变发展较快,极具地方色彩。达磨灭佛后200余年,佛教重新兴起,并且形成众多派别,各派不仅在佛经教义的诠释上不同,而且在服饰上也不尽相同。古老的宁玛派僧侣着红色袈裟,故被称为红教;而噶举派则以戴红帽或黑帽以示各支派的区别。这种以服饰表征身份、信仰的现象正是西藏服饰文化的重要功能之一,也是西藏服饰史上颇具特色之处。自元代始,西藏成为中国中央政府直接治理下的行政区域,西藏与中原内地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服饰上所受的影响也较前朝为大。元王朝在西藏分封安抚使、招讨使、万户等各级官吏,不同品级着不同藏袍,戴不同等级顶冠。元朝藏族服饰的另一特点是宗教信仰对服饰的影响增大。随着佛教的兴起,严格的僧侣等级制度逐渐形成,使得宗教文化以多种形式与手段渗透于服装、鞋帽,而且以特定的图纹或符号表达特定的思想。这种现象还影响到民间装束,如出现仿袈裟色彩的藏袍和印有宗教符号及佛教法宝的装饰品等等。明代,中央与西藏地方的联系进一步加强。明王朝赐给藏区上层贵族大量锦帛、绸缎,藏区则进贡给中央王朝氆氇、毛缨、足力麻、铁力麻等纺织物品,说明当时藏区纺织业有了很大发展。中原地区与西藏官方和民间的大量茶马贸易,为西藏输入大量布帛、绸缎和纺织成品,为明代藏族服饰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条件。清朝时中央政府对西藏行使全面有效治理,西藏与内地的交往更加紧密,这一时期藏族服饰文化得到巨大发展,并逐渐定型。

  特征 藏族服饰文化内涵丰富,层次多样,既有一定的结构特征,又有许多等级和地域性差异。藏族女子服饰较男子复杂得多,民族服饰特色与差异的主要表征之一就是妇女服饰。藏族服饰的最基本特征是肥腰、长袖、大襟、右衽、长裙、长靴、编发、金银珠玉饰品等,牧区的皮袍、夹袍,官吏、贵族的锦袍及僧侣在宗教节日活动中的服装均具有这种特征。由于西藏长期封闭,藏族服饰发展的纵向差异并不大,其基调变化较小。藏族服饰的形制与质地较大程度地取决于藏族人民所处生态环境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藏族生活在地势高、气候寒冷、自然条件恶劣的世界屋脊上,以牧业、农业为主,这就决定了藏族先民们服装基本特征是厚重保温、宽大暖和的肥腰、长袖、长裙。为了适应逐水草而居的牧业生产流动性,逐渐形成大襟、束腰,在胸前有一宽大囊袋,外出时可随身携带酥油、糌粑、茶叶,甚至放婴孩。天热或劳作时,根据需要可袒露右臂或双臂,将袖系于腰间,天冷时又可穿上御寒。从西汉前后的青铜器图像及古代壁画中发现古羌人与今天藏族服饰极其相近,均是肥腰、长袖、大襟、右衽、长裙、束腰、露臂、毛皮制衣等,说明藏族服饰有着很强的稳定性,这正是生态环境与生活方式决定了其服装形制。藏族服装结构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它的一系列附加装束,如腰带、靴子、各种佩饰等,这些附加装束既实用又具有一定的审美情趣。

  类型 由于西藏各地自然条件、生产方式不同,藏族服饰丰富多彩,差异颇多,有些地区的县与县、乡与乡之间也有较大差别。现代藏族服饰依地域及特征的不同大致分为卫藏服饰、藏北牧民服饰、阿里服饰、工布服饰、康巴服饰、珞巴族服饰、僧侣服饰等类型。

  ①卫藏服饰。包括拉萨、日喀则及山南一带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平民男子服饰是大领无衩藏袍,质地有氆氇、绸缎等,戴平顶帽,腰束皮带,佩小刀等饰物。贵族与平民稍有差异,贵族男子衣袍长坠至脚背,紧身;而一般平民长袍上提至膝,上身宽松,便于盛物与活动。妇女平时头戴红绿色绒饰尖顶小帽,下穿黑红色相间的十字花纹毛裙,系帮典。上衣是齐腰小袖短衣,质地有毛、缎、布等,披方形缀绒披肩。手带银镶珊瑚戒指。耳环多是金银镶绿松石质地,耳环上有钩,上连珍珠珊瑚串挂在发上,下接珍珠珊瑚串垂于两肩。贵族妇女的盛装服饰较为华丽,尤其是珠宝佩饰,如腰间系宝石镶嵌、丝穗婆娑腰带,手臂带金钏和海螺镯,中指和无名指套宝石镶嵌戒指,颈上佩红色琥珀项饰,胸前悬有珊瑚、玉、琥珀短项圈和珠玉穿成璎珞的长项链,头发对半梳在两旁,当中是珠璎顶髻,披散的小辫缀满金银、珠玉、珊瑚、宝石等。此外,还带三角形的巴珠头饰,顶髻上有一颗硕大的松耳石。

  ②藏北服饰。藏北地区气候寒冷,牧民平时穿无面皮袍,逢节令时换上以毛料或绸缎为面,领、袖、下摆镶水獭皮或豹皮的精美羊羔皮袍。女子以黑平绒为皮袍镶边,再饰以红、蓝、绿等色条绒。男子多于腰带上系挂刀、针、锥子、火镰等,女子腰间多挂奶桶钩、小刀、针线盒、牧鞭等,兼具实用性与装饰性。男子将长发掺以红色丝线辫发盘于头顶,夏戴红缨毡帽,冬戴毛绒或狐皮帽。已婚女子将长发梳成细碎小辫披身后,肩背以下接编黑线至腰际,戴呢绒或氆氇长披,上缀松石、贝壳、银币等。少女多梳单辫于后。

  ③阿里服饰。阿里地区盛行羔皮袍,多以毛呢为面,领、袖、衣襟镶水獭皮。阿里服饰中以普兰妇女服饰最为风格独特,制作精细、装饰典雅,尤其模仿孔雀而成的“孔雀”服饰。妇女头戴棕蓝色彩线氆氇圆筒帽,耳饰珊瑚、珍珠等串成的长约10余厘米长耳坠,以帽和耳坠象征孔雀头冠。背部披白山羊皮披单,上镶带圆形花纹的粗氆氇条,披单周边镶嵌带圆形花纹的棕蓝彩色氆氇,底部开三叉,似孔雀尾羽。阿里普兰服饰在整个藏区服饰中较具特色。

  ④工布服饰。包括林芝县、工布江达县、米林县。该地区无论是秋冬季节,还是春夏时节,藏族农牧民、工商人、学生儿童都身着黑色氆氇呢织缝的服装。工布服无领、无袖,下幅分作前后两面三刀摆,似裙齐膝。衣襟、衣袖口和下摆衣缘镶有金边,古色古香,构成工布人独特的民族服饰风格。传统工布帽为圆形,因性别、年龄略有差别,男帽多为卷檐镶边黑便帽,女帽多为顶缘镶锦缎的平顶圆帽。工布服在工布地区已流行700多年,始终未被其他服装所取代。除林芝县、工布江达县、米林县藏族人身着工布服外,西藏其他地区的藏族人、珞巴人、门巴人中也有相当一部分身着工布服。

  ⑤康巴服饰。藏族服饰因小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和地域文化的差异,各地服饰均有一些差别,但康巴服饰独具特色。康巴服饰主要有藏袍、无袖坎肩、围腰、袍裙、围裙、长布衫、僧装、皮褂、领夹、衬衣和传统藏靴。帽类以金盏帽、礼帽、狐皮帽最为流行。装饰极为丰富,具有不同色彩、形状以及不同图案,一般由金、银、玛瑙、翡翠、珊瑚、松耳石等精工细做而成,给人古朴庄重、厚实豪放、贵重之感。西藏东部一带的康巴男子将长发结辫盘顶,上缠红缨,俗称“英雄结”。所戴帽式由整张狐皮包缠头部,狐皮首尾相系于脑后或狐尾垂肩,再配上大幅虎豹皮镶边的宽大皮袍,束腰丝缨上挂长腰刀。康巴女子用各种金银珠宝饰物装扮,除颈、胸、手腕各种佩饰外,还在发辫上缀以红珊瑚、玛瑙、绿松石、翡翠、黄蜜蜡及其他金银头饰,再于长袍腰侧竖挂浮雕纹饰银质藏刀。康巴服饰农区和牧区服饰的区别主要反映在服装用料和头饰上,农区多以氆氇为衣料,牧区则使用绵羊或山羊皮。1959年后农区和牧区差别逐渐消失,除劳作时穿氆氇袍外,平时多穿锦花袍、绸花袍、绣花缎袍、提花皮面袍等,袍上镶边有黑色平绒、毛呢、彩色氆氇或水獭皮、虎、豹皮等样式。

  ⑥僧侣服饰。西藏僧人一般上着无袖坎肩,下穿紫红色幅裙,肩头肋下斜缠紫红色袈裟,袈裟长约为身长两倍半,诵经时再披上黄色或红色带褶斗篷式大披风。尼姑服饰与僧人大体相同,其主体衣料多为氆氇。僧帽类型有白帽、圆盘高顶帽和披穗鸡冠帽等。

  等级观念 藏族服饰作为社会文化范畴,必然受到等级观念的影响。自西藏古代各部族私有制出现后,不同经济地位的人在服饰上也有所体现。松赞干布从雅砻地区迁往逻些(今拉萨)后,任命各级论、尚(吐蕃王朝执政贵族的官职)等文武官职和相应的仪仗制度,因此各级论、尚服饰必然体现森严的等级差别。松赞干布制订管理体制和法律条文后,吐蕃王朝奴隶制度逐渐完备,以赞普为首,包括论、尚、贵族将帅、苯教师和佛教上层僧侣,以及各属部首领、节度、大小奴隶主组成奴隶主阶级。赞普对臣属等级封给各种章饰,用以表示其不同的地位。阶级社会在西藏出现后,服饰差异越来越大。元朝中央政府分封各地方僧俗首领为宣抚使、安抚使、招讨使、万户、千户等职别,并规定其品级,不同品级官员着不同花饰的藏袍,戴不同顶珠帽冠。贵族藏袍与民间藏袍在结构上没有本质区别,主要体现在质地优劣、花纹讲究上。从质地、花纹上看,缎袍用黄、红、蓝、绿、白、紫等色缎作基调,上面有龙、水、鱼、云、山纹样,另外还有团花锦缎袍等等,都是拉萨、日喀则等地高级贵族的珍贵藏袍。贵夫人、小姐的藏袍主要式样有两种,即无袖袍和有袖袍,系用各种各样的花缎制成。藏族帽子是代表人的身世、地位、学识和财产多少的标志。官品的主要标志表现在圆冠上的帽顶饰品,一品官饰以珍珠,二品官饰以宝石,三品官饰以珊瑚,四品官饰以绿松石。贵夫人的头饰没有规定等级划分,但有习惯上的区别,如前后藏世袭贵族夫人头戴的卜柱称珍珠卜柱;一般贵夫人,包括大商人的夫人只能戴珊瑚卜柱。大耳坠、胸佩佛盒以及珍贵的项链,一般妇女都可以戴,但因财力不同而在质地上有所差异。官吏、贵族的管家、随从、佣人的帽子也有一定的样式。

  随附服饰 主要包括藏帽、藏靴、帮典、头饰佩饰、阿龙等。

  ①藏帽。藏语称“霞帽”,式样繁多,质地不一,有金花帽、氆氇帽等一二十种。尤以“次仁金克霞帽”最为常见,分男女两种式样。帽里用毡帽作坯,帽顶复以金丝缎,边沿镶以丝带,帽沿有四片,前后沿大,左右沿小,帽沿缝以毛皮。昌都人喜带皮帽,藏式皮帽大多用整块狐狸皮毛制成。在旧西藏,帽子形制是表示人身世地位、学识财产等的标志,政府官员帽顶上饰有圆冠,官吏、贵族的大管家在举行仪式时要戴平顶围穗蒙古帽,贵族平时戴饼形帽。

  ②藏靴。藏靴是藏族服饰的重要特征之一,大致分为“松巴鞋”、“嘎洛鞋”和“多扎鞋”三种。多采用氆氇、毛呢、围裙料子、平绒或皮革为主要原料,色彩搭配十分讲究。鞋尖方、圆、尖、钩,形式不一。各式藏鞋后部都留有10多厘米长开口,以便穿脱,藏鞋鞋带使用细毛绒编织而成,有各种图案,两端留有彩穗,色彩艳丽。

  ③帮典。即围裙,是藏族妇女特有的装束,是已婚妇女必备的装饰品。

  ④头饰。头饰在藏装中也占有重要位置。头饰是最具地方色彩的装饰品,有铜、银、金质雕镂器物和玉、珊瑚、珍珠等珠宝。西藏妇女的头饰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按藏北、藏中、藏南和藏东划分。在藏北,已婚女子将长发中分,两边编成许多辫子,前额分发处分别在两边一根细辫上串上珊瑚、翡翠之类的宝石,后脑勺编一根较粗的发辫,上面缀满银器;藏中包括拉萨、日喀则和山南等地域,拉萨、日喀则地区过去有身份的女子,如贵族或富家女子头上带一种华贵的头饰,藏族叫做“巴珠”,巴珠上缀满了珊瑚和玛瑙、翡翠、珍珠等名贵的宝石;藏南已婚的农牧区妇女都要编两条辫子,从发辫的中段开始用一种藏语叫“扎休”的发饰,与头发一同编成发辫,扎休通常是三条同样粗细、不同颜色的彩线,每一条彩线由许多同色的线组成,编成的彩辫要盘在头顶;藏东康区妇女的头饰并不华贵隆重,姑娘作新嫁娘时,按照自己的岁数将头发编成小辫,分发处顺着发路在两颗珊瑚中串上一颗猫眼宝石固定在头顶。

  ⑤阿龙。藏族传统首饰。阿龙,藏语意为“耳环”。多为银制,男子多戴直径3寸的大耳环。环的前面镶有珊瑚及松耳石,后面有钩,戴时挂在耳上。

  

  来源:中国西藏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