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民族教育 > 民族文化传承  > 详细页面

蒙藏学校——内蒙古革命的摇篮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内蒙古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10日 浏览量:

蒙藏学校旧址(资料图片)

  蒙藏学校坐落于北京西城区石虎胡同,是1912年由民国政府蒙藏事务局提出,将清朝原咸安学、唐古特学、托忒学和蒙古学合并成立的。最初是为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子弟就读而设立的民族中学。1914年4月开始招收第一班预备科学生。1918年开始招收专科学生时,改称蒙藏学校。“五四”运动以后,曾因经费困难而一度停止招生。几经周折后于1923年恢复招生。蒙藏学校的创办,无疑是北洋军阀政府为造就统治蒙藏民族的工具而为,但客观上却为蒙藏民族的青年学习文化知识创造了条件。特别是1923年恢复招生以后,从内蒙古地区考入了一大批蒙古族学生,这个昔日吴三桂的旧王府成为当时蒙古族先进青年的聚集地,引起各政党、政治派别的注意。在复杂的环境中,蒙古族进步青年们找到了民族解放的正确道路,在学习的同时参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种革命活动,内蒙古的革命火种正是从这里点燃的。

  1923年蒙藏学校准备恢复招生时,曾在该校读书并参加过北京“五四”运动的土默特籍蒙古族青年荣耀先以先期学生的身份,在内蒙古地区广泛动员蒙古族青年学生到蒙藏学校读书。经四处奔波,反复动员,一批曾在归绥参加过反帝爱国运动的蒙古族学生准备进京求学。是年秋天,吉雅泰、多松年、云泽(即乌兰夫)、奎璧等30多名蒙古族学生奔赴北京求学。这是当时在北京集中的人数最多的一批蒙古族青年。

  蒙古族青年学生中很大一部分来自贫困家庭或参加过一些早期的爱国运动,他们追求国家和民族的光明未来,非常珍惜学习的机会,学习认真刻苦。但在当时的形势下,想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不可能的。在时代洪流的冲击下,他们开始参与各种革命活动,在寻求民族解放的道路上探索、前进。

  1923年秋,蒙古族群众推选了土默特旗的代表到北京请愿,要求当局停止清丈土地,归还和恢复蒙古族群众的土地。请愿代表到蒙藏学校寻求学生们的支援。荣耀先等立即聚集土默特籍的学生,筹划行动方案。蒙藏学校的同学们组织起来,同请愿代表一起到北洋军阀政府的蒙藏院去请愿游行、散发传单。这场斗争使这些蒙古族青年在北京的政治运动中引起了广泛关注。北洋军阀政府通过这件事情意识到,他们招来的这些蒙古族青年不是原本计划培养的统治少数民族的奴才。于是,下令取消蒙藏学校的官费制,以此逼迫贫穷子弟退学。校长章武同情学生们的境遇并想办法帮助他们,后因此被撤销校长职务。被激怒的学生们包围了当时的北洋军阀政府的蒙藏院,高呼“抗议政府取消官费”、“坚决要求恢复章武校长职务”等口号。一部分学生还冲进了总裁贡桑诺尔布王爷的办公室,要与之理论。贡桑诺尔布闻讯后从后门溜了出去。之后,北洋军阀政府不顾社会舆论和同学们的强烈反对,派反动官僚王维翰为蒙藏学校校长,学生们将王维翰赶出了学校并前往蒙藏院交涉。蒙藏学校学生们反抗军阀政府的斗争,与北京各界民众要求反对军阀混战的斗争汇成一股洪流,冲击着北洋军阀政府。最后北洋军阀恢复了学校的官费,斗争以学生们的胜利而告终。

  中国共产党北方区委对蒙藏学校非常关注。反对取消官费和更换校长的运动发起后,党就派早期革命活动家邓中夏、朱务善、赵世炎、黄日葵、李渤海、韩麟符、刘伯庄等到学校开展革命活动,深入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指导运动的发展。邓中夏等革命活动家和青年们谈个人的前途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讨论蒙古族的解放和中国革命问题。这种不平常的接触和交谈,加深了北方党组织对内蒙古地区实际情况的了解,加深了对蒙古民族问题的认识。党组织通过谈心、介绍进步书籍、吸收蒙古族青年听讲座等方法,传播马列主义真理,启发青年们的觉悟。革命理论就这样在蒙藏学校的蒙古族进步青年学生中传播开来。

  李大钊是当时中共北方区委的领导人,他曾亲自到蒙藏学校,深入学生宿舍,与蒙古族青年交谈。鼓励学生们寻找救国和民族解放的道路。北京的中共党组织除派革命者活动外,还经常举办座谈会、谈心会、讲演会,并秘密组织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分批组织蒙古族学生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员们较系统地学习了《共产党宣言》、《列宁主义基础》和党的政治主张、统一战线政策、民族政策等。1923年底经韩麟符、蔡和森等人介绍,乌兰夫、奎璧、吉雅泰、多松年、赵诚、佛鼎、李裕智、孟纯等30人先后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3月30日,经上级组织批准成立了蒙藏学校团支部。张良翰、乌兰夫先后任支部书记,由地委委员尹才一联系指导。团支部成立后,积极组织团员参加反对国民党右派的斗争,促进国共合作的发展。从1924年下半年开始,这些蒙古族革命青年中的先进分子多松年、李裕智、孟纯、奎璧、吉雅泰、赵诚、佛鼎、乌兰夫、云润、高布泽博、云霖、朱实夫等陆续转为中共党员,并成立了中共蒙藏学校支部。蒙古族中的第一批共产主义者在中国革命兴起的年代的产生,对内蒙古革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蒙藏学校党团支部成立后,组织蒙古族进步青年参加了一系列革命活动,如纪念京汉铁路大罢工一周年、纪念列宁逝世一周年、李大钊赴苏回国后报告会等。蒙藏学校的这批蒙古族青年成为当时北京革命斗争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促成国民会议运动、“五卅”运动、要求关税自主运动中,他们都积极踊跃地参加,有的还担任了北京学生运动的副总领队。1925年3月,奎璧、吉雅泰、赵诚、高布泽博、崇德臣等,以“绥远国民会议促成会”的代表身份,参加了孙中山、李大钊在北京主持召开的“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为了向内蒙古各族人民、特别是向蒙古族人民宣传革命,在中共北方区委和李大钊的指导下,1925年多松年、乌兰夫、奎璧等主持创办了内蒙古第一个革命刊物《蒙古农民》。《蒙古农民》用蒙汉两种文字题写刊名,内容丰富,主题鲜明,题材多样,语言通俗流畅,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而且有各种醒目的栏目,比如“政论”、“诉苦”、“醒人录”、“好主意”、“蒙古曲”、“外蒙古人民的生活”等等。《蒙古农民》的办刊宗旨非常明确,就是结合内蒙古的实际,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它以简洁的表述揭示了重大而深刻的内容,发表了一系列揭露帝国主义侵略、军阀混战、王公贵族的压迫剥削以及诉说蒙古族农民苦难生活的文章、诗词等。同时,《蒙古农民》还正确地阐诉了蒙汉民族之间的关系和共同的命运、共同的使命。刊物用的稿子都是由蒙藏学校的同学们撰写的。当李大钊看到《蒙古农民》创刊号时,惊喜不已,并连连夸奖文章写的理论联系实际,针对性强,富有战斗力。他还提出了一些建议。在党组织的关心和鼓励下,蒙古族青年们信心十足地继续办刊。《蒙古农民》被北方区委确定为蒙藏学校党组织的刊物,通过它向内蒙古各地群众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和党的民族政策。这个刊物散发到了内蒙古各地蒙古族群众中,起到了唤起蒙古族群众,推动内蒙古地区的革命的重要作用。

  李大钊及中共北方区委为了保护和培养这批蒙古族革命力量,加强了对蒙藏学校蒙古族青年的教育和锻炼。李大钊和中共北方区委经常安排蒙藏学校的革命青年参加政治活动,或派他们参加正规的训练,1924年中共北方区委曾委派一批革命青年到黄埔军校学习,其中就有荣耀先、白海风、王瑞甫等蒙古族青年。1925年初,李大钊派吉雅泰去绥远宣传国民会议运动的意义,并成立了绥远国民会议促成会。3月10日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奎璧、赵诚、崇德臣、吉雅泰4人为绥远国民会议促成会的代表,出席了代表大会。乌兰夫、多松年、康根成等被抽调到北京地区党组织东城区办事处,参加了大会的筹备及宣传工作。在会议举行过程中,蒙藏学校的进步青年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与国民党右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党组织还派于树德、韩麟符、李裕智、吉雅泰等回到内蒙古地区,以建立各级国民党党部的名义来发展中共地方组织。他们建立了热河、察哈尔、绥远、包头4个中国共产党的工作委员会,还陆续在武川、莎县、和林、归绥、土默特旗建立了若干旗县党的工作委员会,领导内蒙古西部地区的革命活动。为了培养和保护蒙古族革命力量,中共北方区委经多方联系,又分批送蒙藏学校的革命青年到国内外名校学习深造。1924年曾先期选送荣耀先、白海风到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又派王瑞甫到第二期学习;1925年上半年,先后派奎璧、赵诚、佛鼎等到蒙古人民共和国学习;冬天,又选派乌兰夫、多松年、云润、康根成、荣照等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6年初,选送贾力更、高布泽博、李春荣、赵文翰、云继珍、任殿邦、麟祥以及归绥中学的汉族学生王建功等到毛泽东主持的广东农民讲习所第六期学习;另有云继先、朱实夫、荣尚义等数十名蒙汉青年被派到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这是中国共产党为培养和保护蒙古族革命力量所采取的果断而有效的措施,为内蒙古革命的开展创造了干部条件。这一批批从北京蒙藏学校派出去的革命青年,经过专门学习,多数人陆续回到内蒙古地区从事革命斗争。

  蒙藏学校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历史条件下,成为蒙古民族第一代共产党人的诞生地,也可称为内蒙古革命的摇篮。许多革命者正是在蒙藏学校开始了自己的革命人生,他们中许多人为全国和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上一篇:
下一篇: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