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民族建筑 > 特色建筑  > 详细页面

夏尔洼藏族民居建筑艺术特色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作者:东干·格西奇珠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31日 浏览量:

  夏尔洼藏族的民居建筑非常奇特,很有个性。由于地理环境和文化交流的不同,夏尔洼的民居建筑,多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构造合理,三层楼房,冬暖夏凉,功能齐全,具有浓郁的区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一、藏族民居的起源演变

  民居展示着一个民族的生存状态、文化心理和文明程度。在世界诸多民族中,藏族是属于使用居住较早的民族之一。据藏族古书《柱阁史———甘庆甘科玛》记载:藏族的祖先猕猴和罗刹女居住在贡波山的岩洞中,生下许多猴子猴孙,这些猴子们“食野谷为主,着树叶为衣,如同野兽居于林间,野蛮愚昧遍及吐蕃之域矣。”据此可知,藏民族在很早以前就居住在岩洞或森林之中,这个岩洞,目前还在西藏山南地区泽当贡波山上,成了当今西藏旅游的一个景点。

  斗转星移,吐蕃王朝时期,出现了第一位藏族古代建筑奠基人聂·赤桑阳东。他是吐蕃“七良臣”之第五;是吐蕃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他的主要功绩在于为藏族古代建筑营造技术方面,做出优越的贡献,所谓开创了藏族古代的建筑科技。

  据藏族古史《贤者喜宴》记载:“功臣聂·赤桑阳东其业绩将依山所筑之房屋,移到河谷平地上,以土坯或夯土或石头为墙,建筑村庄,在此之前,藏区住宅尚在高山上,因此,居‘七良臣’中之第五位良臣。”他的这一改革明显成了藏族建筑技术与营造技术由落后发展到先进的分界线。在他改革之前,藏族居住地点为高山或山梁间,房屋依山而筑,没有院落。聂·赤桑阳东发现这种居住形成因地理、气候等方面的原因,对人民生活及发展生产有很不利的因素。因此提出改革居住建筑,从山上移到河谷平地,在河谷平地上就地取材,开始营建各种住房。还建造城堡,垒石为平顶屋,使当地的藏族建筑与营建技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聂·赤桑阳东为藏民族建筑技术方面作出了贡献,像中外驰名的布达拉宫和大昭寺以及小昭寺等众多宏伟建筑,无不是贤臣聂·赤桑阳东创举的结果。他的这种建筑风格,以后广泛流传到藏、羌各地,同时也流传到阿坝州松潘夏尔洼藏区,成为独特的藏族建筑体系。

  二、夏尔洼选择房基仪式

  夏尔洼藏族修建房子、选择地基方面有各种仪式。首先请一位德高望重的喇嘛选择大吉大利的地址,喇嘛勘察实际地形和按照藏族古籍《地形勘测法》中规定的“富贵地形十种优美条件:远近牧草美,田宅土质美,饮灌水性美,础磨石质美,屋薪木材美,总称美”等要求,讲出选址的诸多理由。房子地基一般修在地势开阔高踞山头,座北朝南又亮又暖,背靠巨岩稳如泰山,面向山尖招财进宝,犹如国王座入狮子宝座一样等选址的基本理论要求。

  其次是选择大吉大利的吉祥良日破土动工。夏尔洼藏族修房子选择地基,不仅仅是简单的查看风水走向,而且还有其它一些仪式。破土动工就意味着要与土地龙神打交道,再加上还有其它精灵鬼怪存在,于是破土动工这天,请喇嘛诵念《避灾嘎多经》和《招财洋沟经》。并主人家在房基附近煨桑烟、撒龙达、诵桑经,祈求地方山神保佑,又是镇压四方恶鬼不作崇。破土动工这一天主人家只是象征性地在房基的中央上方刨几锄,撒些青稞和银铜币,象征修这座房子的主人向土地神购买地基,以便房子修建前后,土地龙神不找麻烦。这天由主人家邀请亲戚和乡邻朋友,开怀饮酒,以图吉利。

  三、夏尔洼的房屋结构

  夏尔洼民宅建筑以木架结构为主,土石围墙相结合,座向以向阳为主。房体由主房、耳房、阳台、院落、大门组成。主房为三层楼房,底层作畜圈,中层住人,三层是经堂和储藏室,每层之间有楼梯上下。房子的大小由柱头的多少来决定,最小的是9柱,大的有40多柱,房顶一般不用平顶,采用流线形,用杉板或瓦片盖顶。夏尔洼房屋结构牢固,外观美丽,光线适度,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

  现在我们去四川阿坝州松潘县川主寺地区夏尔洼藏族家里参观,看一下他们的房屋建筑及风俗。

  1.大门:大门是进入夏尔洼家里的入口处。建造大门十分精致,如同一个人的眼睛一样,是主人家的脸面,家家户户有一扇华美的大门。大门的结构是,上面为“人”字形流水线,四角檐角翘起,檐下斗拱重迭。以厚板组成的大门中央上部悬挂“藏传密宗吉祥八卦九宫”图像。它可以防范人水火风所生的凶煞,使主人家趋吉避凶,转祸为福,招财进宝,百事皆宜等功能。大门两扇门面上画的有藏族特色的“虎牛争斗”或“狮牛争霸”图案,象征阻挡一切奇灾异祸,吉祥平安之意。两边门柱上贴有金银汁书写的藏汉语文联,一般都写些:祝福健康长寿、恭喜发财、人畜兴旺之类的词句。总之,夏尔洼民居的大门造型精致,安全牢固,亲切大方。大门是夏尔洼藏族建筑重要标志之一。

  2.经幡:经幡是夏尔洼藏族的一大标志。我们进入大门之后,是主人家的院落,院落中央矗立着高10多米的经幡旗杆,旗杆上有红黄绿白蓝的经幡,上面印的有多种经文,随风飘一次,犹如念一遍经文。为什么藏民每家每户都有经幡呢?

  据藏族著名学者更顿群培著的《白史》中讲,古代藏族部落之间打仗时,各部落都有各种颜色的旗帜,各部落之间打仗时举标志旗,休息时旗帜插在各自的帐篷门口,标志着哪个部落。和平年代,旗帜上印的有《消灾经》、《招福经》、《度亡经》、《断障经》等各种经文,对主人家作避灾招福的作用,用风吹一遍等于念一遍经文。这种军旗在历史发展中逐渐演变成为现成的经幡。经幡从上到下有蓝、白、红、黄、绿的小飘旗,它们代表着蓝天、白云、红风、黄土、绿水,为了防止天雷、暴雨、暴风、地震、洪水等灾害,阻挡一切奇灾异祸的功能。

  3.一楼:主要是畜圈。从院落进入主房有一大门,推开大门就进入底楼,四周是石墙围栏,墙基一般宽1米,下宽上窄,一直到了3楼,略呈梯形。用于砌墙体的石块,多用片石相互错落搭接,一头压另头,相互紧扣,十分牢固。底楼光线略暗,牛、羊、马、猪分栏入圈,分隔几间,分别用来装草料装农牧器具。炒青稞灶、堆燃料。

  4.二楼:主要是吃饭和住宿的地方。从一楼上木梯即到了二楼的阳台,阳台是长方形,面积很大,大约有100个平方米,阳台周围有栏杆,右角边建有一个香炉白子,藏语叫“桑共”,用作敬山神煨桑,每家每户每天早上要煨桑、诵经文,用柏香煨桑,香溢四方,煨烟缭绕,祝福每天的新生活。

  从阳台上看主房和耳房的窗户,雕花木格,龙飞凤舞,吉祥八宝,四瑞祥和,宝贝七珍等图案,涂刷各种油漆,鲜艳夺目,很有特色的民族风情。

  从过道进入主房,两边是独立的房间,一般都是卧室,再往里走,是最大的房间作“庆郎”,中间是火塘,供全家人烤火取暖、吃饭喝茶、接待客人、商量家政,兼有厨房、饭堂、客厅的多种功能。火塘的右边即上方称“国旺”或“国多”,是家中男子长辈、贵宾和喇嘛的席位,女士千万不能坐这席位,接着右边是“国甘”,是晚辈男子、一般客人和家中长辈妇女的席位。左方叫“普多”或“国美”,是操持家务的家庭主妇的领地,家庭主妇在这里煮饭熬茶,一碗一碗洁白的奶茶双手恭敬地递到上方和右方的人手中。火塘四周的位置是十分讲究的,不能乱坐。家庭的尊卑观念,尊老爱幼,在这里表现得十分强烈。

  5.三楼:是经堂和储藏室。牟尼沟和热务沟的经堂在三楼,漳腊川、主持一带经堂在二楼火塘隔壁。

  经堂的四周挂着各种唐卡艺术,正面中央是供佛像的主殿,中间佛祖,两边是文殊或长寿佛,主佛前面供奉着曼荼罗、净瓶、水碗、酥油灯、香炉、施食盘子、谷物盘、孔雀翎、水晶石、七政宝等供品。右边靠窗子之地,是喇嘛们诵经地方,藏式地毯、藏式矮桌上放着长条经文和响铃以及钵等法器。空中横架上挂着彩鼓、响锣、哈达、护身结、家谱、神箭等日常宗教用品,家家户户基本上一样,每天有一位神职人员给佛像敬供、敬香、礼拜,请佛三宝保佑家人平安、财富兴旺。

  三楼的储藏室分二类,一类是储藏武装兵器,一类是储藏家庭日常用品。储藏兵器中有:长矛、短矛、剑、战斧、枪、弓箭、藏刀、抛石带、棍棒、打狗棒、套索、铁钩、铁链等兵器按顺序挂放。储藏日常用品有:马鞍、牛鞍、辔、笼头、毛绳、驮绳、马绊、鞍垫、达裢、斧头、锤了、风箱、锥子、梯子、顶针、剪刀、锅、锁、筛子、挤奶桶、木碗、座毡、墨纸、镰刀、弯刀、割草刀、锄头、钯子、帐篷、帐篷杆、桩子等等日常用品,有序地堆放在一起,用时查找方便。

  总之,夏尔洼民宅建筑木架结构分为三层楼。底层是畜牲的天地,中层是人的住处,顶层是神的居所。这种建筑特性,适合于夏尔洼半农半牧半商地区,人畜分居、粮草物资储存,又有足够的肥料供农业生产使用。房顶盖杉板或瓦片,采用流线形,排水性能强,房顶上还要插五颜六色的经幡和十轮金刚咒画。一二三层的畜人神的居住,也完全符合藏族宗教关于世界形成,即天上为神界、中间为人界、下层为鬼界的观念。

 

  资料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上一篇:
下一篇: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