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民族经济 > 民族经济政策  > 详细页面

抓准 研深 做实——湖北民族大学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唐敦双 廖希为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02日 浏览量:

湖北民族大学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研究团队成员勘察恩施州植被资源。

湖北民族大学专家指导中药材种植。

    

  2019年6月18日,为落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州政府拟以湖北民族大学为依托建设国家级中药材质量监督检验检测中心、助推中药产业发展的规划,湖北民族大学出台了《建设国家级中药材质量监督检验检测中心实施方案》,明确了建设定位和建设任务。

  承担国家级中心的建设,是湖北民族大学主动与地方政府和地方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该校利用独特资源、服务助推产业发展和学科专业特色发展的重要举措。

  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湖北民族大学根植武陵山区,以地方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地方发展为己任,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创新服务社会机制,不仅把推动“政、产、学、研、用”融合抓得准、研得深、做得实,更将“服务地方”这一高等院校的使命诠释得真切、诠释得生动。

    

  服务政府,打造咨询智库

  长期以来,湖北民族大学充分利用自身人才智力密集、科技实力强劲的独特优势,积极开展校地协作,共建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武陵山区域发展与减贫研究院、鄂西生态文化旅游研究中心等省部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打造咨询智库,为当地党委、政府决策提供服务。

  受托起草地方性条例。湖北民族大学法学院教师成立专家组,参与起草《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酉水河保护条例(草案)》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酉水河保护条例(草案)》。这两个《条例》分别在湖北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和湖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获得批准,为推动我国区域协作立法作出了积极贡献。

  建立恩施州森林生态系统观测站。学校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研究团队立足恩施州丰富的植被类型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建立了湖北恩施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对武陵山天然植被及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进行长期监测,为全球气候变化及生态恢复提供动态监测数据。团队人员还参与生态效益监测国家报告撰写和生态建设,为林业部门及地方政府提供智力支持。

  开展民族地区农村精准扶贫创新研究。学校以民族地区农村贫困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武陵山片区为重点研究区域,构建了民族地区农村精准扶贫的动态治理机制及对策体系,编撰和公开发布出版《恩施州硒产业发展白皮书(2015、2016)》《恩施州大健康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获得国家民委等省部级成果奖3项,2017年1月中央电视台采访报道恩施州精准扶贫事项,充分显示了该成果的重要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助力旅游文化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研究中心以学校经济与管理学院旅游系为支撑,致力于推进恩施州旅游文化建设工作,大力开展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多次承担恩施州县市旅游景区发展和美丽家园建设规划制定,有效促进了政府和企业决策的科学化,在旅游文化建设、旅游产业发展决策咨询、旅游规划、旅游目的地申遗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恩施州全域旅游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服务企业,激活发展新引擎

  主动走出“象牙塔”,以“产学研融”为突破口,努力做企业发展的“科技源”。多年来,湖北民族大学以科技和人才为先导,为企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形成“科技+企业+产业”的高效发展模式,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了重大关键技术难题,有力地推动了恩施州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食品科学研究团队着力特色资源开发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薇菜变红机理及条件对其影响的研究”“低盐低硝腊肉成产技术”等课题的研究,为企业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通过凤头姜系列产品关键技术的研发,建立了技术标准,系列产品产值超过3亿元。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研究团队积极开展天然产物的提取、纯化和品质改良的研发,“藤茶优产技术”“藤茶下脚料高效综合利用工艺”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新材料成型及装备技术产学研中心整合全产业链技术,建立企业联盟,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大型异型塑料制品滚塑成型与先进制造技术”实现产业化批量制造,经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基于超临界CO2研究超轻高分子基体/纳米粒子可控分布问题”技术成功应用于E—TPU超轻热塑性弹性体新材料加工制造,搭建了国内第一条年产10万吨的生产线,新产品成功应用于阿迪达斯等国际著名运动品牌产品生产;“基于电磁感应快速加热技术”项目已成功开发出超高速绿色智能蒸汽发生器,取代传统的煤锅炉及生物质锅炉,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医疗、化工等领域,市场前景广阔。

  为进一步满足恩施州8县市企业的发展需求,湖北民族大学成立了武陵山片区发展研究院。研究人员深入各个县市,开展调查研究,与企业加强交流沟通,了解企业的技术需求,积极推进校地校企合作,承接横向项目130余项。目前,湖北民族大学已与恩施州内6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长年进行技术合作,魔芋加工精粉产出率、葛仙米系列产品开发、茶叶保鲜技术、工厂育苗繁育基地建设等200多项科技成果被采用。

   

  服务农村,助力脱贫攻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才能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多年来,湖北民族大学立足恩施州实际,把科研成果和技术推广到广阔的农村,切实解决了当地扶贫攻坚工作中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学校科研工作者无偿为恩施州农民提供产业发展的新技术、新品种、新供求信息,足迹遍及恩施州50余个乡镇,为农民脱贫致富拓宽了渠道。

  高山无污染蔬菜栽培高产技术团队长期致力于高山无污染蔬菜栽培高产技术的开发与推广。目前,恩施州8县市高海拔地区都已大面积规模化种植高山无污染蔬菜,累计种植面积超过200万亩,带给了山区农民看得见的实惠。

  林特产业开发研究团队围绕整体推动区域林特产业快速发展,利用经济林木资源支撑特色扶贫产业,在珙桐、水杉等珍稀木本植物的利用与保护方面形成系列研究成果。组建恩施木本油料研究中心,攻克山桐子产业发展技术难题,选育出“旭舟一号”“旭舟二号”新种苗,建成年出苗5000万株的无性系繁殖工厂化育苗中心,推广种植10万亩,全省规划种植500万亩。山桐子油进入国家新食品目录后,将实现规模化生产并可带动大批山区农民脱贫致富。

  湖北民族大学专家团队主持的山药高效立体栽培技术试验成功后,从1999年开始在利川市团堡镇推广,山药亩产量比以前翻了一番。同时,专家团队研发的山药深加工技术,使恩施州的山药精粉出口韩国、日本等,帮助农民解决了销路问题,众多农民因种植山药走上了致富路。

  新技术让产业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如今,高山无污染蔬菜、山桐子等系列产业已经或正在成为武陵山区可复制的扶贫产业。

  服务地方,是高等院校的光荣使命;服务地方,更是高等院校发展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继往开来,初心不忘。站在新起点上的湖北民族大学将进一步丰富服务内容,进一步创新服务形式,立足地方、依托地方,全方位服务恩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资料来源:中国民族报

上一篇:
下一篇: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