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华民族 > 土家族 > 概述  > 详细页面

土家族交通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崔 星 2017年11月10日 阅读量:

  土家族地区山高路远,在过去千百年中人们因山因水制宜,创造了独特的山区交通文化。

  当地流传着“上山进云间,下山到溪边;两山能对话,行走要半天”的民谣,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过去土家族山区交通之艰难与险峻。在过去,土家山区道路以险陡闻名。进山的所谓“官道”崎岖狭窄,常常有马掉悬崖摔死、官员翻下轿的事件发生。因此一路上有“下马岩”“上马岩”“下轿碑”等标记,提醒人们注意安全。

图为交通状况大为改善的湖北神农架林区下谷坪土家族乡 老铁供图

  村寨之间的交通则是随山坡而行,山有多高路就有多高,坡有多陡路就有多陡。一些在山顶上的村寨,从山下买的小猪、牛崽是由人们背上去的,大牲畜无法上下村寨。面对险恶的自然环境,土家人用智慧和勤劳降服了高山与溪河的阻碍。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在悬崖绝壁上开凿栈道,在河谷溪涧上建石桥、铁索桥、木桥。若遇到不能架桥,也不能渡船的小溪河,人们则在溪水中安放石墩,名曰“跳岩”。而土家山区境内的大小河流,则是当地通往外界的重要渠道。如清江、酉水、乌江等河流均可航运,过去当地的物资出口及进口主要是依靠水上运输。

  独特的交通环境,养育了独特的交通文化与习俗。在土家山区,人们日常的运输方式就是肩挑背负。土家人家家户户都有各种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背负工具,如背篓、笮背、背架、背桶、背带等,用它们运岩运土、砍柴取水等,甚至上街赶场、走亲访友也是一个背笼不离身,而孩子们几乎是在母亲背上的背篓或背带里长大。

  近现代以后,土家族地区的交通也开始进入了现代化历程,先后建立了现代公路、铁路及航运业,同时现代信息技术工程也逐步普及,当地与外界的联系与往来十分便捷。

参考资料:彭武麟、杨宏峰编著《中华民族全书·中国土家族》,宁夏人民出版社,2012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