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华民族 > 哈尼族 > 概述  > 详细页面

哈尼梯田:申遗成功后,路该咋走?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钱丽花 2018年01月05日 阅读量:

哈尼梯田呈现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的农业生态系统,从山脚延伸至海拔2000多米的山巅,级数最多可达3000多级,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杰作。 一川摄

  2013年6月22日,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投票通过中国云南哈尼梯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一个以民族名称命名的世界遗产。

  然而,对于哈尼梯田来说,这并不意味保护的终结,恰恰是挑战的开始。

  这一深藏于群山深处的古老山地农耕文明的活化石,这片秘境仙境,能躲过现代商品经济浪潮冲击下农耕文化的逐渐衰落吗?能承受动机复杂的破坏性建设和游客纷至沓来的旅游压力吗?

  在6月24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委、州政府举办的“认识世遗新成员——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媒体与专家恳谈会上,这些问题都成为讨论的焦点。

  留住梯田,最重要的是留住耕种人

  梯田是哈尼人的命脉与灵魂,梯田的耕作需要人,需要传统的稻耕技术。今天留守乡村的中老年哈尼族人,会不会成为掌握古老农耕技能的最后一代?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社会经济的发展让山区的年轻人产生外出打工的冲动,用什么方法可以留住那些自小在哀牢山区长大的青年,或者让闯荡异乡的哈尼子孙回到家园,传承祖先的耕作技术,传承前辈的文化习俗,这是梯田遗产传承的关键问题。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确保遗产地群众在保护哈尼梯田、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能够分享哈尼梯田保护发展的红利,是提高当地居民种植、维护梯田积极性的关键。”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州委常委、宣传部长伍皓说。

  红河州副州长谭萍介绍,申遗成功后,当地部门将采取多种措施,吸引更多的当地居民传承梯田农耕文化。一方面是积极提升梯田农产品的附加值,如当地出产的红米等,在传统农业区形成产业化、市场化的操作模式,打造梯田特色农产品品牌。目前,当地相关部门已经抢注了几十个“哈尼梯田”的相关商标名称,以发展梯田特色农产品,保护当地居民的合法权益。

  另一方面,政府将推动符合遗产地发展要求的乡村旅游业,适当鼓励当地居民开发“农家乐”等旅游模式,生产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提供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服务等,使更多的当地居民从旅游业发展中收益。“当然,这有一个度的把握问题,政府有关部门要进行引导,协调环境保护与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谭萍说。此外,当地政府还将积极推广一些节能环保措施,比如沼气和太阳能的使用等。

  梯田观光,不发展人山人海的旅游模式

  哈尼梯田的原住民、梯田、水系,本身就是一种自然循环体,是活态的文化景观遗产。申遗成功后,哈尼梯田的知名度会大大提高,必然会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然而,旅游业发展带来的种种问题也会接踵而至,如何避免商业化对遗产地带来的冲击呢?

  谭萍表示,哈尼梯田将学习世界遗产地的先进经验,按照世界遗产公约的要求,对哈尼梯田进行可持续发展规划,制定出一个生态旅游的策略。“哈尼梯田是一个活态的文化景观,有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同时,还有几十万老百姓在其中生产生活。保护和管理梯田是第一位的,保护好了才能谈以后的发展。” 谭萍说。

  参与《红河哈尼梯田保护管理总体规划》制定工作的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王力军认为,哈尼梯田本身不具有旅游的功能,游客大量进入以后会对当地的生态、农业耕作系统、自然环境等造成影响。哈尼梯田有一个自我循环和消化的系统,但游客带来的垃圾和废弃物会对这个系统产生影响。他建议,旅游设施集中建在两到三个小镇上。

  “现在当地已有两三个小镇建有一些基本的旅游设施,可以对游客所产生的垃圾和废弃物进行处理。那里的生活也和城市的生活类似,今后旅游的基础设施建在那里是比较恰当的,这样就不会影响到梯田附近村寨居民的传统生活方式。”王力军说。

  红河州元阳县县长李维认为,哈尼梯田的旅游模式将以感知自然的体验式度假为主。哈尼梯田是一个天然氧吧,一年四季有不同的景色,游客可以在不同的季节体验不同的耕作乐趣。当地提供了旅游巴士,以避免自驾游可能会产生的交通拥挤和破坏景观等问题。

  “我们欢迎旅游者来,但是希望旅游者带着保护哈尼梯田、保护哈尼文化的意识和责任来。我们不发展人山人海的观光式旅游,而更多的是发展一种体验式和参与式的旅游,让每个旅游者都担负起保护和传承哈尼梯田的责任。”伍皓说。

  伍皓介绍,现在当地有关部门也倡导开展通过互联网做“智慧旅游”,并已经和微软合作,开发了一个可以让网民通过网络在哈尼梯田里耕田劳作,体验农耕文化的软件,这样可以使大家都参与到哈尼梯田的保护中来,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旅游对遗产地的伤害。

  梯田文化入教材,保护从娃娃抓起

  恳谈会上,申遗成功的管理工作也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如何在世界遗产保护的法律框架和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下,走出一条有效、合理、统筹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这是我们今后的工作重心。”谭萍认为,多年来,各级各部门依法保护哈尼梯田,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

  “红河哈尼梯田已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国家湿地公园’,并入选了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谭萍说,经过多年努力,梯田保护具备了较为完善的法规体系: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了《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哈尼梯田保护管理条例》,云南省政府颁布实施了《红河哈尼梯田保护管理规划》,红河州修订完善了《哈尼梯田保护办法》……

  在完善工作机制方面,哈尼梯田保护已形成省、州、县多级联动,文物、建设、国土、农业、环保、旅游等多部门协作的工作机制。红河州、元阳县分别成立了两级哈尼梯田管理局,负责梯田日常保护、管理、监测和协调利益等相关工作。元阳县政府还与遗产地村民小组、农户逐级签订保护梯田责任书,建立起县、乡镇、村委会、村民4级共同保护的新格局。

  “为提高人民群众在哈尼梯田管理保护中的主人翁意识,我们还强化思想教育,组织编写了哈尼梯田保护乡土教材和传统知识丛书,将哈尼梯田的保护与利用引入中小学课堂。”红河州哈尼梯田管理局局长张红榛认为,梯田保护发展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今后,还将进一步发挥村规民约的积极作用,确保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梯田的保护与发展中来。

  哈尼梯田试图“网络认养”

  本报2012年2月17日曾发文《哈尼梯田:“网络认养”能解保护之困吗?》,报道哈尼梯田尝试以“网络认养”寻求保护之道。通过网络认养一块哈尼梯田,不但能享有梯田中的农作物,还可以向耕作梯田的农户发号施令。这是为了保护哈尼梯田,红河州探索的新型耕作方式。

  哈尼梯田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但这几年,因为传统的农耕劳作强度大、收入低,年轻人更愿意外出打工,导致部分梯田出现荒芜。红河州委常委、宣传部长伍皓认为,要解决哈尼梯田保护的问题,唯一的途径就是提高梯田农产品的价值,让农民觉得种田比外出打工收入高、更划算。在这种背景下,红河州与深圳的科技公司合作启动数字化梯田保护项目:线下以农民租赁、合作经营等方式,按照绿色、有机、生态、传统的标准耕作梯田;线上以一系列数字化、影像化的手段创造哈尼景观梯田,让城里人通过虚拟世界和现实认养相结合的办法,在网络上育苗、插秧、施肥、耕田,在梯田中锄草、养鸭等。 

  对于梯田的“网络认养”,有关学者认为,利用现代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搭建城市网民远程认购哈尼梯田农作物、实现远程耕作以及与农户一对一互动的多元化平台,这是很好的创意,但需要切实推进。最重要的是达到认养人、农户平等的互助,让参与者对哈尼梯田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心怀诚意、敬意,而不能以游戏的心态面对。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