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经济 > 扶贫开发  > 详细页面

万亩葵花话秋实

来源:中新网宁夏 作者:张瑛 2021年12月01日 阅读量:

  田间地头秋色浓,万亩葵花话秋实。眼下,宁夏金灿灿的向日葵花田已取得了沉甸甸的收获,农民们正忙着收割、晾晒、销售,忙着盘点一年的付出与收获。

  8月13日,记者走进位于永宁县杨和镇王太村的“王太堡生态农业观光园”,田间地头的向日葵花海已经没有了半个月前的绚烂,映入眼帘的是成片的沉甸甸低头下垂的葵花盘。

  “没想到,我们有一天因葵花吃上了旅游饭。我们的观光园虽然规模不大,但它是带动村民致富的示范项目,农业作物都是宝,葵花不仅可以榨籽卖油,还可以卖风景。”王太村党支部书记于建军说,向日葵绽放期间,园区日均接待上千位观光客,今年以来已接待游客8万余人次,这里已成了周边市民游玩、拍摄浪漫婚纱照的打卡地。

  于建军告诉记者,王太村过去由于缺少产业支撑,经济基础一直很薄弱。为了盘活资源,壮大村集体经济,去年该村在宁夏农林科学院专家的技术指导下,在保留当地人文历史和自然风光的基础上,利用200亩闲置代管土地,探索发展休闲观光采摘农业,使小小葵花变成乡村振兴的“致富花”。

  “葵花是个好产业,观赏性强,经济效益也很可观。”于建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园区种了408亩向日葵,其中油葵300亩,预计今年可榨油1.5万公斤;食用葵花68亩,按一个葵花头2元计算,一亩地纯收入2000元,加之门票收入,一年可入账四五十万元,“这些钱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主要用于村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整治,为民办实事,以及观光园的扩建。”于建军说。

  尝到甜头的王太村人趁热打铁,今年联合周边几个经济实力较强的村庄,筹集300万元资金,成立了葵之韵文旅股份有限公司,以入股分红的形式扩大园区规模,把家门口的乡村美景打造成致富的“钱景”,让曾经在地里刨食的村民吃上了“旅游饭”。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如今,我们村已有了葵花籽油坊、手工酸菜坊,等积累到一定的资金,我们准备将传统的手工醋、手工酒文化全部挖掘出来,真正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群众富裕。”于建军说,“有了产业引领,土里也能出‘黄金’。”

  指着眼前一株株沉甸甸的向日葵,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平告诉记者,这只是他们向日葵银川综合试验站在宁夏的一个试验示范点,在这里展示8个食用向日葵新品种、21个油用向日葵新品种、36个观赏向日葵,以及100多份组合材料。

  据了解,宁夏农科院农作物研究所国家特色油料产业技术体系向日葵银川综合试验站是我区专门从事向日葵新品种选育与栽培的团队,目前共育成及引进向日葵新品种16个,向日葵高产高效栽培技术5项,全区累计推广向日葵新品种、新技术40余万亩。

  “在川区,我们利用新品种的示范,促进我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推进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在山区我们则采用专用型向日葵品种,开展水果向日葵的种植,增加老百姓的收入,每亩地纯收入可达3000多元,相对于其他粮食作物增收1000元。”王平说,小小向日葵成了农民致富“宝典”,种植户过上了“向阳花开”的好日子。

  在固原市三营镇孙家河村的向日葵基地,正指挥着收割向日葵的孙宝说起今年的收成,侃侃而谈:“这段时间我忙得脚不沾地,每天往返银川与固原之间销售鲜食葵花头,还要和外地客商联系,洽谈订单。今年的向日葵,籽粒饱满,朵儿大,价格相当不错。”

  孙宝告诉记者,他种植鲜食葵花已有5年时间,从最初的4亩到现在的240亩,所种植的是宁夏农科院推荐指导的新品种水果向日葵,其抗病性强,生长的鲜食葵盘大,均匀,色泽鲜亮,籽粒饱满,商品性好。

  “我们的葵花头除了在银川及周边省区销售,还通过电商平台卖到了上海、北京、天津等地。鲜食葵花头摘下即食,脆嫩多汁有嚼头,如水果一般有甜味,在上海等一线大城市的超市一个葵盘最高能卖到29.8元,1亩地纯收入最少4500元。”孙宝说。

作者:张瑛

  资料来源:中新网宁夏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