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华民族 > 蒙古族 > 文化艺术  > 详细页面

蒙古族传统体育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布拉格 2017年12月20日 阅读量:

  赛马、射箭、摔跤(搏克),作为蒙古民族传统的“男儿三艺”,自古就是草原男子汉们的拿手本领。这些活动不需要专门的场地、特殊的器材和固定的人数,随时随地都可进行。因此,“男儿三艺”不仅是那达慕大会的主要赛事项目,放牧之余或婚礼、节庆时刻,也经常开展此类民间体育活动。另外,蒙古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尚有马术表演、赛骆驼(此项另文介绍)和蒙古象棋比赛等。

  赛马

  蒙古民族几乎人人都天生酷爱马,也很会训练马,若在过去,作为马背民族更是离不开马。好马、好骑手一直享有极高的荣誉。因此,赛马当然成为牧民最喜爱的运动。蒙古族赛马一般分赛走马和赛奔马两种。赛走马是指让鞍具齐全并钉有合适马掌的马跑对侧步(即前后蹄一顺交错前进),比马的速度、耐力、稳健和美观。有丰富经验者才能骑出走马来,所以,参赛的马多用5岁以上的成年马,骑手也以成年人为主。比赛时,要求骑手有高超的骑术,能够驾驭好马,使其既走得快、稳、美,又不能跑起来。还要求马抬步越高越好,这样显得很有“风度”,这不仅取决于马掌的重量,还要看马的素质。一匹好的走马,即便在牧区也价格非常昂贵。赛奔马是比马的速度和耐力,以先到达终点者为胜。奔马的步伐与走马不同,是四蹄分前后成双交错奔跑。参赛的选手多为十二三岁的小男孩,因为他们体轻敏捷。为了减轻马的负荷和照顾骑手的安全,奔马都不备鞍具或配备轻巧的鞍具。骑手们只穿华丽的彩衣,头束红绿飘带,显得英武、神气。赛程一般长25至35千米。奔马赛比走马赛普遍,参赛的人数也多,少则几十,多则逾百。比赛开始,选手们迅速跃马,扬鞭飞奔,观众则雀跃欢呼,呐喊助威【图为马队进场仪式,刘军摄影】。

  按民间习俗,赛马结束后还要赞马。取得名次的马依次排列在主席台前,由德高望重的老年人诵唱赞马词,然后还要朝获得第一名的骑马身上撒奶酒或鲜奶,以示祝福。除这种传统的赛马活动外,近些年还出现了障碍赛、花样赛等新的赛马形式,使这一马上运动项目愈发精彩起来。

  射箭

  蒙古族传统娱乐竞技项目。源于早期蒙古族将弓箭作为射猎工具和征战武器。蒙古族素以精骑善射闻名于世。射箭分骑射和静射两种,蒙古人尤善骑射。比赛时男女老幼均可参加。弓箭之式样、重量、长度、拉力都没有多少限制,各取其便。一般规定每人射9箭,分三轮射击,以中靶箭数多少评定名次。静射即指站立不动拉弓而射。人和靶位之间的距离可依具体情况而定,但同一场比赛赛程是固定不变的。骑射是指选手在特制的跑道上边骑马奔驰边拉弓而射。跑道通常为一条4米宽、85米长,半米多深的沟。跑道左侧立有两个靶位,右侧立有一个靶位。比赛时,射手跃马进入跑道,在疾驰的马背上张弓搭箭,瞄准劲射。1959年射箭被列入中国体育竞赛项目,要求按照国际比赛规则进行比赛,运动员以射中箭靶环数多少决定名次【刘军供图】。

  摔跤(搏克)

  蒙古族摔跤(搏克)既不同于中国式摔跤,也不同于日本的相朴,其规则、方法、服装、场地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比赛规则和方法是:不分等级(不分年龄、不分体重),没有人数限制,只要是2、4、6、8、16、32、64、128等双数即可。所有选手由德高望重的裁判负责编排配对或抽签配对后上场。比赛实行单淘汰制,一跤定胜负,失败者不许再上场。每轮淘汰半数。裁判员发令后,双方握手致意,然后开始交锋,一般不限时间,可以采取勾、拉、踢、绊、推、抱、举等各种方法和技巧,但不能抱腿摔,也不准乱踢,更不能扯裤子,膝盖以上任何部位着地即为失败。摔跤手有专用服装,上身为牛皮或帆布制成的紧身半袖坎肩“昭德格”,下穿肥大的摔跤裤,脚蹬蒙古靴,颈上套五颜六色的布条项圈。比赛场地简单,只要有一片草坪或松软空地,观众席地围坐,摔跤手就可以在中间进行比赛。赛前,双方都有人高唱挑战歌,以造声势。摔跤手入场、退场时都要模仿虎步或鹰步动作,跳跃行进,威武雄壮。冠军获重奖,并在民间享有极高声誉【图为跳跃入场的摔跤手,刘军摄影】。

  马术表演

  蒙古族的马术表演非常精彩,有很多项目。“跨越障碍”是在运动场跑道上每隔几十米设置一个高1米的跨栏。跑道终端立着一个直径约2米的火圈,矫健的坐骑从起跑线踏蹄起跑,越过跨栏,钻过火圈直达终点。“乘马斩劈”是在200-250米的距离之间树起十几个目标。骑手们手持马刀,疾驰如飞,经过一个个目标时举刀劈砍,刀起标落。“马上技巧”是由运动员们在飞驰的马背上做出各种造型动作。运动员一般八九岁就要在马术队接受严格的训练。技巧表演可分单项和多项,其中又包括单人单马、单人双马、双人双马和多人多马。一匹飞奔的马经过骑手身边,骑手可以突然抓住马鬃翻身上马,又会突然下马脚尖点地再跃上马背。其他技巧还有在马背上“空翻倒立”“侧方隐蔽”“楼里藏身”以及惊险的“马上叠罗汉”等表演【如图,刘军摄影,编者修剪合成两图】。

  蒙古象棋

  蒙古象棋形制大致与中国北宋初“八八象棋”类似,但其形式、走法、规则则接近国际象棋。蒙古语称“喜塔尔”。相传在成吉思汗西征时就已经引进并按蒙古民族习惯加以改进,形成了独特的走法。蒙古崛起时,从草原进入农区,为攻打城墙,曾从金人那里学习抛石机,后又制造火药炮,成为蒙古军队攻城破坚的重要武器,之后又把炮用于棋盘上,成为一种智慧游戏。

  据清叶明澧《桥西杂记》载,蒙古象棋的棋制和着法乃:“局纵横九线,六十四卦。棋各十六枚:八卒、二车、二马、二象、一炮、一将,别以朱墨,将居中之右,炮居中之左,车,马、象左右列,卒横于前,棋局无河界,满局可行,所谓随水草以为畜牧也。其棋形而不字,将刻塔,崇象教也。象改驼或熊,迤北无象也。卒直行一卦至底,斜角食敌之在前者,去而复返,用同于车,嘉有功也。马横行六卦,驼可斜行八卦,因沙漠之地,驼行疾于马也。车行直线,进退自由。群子环击一塔,无路可出。始为败北”【刘军供图】。

  蒙古象棋的棋盘和国际象棋的棋盘一样,也是一个正方形的棋盘,由颜色一深一浅、交替排列的八格共六十四个小方格组成。棋子取木雕立体造型。这些都是“沙特拉滋”的原制。

  蒙古象棋棋盘,浅色的叫白格,深色的叫黑格,棋子也分白黑两种,共32个,双方各有一王、一帅、双车、双象、双马和八个小兵。与国际象棋不同的是,蒙古象棋把象刻成了骆驼,把兵刻成了猎狗的形象,增添了草原游牧生活特色。在民间,玩蒙古象棋仍然是古波斯的走法,也就是国际象棋原来的走法。但明朝永乐年间的《芝仙集》有关蒙古象棋的记载表明,现代蒙古象棋的走法早在14世纪末就已定型。这比现代国际象棋的定型要早100多年。

  蒙古象棋一开始主要是在蒙古贵族和寺庙里的喇嘛中盛行。13世纪中叶,经过蒙古征战士兵的普及,在民间也流传开来,连很多妇女和儿童都以此对弈为乐。

  蒙古象棋常被列为一年一度的草原盛会——那达慕大会的比赛项目。届时,一个个棋盘在草地上排列开来,远近棋坛高手云集,观战助威者阵容庞大,甚为壮观。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内蒙古棋协蒙古象棋分会成立以后,蒙古象棋受到进一步重视,使蒙古象棋的比赛更为规范和广泛,其他民族的棋类爱好者也都踊跃参与。1989年,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把蒙古象棋列为正式比赛项目。2004年,呼和浩特市举行了内蒙古首届“棋协杯”蒙古象棋赛,并首次实行《蒙古象棋等级称号条例》。目前,内蒙古蒙古象棋协会正待成立中。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