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华民族 > 彝族 > 饮食起居  > 详细页面

彝族服饰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文智 2017年11月14日 阅读量:

  彝族服饰多姿多彩,风格独具,形态有近百种。服饰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之一,穿着不同民族服饰的人们在一起时,人们通过服饰可以判断出这个服饰是属于哪一个民族的。在彝族内部,服饰又是支系的标志之一,不同的支系,其服饰特征有着明显的不同。彝族支系繁多,服饰种类也很多,学者们叙述彝族服饰时是按区域来进行分类的,根据彝族服饰特点,把彝族服饰划分为滇东南型、乌蒙山型、红河型、滇西型、凉山型、楚雄型等六种类型,各种类型又根据支系特点分为若干式样。

  滇东南型服饰主要流行于滇东南彝区及广西那坡等地。女装以右襟、对襟上衣及裤为主要款式,配饰有银吊丝耳环、手镯及头帕及包头。滇东南型又分石林式、弥勒式、文山式三种。

  乌蒙山自古以来就是西南彝族文化的发祥地,过去的彝族服饰与凉山彝族服饰大同小异,明、清以来,服饰款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型服饰多以毛、麻织品为主,现多用布料,色尚黑,多为青、蓝色。其基本款式为大襟右衽长衫、长裤。女服盘肩,领口、襟边、裙沿有花饰。又分为威宁式和盘龙式。

  滇南的红河水系区域中的彝族人民创造了纷繁多彩的服饰文化。男装各地基本一致,多为立领对襟短衣、宽裆裤;女装则多姿多彩,其款式既有长衫,也有长衣和短装,大多衣外套坎肩,着长裤,系围裙。头饰琳琅满目,尤喜以银泡或绒线作装饰。可分为元阳式、建水式及石屏式。

  滇西是古代南诏发祥地,也是彝族重要聚居区之一。滇西型服饰主要流行于云南西部的大理、思茅、临沧、保山等地。妇女上装多为前短后长的右大襟衣,下着长裤,系围腰,套坎肩。巍山、弥渡两县之间的山区女装色彩艳丽,多绣花纹,佩带绣花毡裹背,其他地区较质朴、素雅。其头饰或戴布帽,或包青帕,喜缀五彩缨络、串珠等饰品。颇有南诏王室贵族华美艳丽的遗风。过去男子穿右衽大襟长衫,宽脚裤,头包青帕,腰系布带或皮兜肚,现在多穿时装。

  凉山型服饰主要流行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毗邻各县,以及云南省金沙江流域。由于大小凉山天然屏障的隔绝所造成的特定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环境,其服饰古朴、独特,较完整地保持了传统服饰的文化特征。凉山男女上衣均为右衽大襟衣。男女老幼皆披擦尔瓦、披毡,裹绑腿,套毡袜。男子发式为传统的“天菩萨”,头饰为“英雄结”,左耳戴蜜蜡珠、银耳圈等饰物。下着长裤,并因语言、地域不同而有大、中、小裤脚之分。妇女着裙,戴头帕,生育后戴帽或缠帕。双耳配银、珊瑚、玉、贝等耳饰,重颈部修饰,戴银领牌。其衣饰的传统衣料以自织自染的毛麻织品为主,喜用黑、红、黄等色。凉山型服饰又分依诺式、圣乍式、所底式三种。

  楚雄地处滇池与洱海之间,东接乌蒙,北依金沙,南临哀牢,是古代彝族辗转迁徙之地,为彝语各大方言的交汇地带,故服饰也纷繁多姿。女装上衣稍短,花饰繁多,色彩艳丽。工艺以桃花、镶补、平绣为普遍;图案以花卉为主,二方连续纹样应用广泛;传统云纹、马缨花等,多装饰在上衣的胸前、盘肩等特定部位。妇女头饰繁多,大体可分为包帕、缠头、绣花帽之类,若分则有40余种,而每种头饰又各具其鲜明的地域特点,成为各地彝族标志。男子着短衣长裤,服饰日趋时装化。有龙川江、大姚、武定式。

  彝族服饰尽管因地域广阔、支系繁多而千差万别,但综观总体,其服饰文化所表现出的有尚黑、崇虎、敬火、尚武等共同的风格特征,说明了各支系同源共祖的历史渊源与服饰的传承性。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彝族服饰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使用现代时尚的材质原料,在款式上有一定的改进。当代彝族服饰无论在质量和审美方面都比过去有很大提高。

  

  参考资料:黄建明著《中华民族之旅•走进彝区》,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年版。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