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地区 > 重大经济文化活动  > 详细页面

2021年白沙“啦奥门”山兰文化节启幕

来源:中新网海南 作者:曾毓慧 吴峰 2022年04月06日 阅读量:

  11月21日,在白沙黎族自治县青松乡拥处村、青松村等村庄的山坡上、山谷里,放眼望去,在群山叠翠间,漫山遍野都是金黄色的山兰旱稻,这般丰收的场景尤为赏心悦目。当天,2021年白沙“啦奥门”山兰文化节在青松乡拥处村启幕,活动旨在让更多的人知晓海南黎族山兰旱稻的农耕文化,进一步提升“啦奥门”山兰文化节民族品牌活动的影响力,助力乡村振兴“加速跑”。

白沙青松乡的山兰稻。李天平 摄

  在黎语中,“啦奥门”是“吃新米、庆丰收”之意。近年来,得益于白沙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以及海南日报报业集团通过全媒体、多渠道的文化宣传报道,白沙深度挖掘山兰文化内涵,讲好山兰文化故事,白沙青松乡每年种植的山兰稻规模也从最初的大约1000亩,逐年增至约3500亩,山兰稻已成为白沙生态农业的“明星产品”,白沙“啦奥门”山兰文化节品牌活动定型成势,已成为白沙打赢脱贫攻坚战与提速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之一。

  九大主题活动 欢庆“啦奥门”

  “砍山种植山兰稻,一定要成功,煮好山兰米,酿好山兰酒,邀来亲朋与好友,同庆好丰收……”当天,在位于霸王岭下的青松乡拥处村的山坡上,一串串饱满的稻穗已压弯了稻秆;此时,农户们三五结伴爬上山坡,弓下腰身麻利地挥动着手中的钩刀开割稻秆,在辛勤劳作之时,还不忘哼起黎族歌谣分享着又是一年山兰好收成的喜悦。山坡上辛勤劳作的喜悦,与正在山脚下举办的“啦奥门”山兰文化节的喜庆氛围达成了同一节拍。

山兰稻田上演歌舞节目欢庆丰收。李天平 摄

  在枝繁叶茂的古榕树树荫下,由当地德高望重的“奥雅”(黎语为老人)选吉时沿袭习俗,举办了祈福祭祀等仪式。随后,通过稻田劳作歌舞实景演出的形式,陆续上演了《这片山》等节目,形象再现了黎族劳作、丰收的情景。紧接着,黎族器乐《庆丰收》、以及《欢乐的晒谷场》《山兰糍粑甜又甜》《山兰飘香等你来》等一系列民族歌舞节目轮番上演,让远道而来的宾客感受到了黎族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株山兰旱稻,穿越了千百年岁月,也书写了一部属于海南黎族的农耕文化历史。山兰旱稻是黎族百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筛选,根据海南的独特自然生态环境而培植出来的旱稻品种,一年一造,亩产量仅为200余斤,但富含硒、铁、锌等适合人体吸收的微量元素。“一家煮山兰,全村味飘香”,山兰旱稻自古以来就是海南黎族同胞接待尊贵宾客的佳肴。作为山兰旱稻丰产地,白沙青松乡位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的东侧,每年农历十月山兰稻收获的季节,当地黎族群众就会举办盛大的“啦奥门”庆丰收活动,感恩大自然的赠予。

游客在山兰稻田拍照留念。李天平 摄

  活动主办方介绍,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加快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关键之年,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今年白沙“啦奥门”山兰文化节活动亮点纷呈,民族文化特色更为浓郁。据悉,此次活动设置了丰收大道入场欢迎仪式、非遗印象展、“啦奥门”山兰文化节活动开幕仪式、祈福祭祀仪式、赶山体验黎族农耕文化、稻田实景演出、“建党百年迎盛世 山兰稻香庆丰年”主题节目表演、丰收长桌盛宴、消费助农集市等九大主题活动,邀请八方宾朋相聚青松乡分享黎族山兰丰收盛宴。

  讲好山兰故事 产业振兴乡村

  “美不过黎族三月三,甜不过黎家糯山兰。”每年“啦奥门”,总能看到白沙黎族小伙朱晓保带着他的“黎乡三月组合”在现场倾情献唱的身影。在朱晓保看来,山兰是乡愁,也是激发他多年来努力打拼创业的动力源泉。“老人常说,山兰酒里藏着黎族文化。”自2015年以来,朱晓保返乡打造黎家山兰酒坊,坚持采用产自于白沙青松乡的山兰糯米为料,用柴火蒸煮,在地缸发酵,并在酒窖存放1年待口感最佳时再销售上市。现今,黎家山兰酒坊已衍生了“黎家传奇”和“黎兰记”两个山兰酒品牌,产品远销国内各省市,朱晓保也于2019年获评为海南省诚实守信道德模范。

2021年白沙“啦奥门”山兰文化节中的歌舞表演。李天平 摄

  “山兰稻的价格,体现白沙青松乡的生态价值!”每年“啦奥门”,总能看到拥处村党支部副书记吉亚才在忙着组织农户收割、晾晒、加工山兰米,同时又要与前来参加节庆的新老客户洽谈合作订单等事宜。多年来,吉亚才通过成立白沙仙婆岭种养专业合作社,积极帮扶当地百余户农户拓展山兰米等特色种植产业的销路,成为当地远近有名的致富带头人。现今,吉亚才已入选海南省首批“南海乡土人才”,并获评海南省劳动模范等荣誉。

  正是在一个个山兰“正能量”人物的接续奋斗下,白沙的山兰稻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并焕发新活力,也让更多的人读懂了黎族特有的山兰文化。青松乡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经统计,今年全省山兰稻种植面积大约有8000亩,而青松乡山兰稻的收成面积约为3500亩。近年来,得益于白沙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以及海南日报报业集团融媒体矩阵的大力宣传报道,白沙深度挖掘山兰文化内涵,讲好山兰文化故事,通过电子商务等渠道进行推介,让山兰稻迅速成为白沙生态农业的“明星产品”,白沙“啦奥门”山兰文化节品牌活动也日益定型成势,山兰稻产业助农持续增收成效好。

实景演出在山兰稻田里上演。李天平 摄

  在海南大学农学博士、品牌中国战略规划院副秘书长周秋平看来,产于白沙的山兰米产品口感好,营养价值丰富,数年前就已得到省内权威的科研、营养机构检测认可;白沙“啦奥门”庆丰收习俗也已于2017年获批白沙县级非遗项目,经过数年积淀,目前正着手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周秋平建议,白沙要从打造山兰“文化印记”出发,依托“啦奥门”山兰文化节等契机,结合全国首批注册的县域农业公用品牌“白沙良食”进行推介,让更多人读得懂、记得住山兰文化,也让山兰文化品牌更好地反哺山兰产业。

  多彩非遗展示 集市助农增收

  “这种农趣活动挺好的,能让大家体会到黎族山兰农耕真不易”“这趟带着孩子来玩,这种体验就是很好的劳动课堂”……

黎族群众进行“乐器”演奏。李天平 摄

  当天,活动主办方安排了古法磨米、舂米打米粑等山兰农耕体验互动环节,不少宾客纷纷撸起了袖子,摆开“架势”去亲身体验黎族同胞种植山兰的辛劳,场面显得十分欢快热闹。

  几乎同一时间,非遗印象展区的人气也持续高涨。

  在这边,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王瑞妹正在给大家讲解各种黎锦作品的染料及织法:“黎族绣娘在大自然中采集植物,通过不同的配方熬制成染色剂,染出不同的颜色,然后一针一线地织成五彩斑斓的黎锦……”

  “黎族骨簪既可作为发簪戴在头上,也可制成婚嫁妆品以托物寄情。”在那侧,黎族骨器技艺县级非遗传承人陈玉跟端坐在桌案旁,右手攥着雕刻刀,在细小的骨条上用力地划动着,鱼纹、龙纹以及人头像等一个个具有黎族元素的图案逐渐跃然于骨条上。

11月21日,在白沙青松乡拥处村,群众收获山兰稻。李天平 摄

  同样用心制作并热情邀请大家体验的还有白沙黎族“80后”姑娘王柳娟,作为黎族泥片制陶技艺的县级非遗传承人,只见她把研磨成粉的黏土揉成泥团,再将泥团铺成薄饼状做成器底,放在平滑的木板上拍打成片状,然后一片片地从器底四周往上一层层贴片,直至做成各种陶坯,完成10多道手工工序后,还要历经泥火交融,一个个独一无二的“黎陶”才得以成型。

  “借助‘啦奥门’山兰文化节活动的契机,能更好地展示与推广白沙全县的非遗文化。”白沙文化馆馆长符少玲介绍,截至目前,白沙已有“啦奥门”等25个非遗项目获评为“县级”,渡水腰舟等4个非遗项目获评为“省级”,黎族片陶制作技艺、黎族骨器制作技艺等3个非遗项目入选“国家级”,“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已跻身联合国非遗项目名录。

主播推介白沙的特色农产品。李天平 摄

  当天,活动主办方还在拥处村丰收大道两侧开展消费助农大集市活动,设置山兰米、山兰酒、红心橙、陨石坑有机茶等各乡镇特色农产品、美食小吃展销平台,同时利用网络直播平台开展白沙特色农产品商贸推介活动等。

  本次活动由白沙县委、县政府,海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白沙县委宣传部、白沙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白沙青松乡政府承办,白沙电商中心、白沙供销合作联社协办,海南惠农慈善基金会为本次活动特别支持单位。

作者:曾毓慧 吴峰

  资料来源:中新网海南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