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语言 > 民族语文概述 > 民族语文简介  > 详细页面

抢救保护民族古籍 弘扬传承民族文化——禄劝县少数民族古籍抢救保护与传承情况概述

来源:云南民族网 作者:李啟君 2019年01月30日 阅读量: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北部,是由滇入川的“北大门”,境内居住着彝、苗、傈僳、汉等24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5.9万,占全县总人口的32.7%,为昆明市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之一,是宋、元、明、清历朝西南地区最具影响的罗婺部凤氏土司所在地,也是中国彝族发祥地之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区位促进了各民族的交流、交融,造就了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和迥异的民族风情,也奠定了禄劝经久不衰的民族文化勃勃生机。

  少数民族古籍工作在全国全面开展以来,禄劝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古籍抢救、保护、整理和传承工作,在上级省市民族工作部门的鼎力支持和关心帮助下,于1984年底率先在云南省成立县一级民族古籍整理研究机构,自此拉开禄劝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工作序幕。

  多年来,古籍办依托禄劝丰厚的古籍典藏和悠久的民族文化,通过深入走访、普查登记、征集整理、翻译出版、传承弘扬等“六个一”举措,扎实推进禄劝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工作。

  ——建立一支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工作队伍。1984年,在禄劝县民委下设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办公室,聘请禄劝境内4位资深毕摩,加上原民委2位在职在编工作人员,共6位懂得彝文的专业人才从事古籍研究。1992年,因机构合并,改原民委古籍办为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民族古籍整理办公室,为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民族宗教事务局下属股所级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4人,现有在职人员4人。同时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经费支持,投入资金,购置了彝文软件、配置了电脑等办工设备,改善办公条件。

  ——打响一场少数民族古籍收集持久战役。禄劝各民族民间都有相对独立的生存形态和社会文化,这些民族民间文化以师徒相传、口传心授、典籍保存等形式世代传承,成为祖先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它的主要载体就是经卷典籍。特别是明朝时,彝族土司普嘎阿杜(凤英)开办彝文学校,培养毕摩,期间利用“木刻印刷术”印刷了许多文献。禄劝彝文古籍甚多,内容丰富。现存北京的659部彝文古籍中,出自禄劝的有522部,占79.2%。自从外国传教士进入禄劝以后,许多彝文古籍流落海外,目前,珍藏于美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俄罗斯、丹麦、瑞典等国外的彝文古籍,出自禄劝的占90%以上。古籍办成立后,专门成立禄劝县古籍文物搜集普查工作领导小组,深入全县16个乡(镇),踏上漫漫收集古籍的征程。经过多年努力,共收集彝文古籍378卷。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现馆藏的《夷僰祈福经》和谱牒类古籍均属于孤本,全世界绝无仅有,其余都属于善本。收集到100多个彝族家支名称及家谱,彝族谚语格言800多条,彝族古歌150多首,抄写彝文墓碑34块。收集濒临失传的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类文物97件,其中,衣物类24套,单件31件,其中年限较长的有300多年的历史;实物用具42件,使用年限最长也可上溯到150多年前。

  ——落实一个少数民族古籍安身之所。2009年,在上级民委的大力支持下,在民族科技楼内改造修建民族陈列馆和古籍陈列室,将收集的古籍和生产生活类文物进行编目分类后,分别存放古籍陈列室和民族陈列馆。这些彝文古籍和民俗实物对研究彝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及禄劝的民族发展历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少数民族古籍陈列室和民族文物馆,已成为保护和展示禄劝县古老民族文化的一个窗口。几年来,国家、省、市领导及四川凉山彝文研究院、红河彝文研究院、楚雄彝文研究院等省内外民族文化研究院所及专家学者等前来参观和调研。

  ——出版一批少数民族古籍翻译成果。2012年,禄劝县民宗局聘请2位资深的专家毕摩,对收集到的378卷古籍中残缺较为严重的彝文古籍进行补缺修复,共修复古籍112卷。裱糊补缺残书约300本,到武定抄写20本。对錾字岩彝文石刻和石楼梯凤氏汉文碑进行拓片、复原。从古籍中选内容比较好、保存比较完整的彝文古籍进行整理、翻译。经过勤奋工作,编印《民族民间歌曲集》《禄劝彝文单字集》(共收录单字15600个)、《禄劝彝文古籍目录》,整理出版《嫩娥少薇》《彝族谚语格言》《镌字岩彝文摩岩释译》《禄劝民间故事集成》《禄劝彝族土司府礼仪乐》《禄武彝族歌谣选》,编印《夷僰榷濮》,印制《彝汉辞典》修改意见稿、《禄劝彝语教材》第一、二、三册,整理翻译出版《指路经》《凤氏家谱》《夷僰祈福经》,2012年,与中央民族大学古籍文献现代技术应用中心合作,对收藏的古籍文献进行数字化处理,将378卷古籍制作成光盘,形成禄劝《彝文典籍电子文库》,2015年出版《苗汉辞典》、整理出版《罗婺民族民间古乐选编》,编辑整理《中国彝族祭祖大典》光碟。

  ——推出一批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工程。联合禄劝县文体局、昆明市民族电视剧制作中心合拍彝族风情艺术片《纳松颇婚礼》,与楚雄电视台合作拍摄彝族祭祖大典“耐姆”习俗片、拍摄彝族青年男女爱情习俗专辑《彝家篝火情》、拍摄民族风俗宣传片《圣火传承》、彝族口碑文学传承片《道揌》、《彝族酒歌精选集》等一批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文艺作品,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巩固一个民族文化传承阵地。1998年至2000年间,联合禄劝县文体局对禄劝县民族民间艺人进行普查申报,精选出12名技艺出众者逐级上报,有2人获首批命名的高级美术师称号(全省仅13人),有3人获第二批民间艺人称号。2000年,屏山镇绿槐龙潭山苗族龙绍明,以精湛的芦笙舞表演技艺,获得昆明市民族民间舞蹈艺人称号。根据禄劝彝族传统礼仪舞蹈编排的“罗婺神鼓”,在2003年、2004年第五、六届“昆明国际文化旅游节”上,荣获两届国际民族民间鼓舞大赛银奖。从2007年开始,举办彝文培训班6期,传承人培训班5期,同时,在老年大学、民族小学长期举办彝文读书班,不断充实壮大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传承队伍。2015年,禄劝县委组织部授予古籍办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传承基地并挂牌,2016年中央民族大学授予古籍办古籍文献实习基地并挂牌。

  回首走过的路,禄劝古籍整理工作已经历了从初始起步、求索进取、稳步推进的发展阶段。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禄劝县民宗局古籍办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认真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做法,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工作方针政策,积极探索实践少数民族古籍整理新路子,抓住抢救、整理、传承这个根本任务,不断推进禄劝民族文化事业再上新台阶。

  

出处:云南民族网(原来源:民族时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