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华民族 > 黎族 > 概述  > 详细页面

在海南找寻黎族先民遗迹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肖静芳 2017年11月06日 阅读量:

黎族木面具

抢葫芦舟过河  

钻木取火

  1992年,我得到一笔基金费用,得以踏上海南岛调查那里的黎族文化。从这之后,我每年都去两个月做调查,连续做了5年,走访了25个黎族村寨。

  海南岛与大陆相隔,那里的黎族文化自成体系,是中国古代越人文化保留得最完好的地方。我去那里时,黎族人还会用木头钻木取火。我重点调查了原始陶器、织麻布、树皮布、火耕文化和独木舟等。

  在海南,我学会了吃老鼠肉,吃蚂蚁卵炒米饭。黑色的蚁卵和白色的大米黑白相间,这是典型的原始高蛋白食品,吃在嘴里觉得有点糙,但慢慢也就习惯了。

  海南人咂酒,把酿好的米酒插上芦管 ,你一口,我一口,传来递去地轮流品咂。这种咂酒方式,源自一种古老的共食方式,史书上多有记载。

  黎族人的刀耕火种,反映了远古先民的生产方式,在其他地方已很难看到。火耕又称斧耕,包括砍伐树木、焚烧树木、播种、看护和收割等过程。

  播种前选一处森林,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把林子里的树全部砍掉,放置两个月左右晾干。之后,一把火烧光,烧过的土地松软、肥沃,不耕不翻,利用灰烬作肥料。等到下雨时,拿尖木棒,在土地上插一个小洞,丢进一粒种子。  

  由于耕地在森林包围中,野猪、猴子等野兽可能来破坏庄稼,因此必须把地围起来,并且有人住这来看护,直到秋收后才回家。庄稼成熟季节,看护的人每晚都得起来敲打器皿驱赶野兽。除了看护,为了解决吃饭问题,看护者同时也狩猎。

  火耕具有典型的原始农业特点,因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五六千年前,才开始使用耒耜翻地。火耕过的土地使用年限短,水土流失快,对生态的破坏很大,烧毁的森林资源和植被是不能再生的,因此耕种一两年就必须更换耕地。

  黎族人外出种地时带的口粮,是用陶罐做的粥。去老林里干一天活儿,就吃上一天。用陶罐做粥时,要把水放满,在火堆上不停地搅动,否则,米粒儿一沉淀就坏了。把粥熬到半熟,然后用热灰完全捂熟。

  尽管黎族人用的这种陶罐很简陋,但是买一个也不便宜,如果烧成干米饭,陶器一碰就碎了。据此,我推断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坏陶罐,有可能是煮坏的。

  黎族的火耕农业,与史书上记载的尧舜时代“饔飨而治”时期的原始农耕业一样。尧舜虽为首领,但也和大家一样,用陶制的罐子装着一天的口粮下地干活儿。

  在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了不少与葫芦有关的彩陶器物。在原始社会,人们对用途广泛、籽粒饱满的葫芦很崇拜。早先在大学读考古学时,我就知道有用葫芦做成的一种渡河工具——“腰舟”,但却没见过实物。想不到在海南,黎族人却几户家家都有“腰舟”。

  在海南,葫芦的生长期长,所以特别大。黎族人外出时,腰间挂一个空葫芦,要过河时,就脱下衣服放进葫芦里,抱着大葫芦,靠葫芦的浮力过河。因为很多葫芦是带“盖子”的,上岸后,人们从葫芦里拿出的衣服是干的,可以穿上就走。

  有一天,我在通什(今五指山市)的一条河边,看见有几个黎族人抱着大葫芦过河。我赶紧拿出相机,在河边的大石头间跳来跳去追拍。没想到一不留神就跳空了,重重地摔在石头上,造成了骨裂,当时就不能动弹了,在医院里躺了好长一段时间。

  黎族人的房子是船形的,像一条船扣起来趴在地上一样,因为岛上台风很大,一般的建筑抵御不了。

  黎族人保留的制陶技术比傣族的泥条盘筑还要原始,是用泥球拍成的泥片拍筑法。妇女们拿泥搓3个泥球,第一个球拍成容器的底,剩下两个球拍成长条形,往底上一镶,就做成一个盆。

  此外,黎族是文面样式保留最多、最丰富的民族,代表了一种古老原始的传统文化。海南岛上的黎族人有五大支系,每个支系的花纹都不一样,文在手上、腿上、下肢。一看花纹,就能认出此人是哪个支系,是否成年,族人之间能不能通婚。黎族人以蛇为神,喜欢把蛇形花纹文在自己的身上以辟邪。

  随着海南岛旅游业的开发,我所目睹过的黎族传统文化正在不断消失。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