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华民族 > 鄂温克族 > 热门推荐  > 详细页面

巴拉杰依:“有了驯鹿,鄂温克人才能过得踏实”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高军 2018年01月10日 阅读量:

巴拉杰依缝制的鹿皮手套。

巴拉杰依制作的鹿头工艺品。

  她出生在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家庭:母亲妞拉是鄂温克族最后一位萨满。耳濡目染,她对萨满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

  她有着与众不同却最为自然的生活:在大兴安岭密林深处饲养驯鹿,过着与驯鹿朝夕为伴的猎民生活。

  作为“鄂温克驯鹿习俗”、“鄂温克萨满服饰与器具”两个“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她掌握着鄂温克族驯鹿文化与手工技艺的精髓。

  她就是巴拉杰依,内蒙古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猎民,今年72岁。

  回归山林,与驯鹿为伴

  内蒙古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素有“驯鹿之乡”的称号。鄂温克族猎民常年在大兴安岭密林深处以狩猎和饲养驯鹿为生,被称为“使鹿部落”、“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2008年,原始、神秘、独特的鄂温克驯鹿习俗,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自2003年敖鲁古雅乡实施生态移民搬迁到根河市郊,山上只保留8个猎民点,巴拉杰依的猎民点就是其中之一。

  前些年,从乡卫生院退休后,巴拉杰依就上山饲养驯鹿,过起了与驯鹿朝夕为伴的猎民生活。她的猎民点位于阿龙山林业局施业区内,饲养着40多头驯鹿。巴拉杰依常说:“驯鹿要是没了,我们这个民族就不存在了。”

  猎民点的生活是忙碌、单调的。除了做饭、照顾孩子们,巴拉杰依还有许多事要做——抓鹿,接羔,驯养调教“生咯子”(没有经过驯化的小鹿),给驯鹿缝耳标,定时给驯鹿喂盐、添料、点烟驱赶蚊虫,挤驯鹿奶……即便有空坐下来,老人手里的活儿也不停。搓鹿筋线、熟皮子、缝皮子、做鞍子、做鞋……现在,能做这些活儿的人已经不多了。

  不忙的时候,老人最喜欢嗑瓜子,用瓜子仁喂小鸟和松鼠。在敖鲁古雅乡,人们都亲切地称巴拉杰依“老巴姨”。只要有她在山上,山上的生产、生活就会井然有序地进行。

  对于鄂温克族来说,驯鹿不仅是放养的牲畜,更是他们密不可分的朋友。巴拉杰依对驯鹿有着亲人般的感情,她爱驯鹿就像爱自己的孩子,还给每只驯鹿都起了好听的名字。她可以一一叫出几十头驯鹿的名字,“牛仔裤”的四肢布满黑灰色小点,“包青天”的头上带有月牙形状……她会为一头小鹿的诞生欣喜若狂,也会为一头驯鹿的死亡悲哀不已。

  驯鹿要吃新鲜的苔藓,为了寻找食物,有时会跑得很远。冬季,苔藓少,难觅食,驯鹿走得更远。因此,寻找驯鹿成为一项重要工作。担心它们走失或被野兽侵害、被偷猎者误伤,猎民经常要顶风冒雪,趟着没膝深的大雪四处找鹿。有时,他们要带上干粮翻山越岭,风餐露宿,在林子里走好几天。

  其实,巴拉杰依有退休工资,完全可以选择另外一种生活方式。山下,政府为猎民设计的新民居,是木制别墅式结构,家具、有线电视、抽水马桶、集中供暖的设施一应俱全,生活条件优越。但巴拉杰依和孩子们还是选择回到森林中和驯鹿生活在一起。尽管山上的猎民点需要频繁的搬迁,很辛苦,但再艰苦她也习以为常。她说:“有了驯鹿,鄂温克人才能过得踏实。”

  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鄂温克家族

  巴拉杰依和她的家族是鄂温克族的一个传奇。

  巴拉杰依的母亲妞拉,是鄂温克族最后一位萨满。过去,鄂温克族猎民通常信仰萨满教,萨满的主要工作是祭神驱鬼、祈求丰收。在做仪式时,妞拉穿着设计奇特且充满图腾崇拜的萨满服。这件萨满服用柔软的鹿皮缝制,由神帽、神衣、披肩、护胸兜、神裙5个部件组成,配有许多毛穗和皮飘带。铁制的各种神器和大小铜镜,分别挂在萨满服的不同部位。这套服装制作工序繁琐,骨饰、铜饰等都需要手工缝制和打磨。此外,服装的制作时间也很讲究——要在布谷鸟鸣叫后开始制作,白桦树叶脱落时停工。

  “文革”期间,妞拉这件珍贵的萨满服流落在外。后来,是巴拉杰依历尽周折,经过几番不懈努力,才最终将其寻回。如今,这件萨满服已被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巴拉杰依还与人合著了《使鹿部落最后的萨满》一书,对敖鲁古雅萨满文化作了深入的解读。

  巴拉杰依的长女柳芭,是鄂温克族的荣耀。她有很高的艺术天赋,是敖鲁古雅鄂温克族的第一个女大学生,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美术系。柳芭创制的“皮毛画”,开创性地将兽皮拼接起来,用其天然颜色反映猎民生活,推动了鄂温克族“皮毛文化”的发展。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对其在上世纪80年代初创作的作品集《敖鲁古雅风情》,给予极高评价。可惜的是,这位才华横溢的画家英年早逝。她的画作也成为珍品,被内蒙古博物院收藏。

  巴拉杰依的儿子维佳,也是一位出色的画家和诗人。“鹿铃要在林中迷失,篝火舞仍然在飞转,桦皮船漂向了博物馆,那里有敖鲁古雅河沉寂的涛声……” 他的诗作悲怆苍凉,充满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如今,维佳在山上和母亲一起放养驯鹿。

  巴拉杰依的外孙女瑶娜,绘画功底也很棒,她正在努力考取艺术学院。

  现在,有空时,巴拉杰依也会拿起画笔。她还学会了摄影,用一个猎民的独特视角来记录生活。

  为驯鹿保护鼓与呼

  近年来,根河市政府一直致力于扩大驯鹿种群,但由于传统饲养方式还比较落后,驯鹿近亲繁殖,加之狼灾熊害、偷猎者下套等原因,当地的驯鹿产业存在着发展缓慢、种群退化等问题。

  每年春天,狼和棕熊没有充足食物时,就常到猎民点偷袭驯鹿。前几年,巴拉杰依家的驯鹿就被狼咬死3头,老人心疼得不得了。而最让巴拉杰依气愤、痛心的是,驯鹿被偷猎者下药毒死或下套受伤致死。

  2012年冬天,一头驯鹿被套致死,巴拉杰依伤心之余,决定为心爱的驯鹿讨个说法。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老人向法院提起诉讼,拿起法律武器。巴拉杰依说:“我要让更多人知道,驯鹿是国家保护的动物,人们都应该保护、善待它。”

  作为根河市人大代表,巴拉杰依一直积极呼吁、建议出台《驯鹿保护实施条例》,在根河国有林区内划出一定范围建立驯鹿自然保护区,保护和壮大驯鹿种群。目前,根河市人大已制定出驯鹿保护实施条例,逐级上报,等待审批。

  当前,社会环境及生产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对鄂温克族传统文化造成巨大冲击:桦树皮制船技艺面临失传;传统的民族服饰只在节假日及演出等特殊场合才穿戴;随着一些老人的故去,现在会说鄂温克语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年轻人大多不愿意上猎民点过艰苦的生活,对森林的牵挂越来越少……巴拉杰依正在经历这一切,传统文化和工艺的消失,是她最感忧虑的。

  为传承、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巴拉杰依积极配合当地有关部门编写传统文化教材,担任《敖鲁古雅鄂温克语读本》特约顾问;热心参与鄂温克民俗研讨会、民俗文化知识培训班,以及驯鹿文化节庆活动;在根河市打造的大型歌舞剧《敖鲁古雅》中,巴拉杰依把自己饲养的驯鹿“包青天”送到北京,登上保利剧院的舞台……

  2008年,敖鲁古雅乡的几个放养驯鹿的部落正式加入世界驯鹿养殖者协会。2013年夏天,根河市承办了第五届世界驯鹿养殖者大会,巴拉杰依全程参加了会议。她还在猎民点热情接待了来自世界各国的驯鹿养殖者,与他们交流饲养驯鹿的心得,赢得了与会人员的一致尊敬。

  不久后,巴拉杰依创作的长篇小说《彩带》要出版发行了。“山在,驯鹿在,敖鲁古雅鄂温克人在”,巴拉杰依说,这是她最大的心愿。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