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史志 > 民族史志资讯  > 详细页面

北京“历代帝王庙”入祀的188位帝王,都是怎么选出来的?

来源:民族画报 2023年01月09日 阅读量:

  本文内容来源“道中华”公众号文章《北京“历代帝王庙”入祀的188位帝王,都是怎么选出来的?》,点击标题或图片即可阅读。

  “中华统绪不绝如线”的统绪观,作为点睛之笔,为历代帝王庙留下了宝贵遗产。

  位于北京阜成门内大街的历代帝王庙,是明清两朝的皇家庙宇。中国历史上共有460多位帝王,庙中择优入祀188位,其中既有华夏—汉民族帝王,也有北方民族和不同民族血统的帝王。乾隆还就此帝王谱系提出“中华统绪不绝如线”的断言。曾任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北京历代帝王庙保护利用促进会会长的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许伟,对此进行了解读。

历代帝王庙: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视频来源:北京西城新浪微博)

  记者:历代帝王庙历经明太祖朱元璋初建至清代继承发展,其间入祀帝王也经历了一些调整变化,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其中几次主要调整。

  许伟:历代帝王庙所祀帝王,以华夏—汉民族帝王为主,也有北方民族等不同民族血统的帝王,具有多元一体的特点。

历代帝王庙景德崇圣殿。(中新社发 许伟 供图)

  明朝为汉族皇帝,清朝是满族皇帝,他们能够平等入祀不同民族血统的帝王吗?答案是肯定的。虽然中间出现过偏向,但最后被康熙彻底纠正,使统一多民族的帝王祭祀体系趋于尽善,历代帝王庙实至名归。

  朱元璋成为明朝开国皇帝后,深感历代帝王开基创业来之不易,遂在京师(今南京)修建历代帝王庙,崇祀三皇五帝和统一天下的开国帝王共16位。

  难能可贵的是,开国帝王中入祀了元世祖忽必烈。朱元璋曾以“驱除胡虏,恢复中华”为战时口号,而推翻元朝统治、建立明朝后,又理性回归到“胡汉一家”“华夷无间”的历史与现实中,肯定元世祖“治安之盛”的功德,把他列入中华正统帝系,与三皇五帝和华夏—汉民族帝王一起祭祀。

  明永乐帝迁都北京后,对历代帝王之祭,仅附属于南郊天地坛之祀。嘉靖规范礼法,北京历代帝王庙应运而生。后因蒙古鞑靼部的北患之扰,朝臣强烈要求罢祀元世祖忽必烈,嘉靖未采纳化干戈为玉帛的良策,却倒向强硬派,同意罢祀。

  清军入关后,摄政的多尔衮为使用明朝太庙奉祀清朝祖先,将明太祖朱元璋的牌位移入历代帝王庙供奉,以此宣告明朝国祚终结、大清继统开始,昭示大清朝合法的正统地位。此外,恢复对元世祖忽必烈的祭祀,新增元太祖成吉思汗、辽太祖耶律阿保机、金太祖完颜阿骨打、金世宗完颜雍入祀。

  顺治亲政后,重视中原汉族皇帝治国安邦之法,增加商周汉宋明朝的七位“守成贤君”入祀,同时撤出多尔衮新增加的辽金元诸帝。

  顺治去世后,康熙八岁继位,四位满洲权臣辅政,否定顺治帝主张,入祀帝王又回到多尔衮时期。但康熙后来以非凡的帝王经历和史观学识,改革历代帝王庙祀典,提出“凡曾在位,除无道、被弑、亡国之主外,应尽入庙崇祀”,既大度包容,又不失标准。

  康熙也指出特例:明朝亡国并非崇祯之过,亡国祸根在万历、泰昌、天启三朝,崇祯“虽励精图治,终不能补救也”,故可祀崇祯,不祀万历、泰昌、天启三帝。

  康熙六十一年夏,礼部上报入祀164位帝王方案,主要是三皇五帝和夏商周及两汉唐宋元明等大一统王朝的创业与守成之君,并入祀辽、金帝王。

  乾隆时,认为当年礼部所报入祀名单中,中央王朝之外只入祀辽、金帝王,有明显缺失。乾隆特别提出北魏的鲜卑族帝王,结束战乱,雄踞黄河以北,勤思政理、讲学兴农,确为英主,安可置而不论,祀典有缺。遂增加东晋、南朝之宋齐陈、北朝之北魏、五代之后唐、后周等帝王入祀,终使入祀帝王达到188位。

历代帝王庙景德崇圣殿内7开间龛位与188位入祀帝王牌位。(中新社发 许伟 供图)

  至此,明清皇帝共同构建了统一多民族帝王的祭祀体系。帝王庙景德崇圣大殿内,三皇五帝、华夏—汉民族帝王和北魏鲜卑族、辽国契丹族、金国女真族等主要北方民族帝王,齐聚一堂,同享崇祀,肃穆庄严。

  记者:您曾撰文谈到,历代帝王庙最终成为了“中华统绪不绝如线”的标志与象征。请问如何理解?

  许伟:明清皇帝选择入祀帝王时,唯有乾隆皇帝在更高层次上,明确提出了自己的统绪观,即“中华统绪不绝如线”,这句乾隆四十九年“命廷臣更议历代帝王庙祀典谕”是对中华治统(帝系)一脉相传的别样表达。

  绪字与线字对称,指中华治统(帝系)从绪端开始,就像一条完整的线条,从来不曾中断。这条线由华夏—汉民族帝王和北方民族帝王及其他民族血统帝王共同连成,缺一不可。乾隆以此眼光,敏锐察觉到入祀帝王的缺失,增加了北魏鲜卑族帝王和其他英主入祀,最大限度彰显了中华帝系的一脉相传。

乾隆皇帝御笔“中华统绪不绝如线”。摘自乾隆四十九年“命廷臣更议历代帝王庙祀典谕”。(中新社发  许伟 供图)

  乾隆皇帝的统绪观思想还表现在其他方面。乾隆二十九年,乾隆为历代帝王庙赋诗立碑,首句“三皇五帝道功崇,历代君王懋建中”,颂扬了三皇五帝的思想与功德无比崇高,说出了三皇五帝在中华统绪传承中具有正能量作用。

  乾隆赞誉朱元璋入祀元世祖,“犹有一统帝系之公”,指责嘉靖罢祀元世祖,是“置一统帝系于不问矣”。乾隆所说的“一统帝系”,即指中华统绪一脉相传的完整性。

  “中华统绪不绝如线”的统绪观,作为点睛之笔,为历代帝王庙留下了宝贵遗产。

  记者:您认为,今天前去历代帝王庙参观,有哪些值得仔细体会的思想遗产?

  许伟:中华文明拥有五千多年未曾中断的历史,历代帝王所代表的中华治统之一脉相传,即重要见证。乾隆皇帝将其表述为“中华统绪不绝如线”,极为精当。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虽然朝代屡经更迭,但以历代帝王为象征的主权与治权始终延续,创业与守成相沿,多元与一统相系。

  中华文明崇尚功德。尊崇三皇五帝为恩泽华夏的治统之首,历代帝王崇祀有功德于民者,且以“法戒兼资,古可为鉴”为祭祀要义。

历代帝王庙景德崇圣殿内景匾额与楹联。(中新社发 许伟 供图)

  历代帝王庙极具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在世界各文明古国中独树一帜,举世无双。

  受访者简介:

  许伟,1949年生,1976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曾任吉林大学考古系副教授,系副主任。1992年按知青政策返京,历任北京市西城区文化文物局副局长、文化委员会主任、西城区政府副区长、政协副主席等职,其间主持历代帝王庙、李大钊故居、万松老人塔等文物保护单位的腾退、保护与研究工作。原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现任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资料来源:民族画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