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华民族 > 朝鲜族 > 文化艺术  > 详细页面

美轮美奂的朝鲜族歌舞

来源:民族画报 作者:李玉花 2017年10月30日 阅读量:

世界级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朝鲜族农乐舞(象帽舞)是朝鲜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吴俊吉 摄影)

  “阿里郎,阿里郎,阿拉里哟!……”

  裙裾舞动,“象尾”飞旋……

  当你听到这独特优美的旋律,当你看到这曼妙炫目的舞姿,你会自然而然地想到能歌善舞的朝鲜族。

  自古以来,朝鲜族就和歌舞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挥舞着劳动工具击节而歌,到伽倻琴、洞箫那仿佛天籁之音地悠悠唱和;从田间地头、林间溪畔地手舞足蹈,到高雅殿堂上地裙裾飞扬,无不显示出这个民族与生俱来的艺术灵感和天赋。在延边你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些画面:节日来临,人们在公园里、广场上唱起欢乐的歌,跳起欢快的舞;闲适的周末,朝鲜族男女老少几乎倾巢出动,在林间、在溪畔,酒至半酣、翩翩起舞。能歌善舞、闻歌起舞对朝鲜族人来说既是天性使然,又似乎是情不自禁。

激情芬芳的民族性格

  “会说话就会唱歌,能迈步就能跳舞”,这是对朝鲜族与生俱来的歌舞天赋的形象描述。在延边,唱歌跳舞绝非年轻人的专利,上至白发苍苍的老者,下到天真可爱的儿童,无一不是歌舞行列的主角。

  歌舞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一项全民族活动。如果你初来延边,你一定会因为置身于歌舞的海洋而陶醉,甚至会被这种浓烈的氛围所感染。假若你正于某个饭馆酒肆小坐或独酌,忽见食客们纷纷离座,乘着酒兴打着节拍边歌边舞,兴之所至甚至过来邀你共舞……请别吃惊,这就是延边,这就是激情芬芳的朝鲜族!能歌善舞已深深融入他们的血脉,进而演变为一种民族性格—那就是情到深处即兴而歌、即兴而舞,尽显豪爽洒脱的真性情!

长袖舞(李钟杰 摄影)

  每逢大型节庆活动,延边大地就幻化为歌舞的盛会、欢乐的海洋。无论是“九三”自治州大庆还是汇聚四海宾朋的“民博会”,你都会被一场场美轮美奂的民俗文化表演所震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几万人参加的广场舞表演,其恢宏的气势、新颖的造型及整齐划一的舞步,让观者眼花缭乱,不由得发出啧啧的赞叹!如果你有幸观之,你将不得不被“歌舞之乡”的魅力所折服、惊叹!

  歌舞寄托了朝鲜族人对生命的礼赞和对大自然的敬畏。在他们看来,任何一个生活和劳动的场景都可以化为一幅生动的舞蹈画面,任何一件劳动工具都可以成为一种舞蹈道具。轻松明快的“顶水舞”和“背架舞”就是最好的佐证。在延边,凡有民俗活动,人们必纵情地歌、忘情地舞,生活的艰辛和劳作的苦累都被乐观开朗的朝鲜族人抛到一边。歌舞点缀着朝鲜族人民的生活,歌舞永远与朝鲜族相依相伴。

神形兼备的传统经典

  十月的延边碧空如洗,大地欢歌;十月的山村层林尽染,稻谷飘香。这是农民们最为向往的季节,耀眼的阳光给刚刚收获过的土地镶上了一层迷人的金边,累累硕果被妇女们轻快地端上了餐桌。在宽阔的体育场上,彩球升腾、人声鼎沸,一场盛大的庆祝活动—农乐舞表演即将拉开序幕……

手鼓舞(李钟杰 摄影)

长鼓舞

  “当!当!当!”锣声引领,“令旗”出现,其上书写的“农者天下之大本”七个遵劲的大字,仿佛在向天下昭示着农乐舞的主旨与精髓。农乐舞,顾名思义,与农民有关,与欢乐有关。那些于田野山坡上世代耕作的人们,在喜获丰收的时刻怎会忘记上苍的恩赐呢?他们需要一个仪式,来表达收获的喜悦和内心的憧憬!“咚!咚!咚!”伴随着鼓点的渐渐密集,劳累了一年的人们放松双腿,张开臂膀,在鼓点的伴奏下翩翩起舞,极尽欢乐!农乐舞的舞蹈内涵非常丰富,所需器乐、角色繁多,如若看完全部表演需几个小时的时间,可见这种舞蹈的庄重、热烈与宏大,恰似一个民族的狂欢。

  关于农乐舞的起源,可追溯到古代朝鲜时期。那时,民间盛行一种“都列闹里”活动。“都列”指农民的劳动组织,“闹里”指农民的自娱游戏,含歌舞、戏剧、杂耍等多种表演。每逢农历正月初一、端午节、中秋节以及春播、夏锄、秋收时节,同一“都列”的农民就通过“闹里”活动自娱自乐,借以鼓舞生产斗志,表达渴望丰收的心愿。早期这种活动被称为“农乐游戏”,后来逐渐发展为群众性的民俗舞蹈,即农乐舞。随着19世纪末20世纪初朝鲜人大量移居中国,农乐舞在延边遍地开花,成为朝鲜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2009年,朝鲜族农乐舞被列入世界级“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扇子舞(李光平 摄影)

  长鼓舞和象帽舞其实都源于传统的农乐舞。早先,长鼓舞是农乐舞的一个部分,20世纪初,由于其独特的舞蹈形态,长鼓舞从农乐舞中脱颖而出,成为一种独立的民间舞蹈,备受朝鲜族群众的喜爱。舞台上,那腰挂火红长鼓的姑娘一道明媚的眼神、一个华丽的转身,都引得观者痴痴凝望;那一阵紧似一阵、一声响似一声的敲击,声声清脆,直撞你的心房,令你目眩神迷、心旌摇荡!

  至于象帽舞,它直到今天还担负着农乐舞最炫目、最高潮部分的重要角色。一个个身着蓝黄坎肩、腰系红带的朝鲜族小伙儿,双手抱臂,头顶“象帽”,在锣鼓的伴奏下轻摇颈项,那副悠然自得的神情仿佛一个微醺的“醉汉”,令观者颔首称羡!恍惚间,一顶顶“象帽”如陀螺般在舞者的头上盘旋,一条条“象尾”凌空飞起,于半空中画出绚丽的光环,似银蛇狂舞,又似彩虹低飞,五彩斑斓的场景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

  你可别小瞧了这拖着长长“象尾”的“象帽”,要想把它们成功地甩起来,那需要高超的技巧,未经训练的人是无论如何也玩儿不转的。早在1988年,延边州汪清县百草沟镇就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朝鲜族象帽舞之乡”。在那里,会跳象帽舞的农民成百上千,他们扛着锄头是一群普普通通的农民,甩起“象帽”就变成一个个技艺超群的演员!如今的象帽舞由农村“舞”到城市,从国内“甩”到国际,站到了更高的艺术舞台上,为朝鲜族赢得了众多的赞誉!

  朝鲜族舞蹈种类繁多,各具特色。除了传统的农乐舞、象帽舞、长鼓舞和顶水舞之外,还有雄壮的刀舞、典雅的扇子舞、神秘的假面舞等等,它们或舒缓,或刚毅,或柔美,或稚拙,轻歌曼舞间,你仿佛触摸到了一个古老民族的灵魂,它是那么深沉内敛,又是那么热情奔放!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