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华民族 > 哈尼族 > 饮食起居  > 详细页面

哈尼族民居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和菊 2017年11月15日 阅读量:

  哈尼族一般居住在向阳的山腰,依傍山势建立村寨。村寨一般为三四十户,多至数百户。村寨背后是郁郁葱葱的古树丛林,周围绿竹青翠,棕榈挺拔,间以桃树、犁树,村前梯田层层延伸到河谷箐底。离村寨不远有清澈酣凉的泉水井。一栋栋蘑菇房结合地形沿坡布局,高低错落有致,别有一番朴实多变的景象。

云南元阳大鱼塘村哈尼族蘑菇房(摄影:王铁志)

  住房一般分正房和耳房,有的还辟有地厅,组成四合院。正房为木架结构的楼房,一石垫基,土基砌墙。房顶盖茅草或闪片。楼上堆放粮食和瓜菜,楼下为住房。左右耳房皆用泥土捶为平顶作为晒场,称为土掌房。若有较多儿女即住右耳房。左耳房为厨房。与正房平行者称为地厅,一般为茅草盖顶的楼房,楼上堆放柴草农具,楼下关牲畜。清贫人家通常只有一幢茅草楼房,楼上住人及堆放粮食瓜菜,楼下关牲畜及堆放柴草农具。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生产发展和生活改善,大多数哈尼族住上了有楼有厦的瓦房。

  房屋建筑一般是土、木结构的两层楼房,墙基用石块从地下半米深入砌至高出地面半米,便从基石上用土坯砌墙,用坚实的圆形或方形木柱支撑屋檐或门楼。

  有的地方建屋顶有平顶的“土掌房”和双斜面、四斜面的茅草房。平顶房在内地和红河南岸均较普遍,其构造是在横梁上铺一层木条,上覆茅草,茅草上再铺上粘土夯实,坚硬、平整,类似水泥地面。

  墨江、元江等县的平项房由正房、厦子耳房组成。正房为二层楼房,厦子相当于正房前厅,与正房前墙相连;耳房与正房西侧或东侧相连而与厦子相通。厦子与耳房上面均为坚固的泥土平台。正房有平顶的,也有地层顶上封泥后再设双斜面茅草顶的,又称“封火楼”。房屋下层关牲畜,中层住人,楼层堆放粮食瓜菜等杂物。因地形陡斜,缺少平地、平顶房较为普遍,既可防火,又便于用屋顶晒粮,空间得到充分利用。

云南元阳大鱼塘村哈尼族蘑菇房 (摄影:王铁志)

  哈尼族特色民居是蘑菇房。传说远古时候,哈尼人住的是山洞。后来他们迁到一个名叫“惹罗”的地方时,看到满山遍野生长着大朵大朵的蘑菇,它们不怕风吹雨打,还能让蚂蚁和小虫在下面做窝栖息,他们就比着样子盖起了蘑菇房。

  蘑菇房,顾名思义,就是住房状如蘑菇。它的墙基用石料或砖块砌成,地上地下各有半米,在其上用夹板将土舂实一段段上移垒成墙,最后屋顶用多重茅草遮盖成四斜面。内部结构,通常由正房、前廊(相当于正房前厅)和耳房组成。分二、三层的蘑菇房在建筑设计上别有风韵:前廊与正房前墙相接,耳房与正房一(两)侧相连;前廊与耳房顶部均为坚实的泥土平台,它既可休憩纳凉又可晾晒收割的农作物;正房二层全部用泥土封实,然后在三四米高处再铺盖茅草顶。二(三)层至屋顶的空间称“封火楼”。封火楼通常以木板间隔,用以贮藏粮食、瓜豆,供适龄儿女谈情说爱和住宿。最底层用来关牲畜,堆放农具。中层用木板隔成左、中、右三间,中间设一个常年生火的方形火塘。

参考资料:

  1.中国民族网

  2.百度百科

  3.郭楠、杨大禹.居住记亿的传承与更新——对新民居设计的思考[J].华中建 筑,2009年05期

  4.张敏.哈尼族聚落景观的美学思考[A].2004生态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