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华民族 > 布朗族 > 热门推荐  > 详细页面

布朗族歌舞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宋清逸 2017年09月01日 阅读量:

  布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常用歌舞来欢度隆重的节日,并用各种乐器伴奏,同时还有武术、杂耍来助兴。

  布朗族青年从小就要学唱各种曲调,弹奏各种乐器。布朗族的乐曲曲调分为甩、宰、索、缀四种。其特点是甩调激扬抒情;宰调欢快活泼;索调适合唱习俗歌曲,以小三弦伴奏;缀调颂扬民族英雄人物,以及蓬勃向上的新生活,用于盛大歌会中的对唱。领唱者常根据场面即兴编增歌词内容。

布朗族歌舞(刘军摄)

  布朗族舞蹈有喜庆舞蹈和佛礼舞蹈。舞蹈称呼各地不同,西双版纳称“跳摆”,施甸、镇康称“打歌”,云县、景东、墨江称“跳歌”。“跳歌”是又跳舞又唱歌之意。由于布朗族男子多喜好武术,因此,武术又常常和歌、舞融为一体。如长刀舞、甩棍舞、拳术舞等等,动作利索,刚劲健美。西双版纳布朗族的《象脚鼓舞》《拍手舞》《猴舞》《采茶舞》等多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舞姿优美、欢快,生动逼真。

布朗族民间乐器(刘军摄)

  布朗族的舞蹈是全民性的,白发老者、少年儿童只要闻听竹笛响,便会翩翩起舞。而年轻人特别喜欢跳“圆圈舞”。先由能歌善舞的小伙子领舞,伴随着铓锣、象脚鼓的节奏,姑娘们、小伙子们围成一个圆圈,双膝微微起伏。柔软的双手在肩两侧或前或后轻盈翻舞,边舞边向反时针方向移动脚步。同时,一群小伙子在圈内有节奏的作虎步跳跃。时而分散到姑娘面前与姑娘轻声对歌,时而又聚拢,作虎跳状。如此循环反复,尽情抒发心中的喜悦。

  布朗山一带的歌曲分为说、宰、生、缀四调,巴达一带的歌曲分为说、宰、生、缀、同曼等五调。各类曲调不变,唱时可随时变换歌词的内容,能在不同场合表达不同的感情。

  说调:由小三弦伴奏,唱起来激越而抒情,富有青春的活力,一般用以歌唱热烈的爱情。

  空调:这是一种对歌调,往往天南地北地对唱,唱生产、爱情、故事等等。

  生调:由小三弦伴奏,一般是唱风俗、爱情和劳动的愉快。

  缀调:一般是在喜庆时喝,唱历史、颂词、故事或爱情等。

  布朗人常把歌和舞结合在一起。在西双版纳的布朗族男女青年流行跳一种圆圈舞,跳舞开始,姑娘们即围成一个圆圈,双膝微微地一起一伏,柔软的双手在肩两侧或前或后轻盈翻舞,边舞边向反时针方向移动;同时,一群小伙子就在圈内作有节奏的虎步跳跃,少顷他们又分散到姑娘面前与姑娘轻声对唱,然后男青年们又聚拢,作虎步跳跃状,如是地反复循环多次。跳舞时,伴以象脚鼓、钹、小三弦等乐器。此外,还有采茶舞、猴舞、癞蛤蟆舞、蜡条舞等等。

  跳歌:墨江的布朗族人们在逢年过节或者是婚娶佳期都要举行“跳歌”的文娱活动。所谓“跳歌”,就是又跳舞又唱歌的意思,因步法的不同又有“二则歌”和“三则歌”的区别。“三则歌”的跳法是大家围成一个圆圈,面部向着圈内,舞蹈开始时先向右转,一个跟着一个向前移动六步,然后向后转身倒退三步,当退至第三步时屈膝,同时,身体稍向后倾,挺胸挺腹,足跟提起,这样就算结束“三则歌”的第一轮全部舞蹈动作。以后再按上述步态循环地跳下去。

  “二则歌”是向前六步,后退两步,其余动作与“三则歌”一致。跳舞时有乐器伴奏,由一人或者是数人弹着优美动人的小三弦曲调,舞蹈者随着音乐的旋律边歌边舞。

  新年到时,漥墨寨的布朗族人们事先就发出通知,邀请外寨人来一起“跳歌”,在间隙时间也常常有两寨人集体赛唱歌,谁输了谁就得出猪头请客,在一阵生动诙谐的对唱以后,人们又继续“跳歌”,往往通宵不散,难解难分。

  打歌:保山地区施甸县布朗人(濮满)在祭龙活动或结婚佳期都要举行“打歌”。“打歌”也是边唱歌边跳舞的意思。“打歌”之前先要选出一个能歌善舞、娴于交际的“打歌头”,由他主持歌舞晚会。届时庭院中安置几张方桌,桌上陈设猪头、松子、葵瓜子、酒等类东西。“打歌头”将猪头抬起,边唱边绕桌三转,然后把猪头放在桌上,燃香三柱插于猪鼻内,众男女即在乐器声中翩翩起舞,边唱边跳“大翻身”“小翻身”等舞蹈。伴泰乐器有芦笙、小三弦、竹笛等。众人在“打歌头”的带领下直跳到东方发白,兴尽方散。

  布朗族男子喜欢练武术,六、七十岁的老人在武术场上也照样可以飞舞腾跃,不减当年武艺。主要的武术有“景歪”(长刀舞)、“景纳”(木棍舞)、“景歪纳”(双人舞)、“景款堕”(甩棍舞)、“景弟”(拳术舞)等等。这些武术往往又与舞蹈揉合为一体,刚健有力,动作迅速利索,充分体现出布朗人的勇敢的精神。

参考资料:云南少数民族网、中国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