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史志 > 岁月留痕  > 详细页面

乌兰察布买卖字号——隆盛庄商业盛衰变迁

来源: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网 2022年11月16日 阅读量:

  在清光绪年间,隆盛庄的工商业已基本形成一个繁华集镇,当时南街到北街有近2里之长的铺面,鳞次栉比,全是商号门市。前后两街南北向并列,后街除部分商号外,其余是居民里巷居住区。还有一条小北街是回民商号和回民里巷居住区,当时仅挂有牌匾的商号就达3000余家,暗号暗院的手工业作坊及草地庄(走蒙古地区做生意的商户)还有100余家,包括铁木建筑、铜匠、银匠、靴匠各种手工业者。

  此地的工商户绝大部分为山西忻县人,次为定襄人、繁峙人。忻县人大部经营陆陈行,钱、当、棉布等业均有,人数最多分布很广。定襄人以走草地,做蒙古生意者为多,其次为铁木匠业。大同人多经营绸布百货行及银炉首饰铺。阳高县人多经营熟皮、缝纫行业。天镇人多经营制皮业,即制作皮绳、皮套、皮鞭、鞍、粘等。浑源人多经营饭铺、榨油、翻砂。五台人多经营泥水、建筑、红炉等。阳原东城财主来此投资设商以及四面八方来此经营工商企业及手工业者,均可取得成功,自然单身谋求职业者随处有机,事业发展到处用人。所以俗话流传:“康保、隆盛庄,爬场好地方。”

  这些商号的从业人员,大都是家在原籍,每三年返乡探亲一次,返号时又带来家乡年幼的学徒,或在本号,或介绍入他号开始学商,待有业绩成功后,或为号长,或具财力,即移家落户。所以以后的居民根源大都是这样遗留下来的。隆盛住的商业发展,由乾隆年间招垦以来,历经道光、咸丰、同治、到光绪年间将近百年的开创经营,形成一个经济繁荣,商业辐凑的城镇。人口增加,居住、建筑扩展,而引起了安全保卫需要,于是相继建起南阁北阁两个防卫门户。并实行了“宵夜打更”的炭牙专利制度(庄人燃料均以买炭为主,凡卖炭过秤,要经专营牙纪抽取佣金,作为更夫的生活费收入,一直延续至解放前夕)以防盗防窃。同时由于商号增多,各行社增加了办理公益摊派及处理内外纠葛的任务。前后经历几十年的变迁,有的行业商号倒闭、重行改组,商号易名,也有新增户数。现就记起的行业商号分述于下:

  宝粟社:系粮店行和钱庄的联社。当时粮店业在冬季开斗收粮时,所需款项数额巨大,旺季时每日进粮约在2000石左右,合计60万市斤。当时粮价每石以粗细粮计约3至5元之间,计需款六七千元银洋计。如果纯依靠自家的资金那是无力周转的,必须有一个钱庄为某一家粮店支付周转资金才能运转灵活。而钱庄业务也只能用这样周转贷借,获取利润。

  隆盛庄早时的钱铺业,主要凭借的一是信誉,一是声望。其经理人在承接某家资本后,即声称为某资本家的“事业”,其实并无多少现钞或银两,而是采用金融惯手了解市场,将部分现款投放市场,随即吸收社会游资,低息借入、高利放出,如此一出一入即可生息。旋即运用各种经营手段,在同业中上下左右制造金融网络,空来空去即可周转。如农民进城卖粮,不见现款,即可到任何一家商号买到自已所需用的货物与生产、生活各种用品,由粮店转帐拨付。这种办法在当时叫做“谱拨”。亦叫“谱款”或“拨兑”。他们努力维护“谱拨”信誉,使之达到同现款一样的水平。这样粮店买粮,农民卖粮,用钱买物,分文不动现钞,只由钱行人两手处理,即可解决一切周转货币问题。当月月末,粮店将所有债务完全交给钱铺,由钱铺负责清偿,粮店承担利息。粮食如售给当地顾客,(如陆陈行、油酒店),粮款仍以“谱拨”交钱铺代收。如售外地,如大同、京津等地顾客,顾客也不带现款,只在客户原地付款,交由钱铺代收。而钱铺业将外地款项再投放到本地各行业。需到外地采购货物者,也不需带款即可办理。这样周而复转空来空去,既营周转又兼汇兑,俨若现代银行一样,主要依靠信誉二字。在旧社会中虽属巧取营利,但也于流通金融裕国便民,不无补益。所以粮钱两商是相依相赖的关系。粮行大都称粮店,以代客买卖为主,自营为辅。先后有广丰店、德丰店、德泰店、永泰店、丰裕店、义合店、德源店、吉胜店、万胜店、隆盛店、聚和店、万义店、懋盛店、义丰店等,在极盛时代,同时有十三座粮店在营业。

  钱庄:有义盛源、恒丰瑞、万义恒、庆春元、源丰永、广巨兴、庆德元、义顺恒、义聚恒、德胜公、德聚公、德隆郁等,在极盛时代,每有一家粮店就有一个钱庄。

  兴盛社:是生皮经营行业的联社,前后开业的有永顺德、义和美、兴隆店、德厚成、合义德、德厚祥、义兴隆、和合茂等。这些商号都是经营由蒙古运回来的皮张,兼买卖与出口的生皮行业。在民国七、八年时是一个极其繁荣行业。

  药铺:前后有同庆和药店、双盛隆药店、德顺恒、同德兴、养元堂、同仁堂、双盛阳、春和玉等药庄,这类行业是人口多了以后才出现的。

  饭馆业:有会丰园、春庆元、东饭馆(回民)、西饭馆、第一楼、吉义园等。这一行业一般经历不长,时有兴替变迁。

  干货行:系食品糕点加工业,有三美泉、清德昌(回民)、上三元(回民)、隆兴元(回民)、恒义元、义明元、义三元、明记号、德兴元、尚美元等。

  当铺:有天合当、懋盛当、明记当、恒聚当、德裕当、恒盛当等,此行专营典当,出现较晚,无会社组织。

  缸房(制油酒业):有昌顺和(后改德巨胜)、天德永、天复泉、德隆益、晋泰泉、德和隆、复盛泰、泉丰涌、兴泰永等。

  陆陈行(米面加工业):有福和、天裕永、义生恒、义德元、兴记、万庆和、天益永、恒太梁、万福永、德记、大瑞恒等60余家,每家从业人员三、四十人。

  杂货行:有长胜兴、德庆隆、广和永、胜记、恒聚德、双兴永、聚义号、兴隆店、永聚德、复瑞昌、双和厚、德记、广盛祥等。

  货店(行栈性的货物买卖):有德兴货店、清德店、昌盛店、天有店、庆和店等。

  京货庄(经营绸缎布匹):有聚义德、聚义祥、聚义和、权兴玉、裕德厚、复聚成、聚义兴、富丰祥、天源永等。

  草地庄(经营蒙古生意,兼往蒙古地搞建筑、铁木业、手工业等):有合义德、义和美、永顺德、兴隆店、天合成、广新长、谦合诚、侯家、贾家、阎家、李钱龙等,还有铁匠房、木匠房、建筑业,以及前往草原地带的流动营业,计有100多家。

  铁匠炉(制作犁、耙、镰刀等农用工具):有长胜炉、德丰炉、永福炉、德福炉、德庆炉、同盛护(铸造业)等。

  木匠铺及车铺:较大的有庆昌淝、双合成、瑞合成、永顺恒等。

  木店(经营椽檩木料等):有永兴木店、天兴木店、广合源、德瑞森、德兴木店等。

  山货业:通称硬生货行,经营杈、耙、木锹、笸箩、簸箕、锹、镐等农业常用工具,有义恒长、源聚永、广合源、德胜魁、福和生、德丰厚等。

  布庄:有巨义德、源义和、源顺德、德丰厚、广和森、复顺成等20余家。

  黑白皮房:白皮为熟皮业,制作冬季皮衣,有永顺德、义和美、广和永、永盛钰、兴隆店、万太隆及个体户六七家;黑皮为制作蒙古靴、车马皮件、皮绳线、鞍、毡等,有三成永、三兴永、广和永等。

  酿造行(糖房、粉房、醋铺、豆腐、豆芽、酱等):有天合泉、广盛泉、永溢泉、崇义泉、三义泉、福义昌、宝丰泉等。

  银炉(首饰店):最早为销银炉,即清朝时官府军队发下俸银均为50两的整元宝,须化为小锭、小元宝、小银片、分作两、钱的碎银,以便发放饷银,银炉专做此活,同时也制作首饰等银器。前后有德泰钰、天盛永、茂盛永、德盛荣、魁茂荣等。

  纸麻庄(经营纸张、蜡烛、花炮、海味、烟糖等):前后有万胜祥、源兴泰、富成祥、积成祥、广盛祥、万庆厚、丰盛泉等。

  染房:有广盛厚、惠德元、荣庆祥、白二染房等。

  肉铺:有合义元、虎顺喜(回民)、刘官计、四合议,此行个体户居多,还有补红、拴罗、疤放心、田计虎、冯三虎(回民)、马元、冯帮子、郭福套、郭三,均为回民个体肉铺,其行社称“三义社”。

  马店与车马店:马店是专营代客买卖牲畜,多经营草地庄运回来的马牛驼及当地驴骡等业务(当地是有名地产骡区),并代客运送到山东、河南、河北、山西等地,全由旱路运送。车马店则经营四路往来车马客商住宿的,计有三和店、天合店、广盛店、中和店、永和店、复成店、马三店、二何店等,还包括一大部分牲畜牙纪,多为回民。另有个体牙纪约计一二百人,他们的活动地多是牛马桥,每日熙熙嚷嚷,业务相当繁忙,统归一个行社称“马王社”。

  毡毯社和毡义社:毡毯社是制毡业,有固定作坊并设门市,计有广兴源、广新长、吴毡房、孔毡房等,最早的已记不起商号名称。毡义社是搔毛剪毛的,最早流动于牧区,专代牧主搔剪羊毛业务,当时相当盛行,以后逐渐变成由牧主自搞,此业废弃。

  除以上所述,以后又增一个鲜果社,系在民国年间产生。这里最初只有8大行业,以后行业增多,就组成一个整体的“商务会”。

  这个古老的小镇,在旧社会还有烟花柳巷,什么三义店、南门全盛店、西巷口武福店都有妓女若干。还有赌博汉开办的宝局,长年累月公开赌博、押宝,官府不问,民国初年还保留了一段时间。

  总之,百多年左右的时间,隆盛庄商业的发展,一直趋向前进的势头。但在光绪十八年(1892年)前后,因当地遭到大的荒年,附近农区严重缺粮,饿死的人很多,使商业直接受到影响。以后经过清末民初至民国10年左右,渐又恢复起来。特别到民国八九年(1919年)铁路已建到丰镇县城,不仅给隆盛庄的商业带来了暂时的活力,而且给丰镇县城也带来一度繁荣。原来对内地货物运输的牛马车,自从铁路通车以后,改由丰镇铁路转运。同时杀虎口税关,亦移驻丰镇县城。但到民国10年(1921年)铁路进至平地泉(现集宁)以后,集宁建县设站,取代了丰镇和隆盛庄的贸易中心地位,从此隆盛庄便走向下坡路。不过由于凭借多年的业务关系和人们的习惯行为,仍保持了四、五年平静状态。到民国15年(1926年),因阎、冯晋北战争,西北军退却时造成兵燹匪掠的大混乱。还因集宁、土牧尔台等地的商埠兴起,接连又遭遇了民国18年的饥馑荒年,给了隆盛庄再一次重创。有能力的粮食业、皮毛业纷纷迁往集宁、土牧尔台等地,此地遂明显地呈现出衰退现象。

  另外要补述的是民国10年左右,原驻防淮军调迁,地方治安渐不稳定。民国11年春2月,南庙唱戏酬神,土匪李琴带领几百匪徒,化装进入隆盛庄,商号被抢,殷实的商号还被放火焚烧了十多家。次日拂晓退出,连夜又打进二道河(兴和县城)。由于地方治安渐不稳定,官家只有区公所的几名警察,保护不了民商安全,地方联络办起一个民团自卫,有一二十支老毛瑟枪,但因农民反对负担摊款,引起一场武斗,打死了两名农民。团董白风彩(代县人、前清举人)因故坐牢,死于丰镇监狱。后由商务会续办起保商团以自卫,最多时团丁有100余人,确实起到了保护商民财产的效果。在民国15年西北军退却后,紧接着土匪进袭隆盛庄,保商团进行守城抵御,同时北街“俱进会”回民也有一部分保商武装,合作保卫了民商财产,免遭抢劫。前后任保商团队长的有卢富财、刘喜成、更色楞、王东来等。保商团在四门设有岗卫,在匪患多扰的30多年中,庄内民商依靠这点自卫力量赖以安全,直至日寇投降后,才结束了这个组织。

  民国20年至26年(1931年至1937年),这期间由于地方安定、农业收成正常,保持了一段平静生活,商业以较慢的速度趋向前进。但从日寇侵占以后,逐渐开始了艰难的处境。先是特务、汉奸对商、富户敲诈勒索,后是统购“组合”,经济封锁,终至家家关门,户户倒闭。有的流散到外地寻觅出路,有的沦落异乡,衣食无着,遗留下的人都改作小摊贩个体户了。

  

  资料来源: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