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华民族 > 布朗族  > 详细页面

岩少忠:用一片叶子创造美好生活

来源:中国民族报 编辑整理:王韵茹 发布时间:2019年08月06日 浏览量:

  

  岩少忠(右一)和村民“斗茶”。郭家翔摄

  山上茶树苍翠繁茂,云雾缭绕;山下小楼鳞次栉比,处处欢笑——这里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布朗山布朗族乡班章村老曼峨寨。一片茶叶,让这个布朗族寨子闻名遐迩。

  生于斯长于斯的布朗族青年岩少忠,见证了布朗山乡从摆脱贫困到迈向小康的蜕变历程。

  天刚亮,岩少忠就从家中出发了,他要上山帮乡亲采茶。清晨采收的茶叶品质最佳,但是偌大的茶山,仅靠一家一户的力量,难以及时采收完毕,寨子里的乡亲们便互相帮忙采摘。

  十几年来,这个布朗族寨子依靠茶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财富。但乡亲们互帮互助的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采茶归来,岩少忠来到班章村村委会。作为村委会主任,他还要操心村子里的很多事情。

  “我12岁才上一年级,在县城的民族班免费念了初中,毕业后回到家乡,被选为村委会主任,现在已经16年了。乡亲们说,相信‘文化人’。”岩少忠笑着说。

  在老曼峨寨周围,漫山遍野生长的都是茶树,树龄小的有一二十年,老的有三四百年。村民们把茶叶分为古树茶和混采茶。前者采自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古树,全寨有1万多亩;后者从百年以内的大小茶树混采而来,全寨有2万多亩。

  “过去老曼峨一直种茶,但那时老茶树不值钱。”岩少忠说,“我们也不会做茶,加工工艺比较粗糙,最好的茶叶只卖两块五一斤。”

  那时的老曼峨,交通不便,村民生活艰苦。村里大多数房屋都是茅草房、木板房,电也不通,出行全靠一双脚,从山外到寨子要走好几天,村民们只能在山上种点作物糊口。“就着盐巴吃米饭,一年吃不上几顿肉。”岩少忠说。

  2000年,国家民委、国务院扶贫办实施“两山”(布朗山、基诺山)扶贫综合开发项目,从基础设施、农田水利、安居工程、生态环境、科技培训、产业开发等方面对布朗山乡和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进行扶贫综合开发。2006年,布朗山乡又被纳入国家整体推进扶持的地区。

  “两山”扶贫,让布朗山有了第一条通往山下的砂石路。沿着这条路,外地的茶商们纷至沓来,布朗山茶叶的价格也坐上了“直升机”。村民们的口袋渐渐鼓起来,老曼峨的新楼房如雨后春笋般立了起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布朗山乡的脱贫攻坚进程加快,乡亲们也琢磨着如何把“茶”文章做大做强。当地农业部门派出技术员为村民提供免费技术培训,包括采茶、炒茶、揉茶、晒茶、修枝管护、防治病虫害等内容。政府还协调联系茶叶企业,帮助村民拓展茶叶销路。

  走进岩少忠家二楼的客厅,墙上的展示柜里放着不同品种、不同熟度的茶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印有“岩少忠”字样的茶饼。“我也想打造自己的品牌!”岩少忠笑着说。

  如今,每逢新茶下树,老曼峨的村民们还会“斗茶”,比比谁家的茶叶好,交流制茶心得。“我们赶上了好时代,老茶叶变成了金叶子。”岩少忠说。

  老曼峨富起来了,但没有迷失方向。在村“两委”的主持下,村里制定了村规民约,家家户户都要共同遵守。

  “好多人家把孩子送到县城读书。大家相信,有了文化,就能做出更好的茶。”岩少忠说。

  鼓了口袋的乡亲们,脚步越走越远,眼界越来越开阔。“我去过北京、香港,去年还参加了全国村长论坛,交到了好朋友,还签了十几万元的订单。”岩少忠指着参加全国村长论坛的照片自豪地说。

  “吃水不忘挖井人,布朗族人民感党恩,我们的明天会更好!”岩少忠说。

  祝福

  党的民族政策好,春风吹遍布朗山;脱贫致富齐上路,衷心感谢共产党;撸起袖子加油干,布朗山乡奔小康。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在布朗山祝福祖国更加繁荣富强!祝福各族同胞生活幸福吉祥!

 资料来源:中国民族报 

上一篇:
下一篇: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