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华民族 > 鄂伦春族 > 文化艺术  > 详细页面

鄂伦春山乡的回响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曹保明 2018年01月08日 阅读量:

冬猎季节,新生乡鄂伦春族猎民在狩猎途中。

葛长云是制作狍皮手工艺品的高手。 资料图片

  黑龙江省黑河市新生鄂伦春族乡,位于小兴安岭深处。走进这美丽的山乡,一栋栋搓罗子(窝棚)形状的房屋分布在宽敞的村道两旁。村道上,不时有健壮的猎狗奔来跑去,还有短腿马悠闲地游逛,到处飘荡着狩猎部落的气息。

  山乡里的博物馆是由一所学校改造而成的,门口挂着“民间艺术家手艺展示基地”的牌子。从敞开的大门走进去,可见馆内鄂伦春族手工艺品应有尽有:从古老的山神崇拜神偶,到各种现代人偶;从用桦树皮雕刻编织的各类字画,到用桦木制作的渔猎小船;从野兽的足迹图像,到猎人使用的各类套具;从朴实而美丽的鄂伦春族服饰,到记录狩猎场面的各种图画、图片等等……这里的每一件作品,都是鄂伦春这个古老的山林民族生活的珍宝,散发着大自然的气息,使人产生无限想象。

  走出博物馆,我来到了熟制兽皮艺术家葛长云的家中。她家墙上挂着她参加各种“非遗”活动的照片,甚至还有她与国家领导人的合影。

  葛长云今年已经80多岁了,是当地著名的熟皮子能手。她能熟练地使用各种工具,通过晒、压、梳、剪、缝等技艺加工兽皮,使其成为精美的帽、鞋、盒、袋等工艺品和生活用品。此外,她还是一位杰出的鄂伦春族民歌演唱者,能即兴演唱所见所闻。

  当有人提议,让她用鄂伦春语唱一下自己的手艺时,她毫不犹豫地唱起了一首《熟皮子歌》:

  “单臣打猎下了山,

  欢喜来到我面前;

  一张狍皮鲜又鲜,

  我来熟后轻又软;

  送给朋友是祝福,

  送给亲人是情感;

  鄂伦春人最好客,

  高山峻岭在心间。”

  优美的唱词和曲调,一下子把人带进鄂伦春族生活的久远岁月。歌曲中提到的“单臣”,是葛长云的大女婿。单臣是个好猎手,他每次从山上狩猎回来,都把上好的皮张送给岳母,而岳母也乐于加工。

  从葛长云家出来,我又慕名前往著名猎手张林江的家中。这位猎手不但枪法好,而且可以随手编织出各种狩猎工具。他通过掐、撸、压、拧等几个步骤,不一会儿便将一个猎套编好了,令人赞叹。

  鄂伦春人不但是用枪的好手,也是使刀的好手,因为狩猎同样要用刀。张林江制作的刀具各有特点,锋利的刀刃闪烁着北方雪原的寒光。当地人都亲切地称张林江为“鄂伦刀客”。

  每年冬季,新生乡的鄂伦春族猎民都依法领取狩猎枪支,开展狩猎活动。

  进山狩猎的准备活动从凌晨就开始进行了,绳、皮套和马腿上的裹布都要弄好,政府下发的猎枪也要擦得铮亮,黎明前,还要给马喂一桶温热的豆饼水。东方现出鱼肚白不久,一抹红霞染红了白桦林,猎人骑着马,驮着睡袋出发了。作为猎手,张林江出了村依然先往东走,那里是祖先指引的方向,还有山神白洽娜在等待。风,刮起树上和地上的白雪,兴安岭一片苍茫。

  几天之后,夕阳西下时,狩猎的人马便归来了。风吹红了猎人的脸,马背上载满了狍子、兔子、野鸡,还有狐狸和山狸。

  夜晚,天空繁星点点,地上灯火阑珊。鄂伦春人聚集到广场上,点燃篝火,庆祝自己的节日。萨满手持皮鼓,围着篝火边唱边跳,神鼓和腰铃的响声在山林间回荡……

  新生乡是鄂伦春族文化发源地之一,民族文化遗产特征非常鲜明。鄂伦春人在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产生了对社区、村落以及人的文化认同,并不断地传承这种文化认同,新生乡的生产生活及民俗活动证实了这一点。

  鄂伦春族是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在以桦树皮为材料进行艺术创造的艺术家陶丹丹家里,我们发现了用原生态材料制作的种种作品的突出价值;在著名桦艺艺术家莫鸿苇的作坊中,我们欣赏到古朴的山村画,聆听了她演绎的莫苏昆(鄂伦春族说唱史诗)《小鹿》。据说,莫苏昆《小鹿》有6个版本,每一个版本,莫鸿苇都能完整地演唱。

  夜晚降临,新生乡沉浸在一片静谧的氛围中,那里有岁月沉入久远记忆之后回归的安详。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