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华民族 > 基诺族 > 文化艺术  > 详细页面

基诺族:大鼓舞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王韵茹 2018年05月04日 阅读量:

  基诺族“大鼓舞”是基诺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民间舞蹈,基诺语 称“厄扯戈”或“司土戈”,最早由白蜡泡巫师所跳,因此称为“白腊泡司土戈”。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的基诺族村寨。

  大鼓舞的起源在基诺族村寨已流传许久,传说洪荒年代基诺族的祖先阿麦腰白造了一只大鼓,让麦黑与麦妞藏在鼓内躲过了灾难。此后,麦黑与麦妞繁衍了基诺族的后代。因此,基诺族人民世世代代跳大鼓舞,以纪念阿麦腰白,并将大鼓作为神圣之物,供在卓巴(寨老)家中。

  基诺族的大鼓长约1米左右,直径在四、五十厘米之间,两面蒙有牛皮,平时禁止敲击,只有在特定的三个时节才能敲击大鼓和跳大鼓舞:一是每年春月打铁节时;二是每年农历三月百花盛开祭家神时;三是寨老卓巴卓畲家盖新房时。  

  跳大鼓舞有一套完整的仪式:舞前,寨老们要先杀一头乳猪、一只鸡,供于鼓前,由七位长老磕头拜祭,其中一人念诵祭词,祈祷大鼓给人们带来吉祥平安。祭毕,由一人双手执鼓槌边击边舞,另有若干击、击镲、伴舞伴歌者,跳大鼓舞时的唱词称"乌悠壳",歌词多为基诺人的历史、道德和习惯等内容,舞蹈动作有"拜神灵"、"欢乐跳"、"过年调"等。大鼓是基诺族的礼器、重器和神物,只能挂在卓巴(寨老)家的神柱上,制造大鼓要遵循很严格的程序。 

  大鼓舞有专门的舞曲,经文化部门调查记录的曲调有《特模阿咪》(即过年调)、《乌攸壳》(意为拜灵)、《厄扯锅》。《特模阿咪》是最古老的大鼓舞歌调,由徵、宫、羽、商、角五音阶组成,速度缓慢,歌者在大鼓前手持镲边歌边舞,表现过年的喜庆气氛。 

  随着社会的变迁,大鼓从山寨神器逐渐演变成了民族文化的象征和歌舞娱乐道具。大鼓舞的功能逐渐由沟通人神转变为娱乐项目,跳大鼓舞的时间和场合也没有了严格限制。由于内容的丰富性和代表性都比较突出,2006年5月基诺族大鼓舞被收录在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

参考资料:

    1.纪兰慰、邱久荣.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史.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

    2.朱映占.走近少数民族丛书——基诺族.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14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