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华民族 > 仡佬族 > 饮食起居  > 详细页面

仡佬族傩面具“山王”

来源:民族文化宫网站 文/覃诗翠 图/张丹波 2017年10月11日 阅读量:

仡佬族傩面具

  现珍藏于民族文化宫博物馆的这件仡佬族傩面具“山王”,清代,长48厘米,宽20厘米,木质,征集于贵州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仡佬族主要聚居于贵州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和石阡县。其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史书所记“僚”人与现代仡佬族在服饰、饮食、房屋、丧葬礼仪、人体装饰等多方面有相似性特征,他们与仡佬先民有渊源关系。仡佬族所处的地理环境气候温暖潮湿,地形复杂,适应环境的经济生活方式是山地农业,在山地种植玉米等杂粮,在低山平地种植水稻。他们崇拜祖先,相信万物有灵,崇信多神与巫鬼;受外来汉文化的影响,尊崇佛、道、儒三教。正是这种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宗教信仰背景,为傩文化在仡佬族地区生存发展提供了土壤。我们今天要介绍的傩面具“山王”,就是仡佬族傩文化的代表。

一、傩面具“山王”的形象与来源

  傩面具“山王”,源于民间信仰的“山神”“山王菩萨”,传说它是盘古山化身,又被称为“山王天子”。

  仡佬族崇拜山神,有特定的祭祀山神的节日。仡佬族一般农历三月初三这天祭祀山神,也有的地方在农历三月首寅或首巳日举行祭礼。祭祀山神通常是以村寨为单位进行。若只有一姓独居的寨子,祭祀活动由长房主持;若是多姓杂居的村寨,祭祀活动则轮流主持。村寨附近高大的古树常会被当作神树来崇拜和祭祀,有的地方称其为“献山树”。神树一旦被选定,这片山坡就成了仡佬人心中的神圣之地,对神树所在地区要实行保护,禁止随意砍树、割草和放牧等任何类型的不当行为。祭祀山神时,只有男子参加,主持人带领众祭祀者,面对神树,恭恭敬敬地献上祭品,恭请山神前来享用祭品,祈求山神保佑全寨子孙繁衍、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平安祥和。仡佬族三月三祭祀的“山神”,是万物有灵观念基础上产生的信仰,“山神”本身还没有特殊及固定的具体形象,而是依附于各村寨的“神树”形象,享受人们的尊崇与膜拜。

  傩面具“山王”,相较于三月三祭祀活动中的山神,形象具体鲜活起来。在傩坛祭祀仪式中,山王登坛会先做“自我介绍”:“吾当出世一尊神,四瓣獠牙颠倒生,要问吾的真姓名,吾是盘古山化身”或“吾是师州山王神,金爪钺斧带随身,要问吾的真名姓,盘古是吾山化身。”唱词特别对最为形象威猛、最特色鲜明的獠牙和源自“盘古山”的身世做了说明。通常山王的形象特征为:龙头、双抱耳神、獠牙外露、眼睛和下腭启合自如、面色黑红。有学者认为,傩面具“山王”的这种特殊造型,直接源于贵州民间普遍存在的山神庙中三头六臂的山神形象。“山王天子就是山神形象在傩戏面具形象中的直接体现,即这个山王天子的面具形象来源于贵州民间普遍存在的山神”。

  民族文化宫博物馆所藏傩面具“山王”呈凶恶之相。它头戴高大的雕花头冠,大耳,尖尖的耳翅取代了抱耳神,剑眉倒竖,双眼可自由闭合,鼻梁高耸,大嘴宽阔,下颌活动自如,长獠牙毕露,神情凶猛可怖,面部饰红黑两色。其造型、色彩、神态给人恐怖狰狞之感。

二、傩面具“山王”的使用

  仡佬族傩面具“山王”,多用于“冲傩”“还愿”的傩坛祭祀仪式中,它在傩坛正戏中出场,也是依据傩坛祭仪的需要,配合祭仪的需求而出现。

  仡佬族信仰万物有灵,尊崇多神,也崇信巫鬼。过去,在遇到家宅不幸、家人久病不愈、天灾人祸等人力不能化解的危难事件时,要举行“冲傩”仪式,驱逐邪恶、病痛,化凶为吉,保护家宅兴旺,家人平安。在各种愿望得以实现后,要举行“还愿”仪式,酬谢神灵。即使一切安好,也举行仪式祈福延年。傩面具“山王”就在这类宗教意味浓厚的仪式中使用。

  “山王”面具在傩坛“冲傩”仪式中被当作神灵进行供奉。“冲傩”仪式举行的傩坛设在主家的堂屋。在堂屋神龛前放置方桌,供奉东山圣公、南山圣母(傩公、傩母),桌前方悬挂绘有各路神灵像的“神案”。桌上设香案,贡献祭品。在堂屋还设有“师坛”、“三花楼”、“八庙堂”等。在“八庙堂”悬挂“八庙神案”,供奉“山王”面具,此时,傩面具“山王”是被敬奉的威武而神力无边的神灵。

  “山王”面具在傩坛法事“山王取魂”中肩负找回主家失落魂魄的神职。仡佬族的师公属于道教梅山宗派,被称为“姆董”。他们在傩坛做法事时使用神像、锣、鼓、印、剑、师刀、令牌、法衣、法帽等法器。当师公请到某神灵的时候,就戴上该神灵的面具念经、歌唱、舞蹈,此时,面具成为人神沟通的媒介,也是神灵本身。“山王”出场,戴其面具的师公会唱道:

  开山杖来山王神,金爪钺斧手中抡。

  凡间信民有灾难,驾起祥云便登程。

  手提钺斧来得快,掌坛法师听原因。

  奉请吾神有何事,快快与吾说分明。

  吾神提斧显威灵,两斧劈开地狱门。

  各殿阎君听吾命,快快打开铁围城。

  来到地府无别事,专为凡民取三魂。

  若还三魂你不放,将你地域化为尘。

  “山王取魂”法事过程中,上演剧目《山王图》:纣王手下大将秦文玉被狐狸精摄去魂魄,久病不起。请道士、阴兵来取回其魂魄,但均法力不济,不能战胜妖魔,无功而返。再委以山王取回秦文玉魂魄的重任,山王历尽艰辛,经过武器大板斧被盗、大战虾兵蟹将、夺回板斧、修复武器等各种磨难与考验,终于在一波三折之后,战胜狐狸精,成功收回病人魂魄,使秦文玉起死回生。请出山王演《山王图》,虽也有娱人的客观效果,但主要目的是期盼獠牙毕现、外形狞恶可怖的山王,能驱邪除恶,找回家中病人被鬼怪妖魅摄走的魂魄,求得病人康复。在本质上,这一剧目中头戴面具的“山王”的出现,是配合法事进行的。它在剧中驱赶妖魔鬼怪,砍杀魑魅魍魉,是勇猛、强大、智慧的代表,是平安、幸福、光明的化身。

三、傩面具“山王”的制作与工艺

  傩面具“山王”是众多傩面具中的一面,其制作和工艺流程与其他面具的制作是相同的。傩面具的制作选用材质多为木质,其制作流程与制作工艺有久远的历史,因它与宗教的紧密关系,在其制作过程中,融入了制作者的虔诚信仰和精湛技艺,成为木雕工艺在民间的卓越代表。

  傩面具选材。制作傩面具所选木材为当地出产。早期人们选用桃木做面具,因为人们认为桃木是“仙木”、“鬼怵木”,有“镇宅辟邪、驱邪纳福”等神力。但桃木木材常短而弯曲,干燥后又极易变形。后来人们就逐渐用香樟木、白杨木等代替桃木,这些树种的木材木纹细腻,质地轻便,干燥后不易变形,是很合适的木雕材料。

  傩面具构思。在面具雕刻之前,艺人要依据雕刻面具的题材与内容对面具进行构思。有些资历浅的艺人还要把事先绘制好的面具图样印到木头坯上,再进行雕刻;但经验丰富的艺人艺高胆大,他们不用样稿,全凭经验及临时发挥。

  傩面具雕刻。先确定五官的位置,再从鼻子开始,继而刻出嘴、眼睛、脸部的轮廓。一般都是首先雕刻出大的轮廓,再进行精雕细琢。艺人使用的雕刻工具十分简单,多用斧头、凿刀。但艺人的技巧性和经验十分重要,为保证面具脸部的对称,做到面具生动传神,艺人必须在材料左右两边轮番进行雕刻,还要兼顾局部与整体的比例是否恰到好处。

  傩面具打磨上漆。面具经过艺人的雕刻,已具有所需面具的外形和立体感,但显粗糙不精细,艺人要再对它进行细部加工。首先要进行打磨,此工序一般用砂纸进行,打磨好的地方会光滑、细腻、线条柔和流畅。其后再进行上色、油漆等工序。傩面具所用的色彩,都有特定的意义。如一般会以红色面具象征忠勇、刚正、权力,白色面具象征奸诈、温和、年轻,黑色面具象征威猛、刚烈、暴戾等。傩面具“山王”,饰红、黑两色,正是以色彩所蕴含的象征意义表现山王神的威猛、刚烈、正义以及所向无敌。经过这一系列繁琐的制作过程,傩面具就不仅有了立体的五官,生动的表情,还有了鲜明的性格特征。

  傩面具开灵光。经过上述工艺过程制作的傩面具,还要进行开灵光仪式,开灵光之后才可在傩坛法事活动中使用。经由师公进行上香、请神、求神等仪式,傩面具被赋予神力,此后它就被认为具有了驱邪逐疫、保佑平安的神奇魔力。

四、傩面具“山王”的功能与文化意义

  在万物有灵、崇信多神与巫鬼的信仰基础上,傩面具“山王”是人神沟通的媒介,兼有娱神功能。“山王”面具在“冲傩”、“还愿”仪式中使用,在与傩坛祭仪相关的傩坛正戏中出现,佩戴“山王”面具的师公,身份也转化为“山王神”,肩负着神的责任,起着沟通人间与神界的特殊作用。“山王神”不仅帮助人间驱逐鬼魅妖邪,还替人们且歌且舞,娱乐众神。

  “冲傩”“还愿”仪式具有浓郁的原始宗教色彩,但同时也是一种民俗活动。在民俗的意义上,主家举办傩事活动,周围的乡邻会举家前来相助。在这样的场合,传统文化经由傩坛祭祀仪式、正戏、外戏等得以传承;在文化活动单调的乡村,各种祭仪、正戏、外戏中的歌、舞、说唱等形式,娱神的同时,娱乐着众生。“山王神”也以他在傩坛祭仪及正戏中勇猛威严智慧的形象与表演,娱乐众人。

  “冲傩”“还愿”仪式中的“山王”神,是人们祈求得到庇护的神灵。他不仅娱神娱人,而且给人们生命康健延续的希望,给人们生活平安幸福的希望,给人们走出痛苦与不幸,面向新生活的希望。

参考资料:民族文化宫网站,每周一宝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