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经济 > 民族经济概述  > 详细页面

夏尔巴人的游动农牧生产

来源:中国民族百科全书 作者:徐丽华 2018年08月24日 阅读量:

  游动农牧生产是夏尔巴人的传统生产方式。夏尔巴人生活在山区,耕地面积小,因而以牧业为主,农业生产次之。一年四季之中,几个月从事农业生产,其余大部分时间主要从事牧业。而其农作与牧业各在一方,故以游动方式生产。

  农事的开始期间多半在公历二月中旬,这时春天来临,万物更新,开始平整土地,运粪备种。二月底播下早玉米,种植土豆,九月收获。收获后即播下荞麦(次年四月收割),然后又点种晚玉米,同年十一月收获。过去耕地用木犁,现改用铁犁。玉米苗长至30~70厘米高时,要除草培土、选苗扶根。作物快成熟时,还要预防熊、猴、刺猬等禽兽的损害。为此就要组织人力搭棚看守,往往彻夜不归。

  农闲时则集中力量搞副业生产,如织氆氇、地毯、围裙、线帽和编竹席、竹筐等,或采集野菜、野果,有的人则出门经商,做小生意。副业成品大多是自用。剩余的通过以物易物,换回大米和日用品,1980年以来,副业产品作为商品出卖的逐渐增多。

  粮食大都不能自给,还要依靠牧业收入从尼泊尔换来大米和日常用品,因此,畜牧业是其生活的重要来源。喜马拉雅山南坡森林茂密,气候温和,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几乎家家有牛羊,畜类以犏牛、黄牛为主,也有一些山羊、绵羊,还有少量的牦牛。牦牛只用作配种,叫做种牛。配出来的犏奶牛高大体肥,奶多而鲜美,价值远在牦牛之上。一头犏奶牛可换4~5头牦牛。

  牧场则随着气候的变化而搬徙。以雪布岗的牧业生产为例:春冬在山下耕种和放牧,夏天雨季搬到较高的山上,秋后又往下移动。每年春耕前还要集中在农田地上放牧半月左右,用以积粪备耕。他们往往是全家放牧,择地而居,以牧场为中心,安排农副业生产,固定住房并不常年住人,只作贮存食物和贵重家什之用。在牧场的人住在牧棚内。牧棚用小园木或树条做棚架,中间一道横梁,两边稍低,呈长扇面形,上下左右围以竹席,雨季时棚席之上再加塑料胶布,防止雨水渗入。这种牧棚大的约有20多平方米,小的仅10多平方米。一般是人畜同棚,分侧而用。立新与雪布岗略有区别,随着农、商、副业的发展,放牧的人在减少,定居者在逐渐增多。

参考书目:袁超俊著:《夏尔巴人概况》,《西藏研究》,拉萨,1989。

  

资料来源:分卷主编丹珠昂奔,《中国民族百科全书(藏族、门巴族、珞巴族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中国出版集团,西安,2015年12月。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