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华民族 > 仫佬族 > 文化艺术  > 详细页面

仫佬族文学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董晓柯 2017年11月21日 阅读量:

  仫佬族文学多以口头文学为主,多是歌谣和神话、故事。内容多含有原始宗教的色彩,体现了早期仫佬人对大自然的崇拜。

  歌谣是仫佬族最早的文学作品,反映了原始民间宗教、娱乐和产生生活。仫佬族把这类歌谣分为三类,一是按时间来分为白天的歌和夜晚的歌。白天的歌主要为情歌、劳动歌、休闲歌等,晚上唱的歌多为古条歌和礼俗歌。二是按歌的内容分为零散歌(即随口答,包括情歌)、古条歌、口风歌、劳动歌、礼俗歌、迷语歌、游村歌等。古条歌是讲故事的歌,以叙事为主,内容多为重大的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故事传说,如《水淹天门》、《赵王出身》、《立罗城》、《妹二与弟红》等。口风歌是歌手双方竞赛歌才的歌。三是按歌的形式分为句式歌和字数歌。句式歌是按整首歌词多少句来命名的,有二句歌、三句歌、四句歌,一直到十四句歌。字数歌是按整首歌有多少字来命名的,最长的是三百六十字歌。

  神话主要有人类起源神话《婆王神话》、天地起源神话《天是怎么升高起来的》和洪水遗民神话《伏羲兄妹的传说》等。传说、故事主要有《猴子老三的来历》、《牛、老虎和人》、《老虎、水牛和青蛙》、《发髻的来历》等。

  随着仫佬族生产和社会的发展以及与汉族先民的文化交流的加深,仫佬族的文学中开始广泛吸纳中原文化的成果。汉族四大传说中的《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很早就传入仫佬族地区。仫佬族佚名歌手编成“古条”《孟姜女与范郎》传唱。

  明代产生了仫佬族的书面文学。一些通过科举考试获取功名的仫佬族人,能够用汉文吟诗作对、撰写碑文或族谱、字辈诗。

  字辈诗是家族有文化的人士选用一些吉祥的字用来编辑辈分以区分长、晚辈和联络亲情的民间诗歌,一般有五言四句、七言四句或五言、七言多句等形式。它朗朗上口,便于族人记忆和代代传诵。在仫佬族中,不管是哪一个宗族,哪一个姓氏,均立有字辈诗。各个宗族、姓氏所立字辈诗尽管各不相同,但都是选择美好、吉祥的字组成。从诗的含义来看,都寄予美好的愿望,希望自己的宗族、支系根深叶茂,繁荣兴旺。

  仫佬族地区的奇山秀水,还让一些到罗城任职的官员们留下了吟咏罗城县山川风物的诗作。

  到了清至民国时期,文人文学创作达到了一个较为成熟的阶段。这一时期的涌现出了不少文人,如龙谢兰、潘宝箓、罗荫南等。

  《潘曼的故事》在仫佬族地区有较大影响,他是仫佬族民间文学中的正面喜剧人物,是不断丰富发展的艺术形象。

  潘曼是晚清时代实际存在的一个阿凡提式的传奇人物,是仫佬族人聪明智慧的化身。他聪明机智,诙谐幽默,刚正不阿,嫉恶如仇,见义勇为,爱打抱不平,常常弄得财主恶霸和地方官僚狼狈不堪,丑态百出,使穷苦百姓扬眉吐气,喜笑颜开。因他曾假扮瞎子斗倒县官,所以人们又叫他“潘瞎子”。

  此外,仫佬人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从总结经验的角度出发,创作了许多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的谚语并流传了下来。

参考资料:潘琦主编,《仫佬族通史》,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