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民族风俗 > 人生礼仪  > 详细页面

老北京婚嫁规矩多:这十七件事样样不能少

来源:多彩贵州网 作者:多彩贵州网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26日 浏览量:

  与今天自由恋爱不同,早年间婚姻都是父母包办。老北京婚礼的第一步就是:提亲、打听、相看、合婚四件事。

  提亲

  提亲时男家向女家求亲,是男家委托本家(北京话称族人为“本家”)、亲戚和友人向希望联姻的女家求婚。另外,那时社会上还有种人乐于为人“说媒”,北京人称此种人为“爱喝冬瓜汤的”,这种人不同于“拉纤儿的”,他们一般不取酬金,只受结婚双方赠送礼品而已。这类说媒者不限于女性,也有男性,所以不能说这是“三姑六婆”中的一婆。这些人大多数活动于汉族人家,在旗人家里吃不开。因此那时北京人的婚姻介绍分为两类,一是男方委人向女方求婚,一是媒人为双方拉线。

  打听

  “打听”用于说亲在北京话里已成专用的词,意思是调查了解对方的实际状况。亲上做亲的和友谊密切的家庭互相联姻,由于彼此了解深,所以容易决定。彼此素不相识或间接相知而乏来往的,由于缺乏了解,所以为了决定就必须打听。

  相看

  “相看”又称“相(xiāng)亲”,笑话常出在这里。那时候没有舞厅、歌榭、电影院,没有晚会、舞会、联欢会。男人们终日不离职场,女子们闭门家居。本家、亲戚、友人平日很少相聚,年节拜贺只是略坐片刻,点到尽礼而已。人们相聚的良机只有“行人情、出份子”,北京人常说:“咱们大棚里见”,就是说在族人戚友家办婚丧寿事时在“大棚”里见面。于是大棚里也就成了相亲的场所,而且是主要的场所,是人们认为最合适的场所。

  另外还有次要的场所,就是逛庙逛什刹海荷花市场等处。东城的隆福寺为东庙,西城的白塔寺和护国寺为西庙。每月逢期开庙,百货杂陈,并演小戏杂耍,城内和近郊居民皆至,而且是男女老幼都可逛庙。再有就是什刹海,称为荷花市场,五月初一开,七月十五闭,是男女老少齐至之所。至于逛厂甸儿游二闸等,因时日暂短,更属次要。

  合婚

  经过相看,如果双方皆认为可以考虑,就进行下一步——合婚。阴阳五行相生相克之说来源甚久,自古以来影响极大。北京人在合婚前,双方互换“八字帖儿”。即在一张红纸上写清该人出生的年、月、日、时,以干支记,于是构成八个字。收到对方的八字帖儿,拿到命相先生处去合婚。“合”的内容首先是看男女双方八字儿相合与否,至少是决不相克,起码要保持互无相损之处;最理想的是女方生来带着“帮夫运”。

  然后还要确定对父母及近亲长辈有无妨碍。经命相先生批示,将婚姻列为“上等婚”、“中等婚”、“下等婚”。评为上等的,两家必然高兴,毫不犹豫地进行下去。评委中等的,大多经过研究而后决定。评为下等的,大都作罢,不再进行。

  清代每年由钦天监颁发满文和汉文的《时宪书》,是正式的历书,内容简单而且是科学的。辛亥后,民间出版的“大本儿新皇历”流行于城镇乡村,其内容除月日等正式项目外,增加了大量杂乱东西,如几龙治水、小钱儿挂、八段锦、几日得辛、几人分丙、禄马定生死、小儿扎根儿等荒唐无稽之至,其中有个指导合婚的歌诀,录之如下:

  羊鼠一旦休,兔龙泪交流,金鸡怕玉犬,白马怕青牛,蛇虎如刀错,猪猴不到头。

  这个合婚歌诀完全建立在属相上,意思是属羊的不可跟属鼠的结婚,属兔的不可跟属龙的结婚等等。当时民间信此不疑。北京人家当有人来提亲时,一听对方属相,马上就会代入此歌的公式,只要不合,立即拒绝。

  北京婚礼的第二步:放小定、放大定、过礼、通信、过嫁妆。

  放小定

  合婚后认为可以做亲,就要“放定”。放定有放小定和放大定。放小定时,男家事先必请本家和戚友,从族人或姻亲中请出一位丈夫和子女俱全的长辈妇女到女家“下定”。放小定的定礼为男方向女家赠送首饰,如戒指、耳环、镯子等物。将这些礼品装在带红色喜字的玻璃匣中,用粉红色包袱皮包着,送交女方,大多由媒人陪同前往女家。此日男女两家皆举行宴会,本家和亲友欢宴竟日,道贺道喜礼成后始辞去。

  放大定

  放大定也就是“过礼”,男家在准备放大定过礼前数日,首先要购买白鹅成对(那时市上鸡鸭店出售颈部和背部染着粉红色的白鹅,专为过礼而用)养在家中。到喜鹊铺去讲“鹅酒台儿”,台儿数可多可少,总得是双数。台儿为木制,上着金黄色大漆,彩画花卉和凤凰。所谓台儿,是个立式盒子,上有梁,用红色杆子穿着二人抬行。大多自六台儿始,一般为八台儿,还有更多的。以鹅和酒为主。鹅置于红色木笼中,放在台儿上。酒置于坛子里,放在台儿上。其他则为衣服、饰物、食物,分别放在台儿上。

  衣服种类多而数量大,单、夹、皮、棉、纱俱全,色彩尽皆鲜艳,以红、粉、绿为多。饰物自耳环、戒指、镯子等以至于梳两把儿头用的各种发针和偏方儿等俱全。饰物置于喜字盒内放在台儿上。食物有大饽饽和各式满汉糕点,有猪腿和羊腿,有茶叶。有的还用红纸包两只藕,放在食盒中,还必须有苹果、柿子、桂圆。苹果谓“平平安安”,柿子谓“事事如意”,枣谓“早生贵子”,栗谓“利子”,南方籍的人以桔为“吉利”,桂圆为“圆满”。原来放大定与过礼分开进行,后来合二为一以图简便。再后来,将“通信”之礼也并入放大定之内了。通信是双方决定结婚日期。

  过嫁妆

  “过嫁妆”与“过礼”并无大差别,只是因为嫁妆比定礼多,声势自然加大,显得比过礼热闹。嫁女儿之家以准备嫁妆为大事,颇费资财,虽说量力而行,但多图体面而尽力求丰。嫁妆以“台”论。台数不定,以十二台为最简,十六、二十四、三十二为中等和较丰,够六十四台已甚丰,到一百二十台的即属罕见了。衣着类极丰,自鞋袜至内衣衬裤,旗袍、坎肩、马褂等单、夹、皮、棉、纱齐备。首饰也是重要的一项。此外则为室内陈设,如帽筒、帽镜、座钟等等。

  北京婚礼的第三步:迎娶、响房发轿、娶亲送亲、扶轿杆儿。见面分大小、吃酒开箱、拜客、回门。

  响房发轿

  北京汉人家有响房之举,即在过嫁妆的那天下午,也就是迎娶的前一天。将近黄昏,这时男家的本家亲友群来道贺,吹鼓手金鼓齐鸣,吹打大作,称为响房。届时吹鼓手在喜房门前排成两列,鸣鼓响锣,震耳欲聋。

  北京人家迎娶通常用一顶花轿和一红轿、一绿轿共三顶轿,在轿前排行的卢簿是旗、锣、伞、扇,还有金瓜、钺斧、朝天镫,此时娶亲太太和送亲太太随轿而行,(新娘的轿子是放着轿帘的,娶亲和送亲的轿子则打开轿帘而不放下)。开道锣领先,牛角灯居次,然后则为旗锣伞扇各类执事。上轿前还有一些习俗,例如娶亲太太等新娘坐入轿内后,用簪子挑新娘额前上方头发梳成一个小髻,插上红绒花,并戴上盖头。女家给新娘一个苹果拿在手中,将另一苹果放在轿底,谓之“平平安安”。这时男家将“离娘饭”送给女家收下。女家准备一对小瓷饭碗和两副红色筷子,系以红绳,称为“子孙碗筷”,交到男家,供吃“子孙饽饽”和“长寿面”之用。

  喜轿到门后,抬入院内,要从燃着的炭盆上抬过,喜轿过了火盆后抬至喜房门前,新郎将新娘的盖头掀开,随即“拜天地”和“坐帐”。

  拜天地

  新娘与新郎同拜天地,共饮交杯,然后按亲疏远近而行见面礼。先拜本家长辈,次拜姻亲长辈,依次而行礼;平辈也互相见礼。这就是常说的“见面分大小”。接着就有女家来人到男家“吃酒”。照例由新娘的姨母婶母和姐妹等人共赴男家吃酒,男家招待,但仅坐席而不饮不食,一上汤,立即“放封”,告辞而去,实即尽礼而已。“封”是一个红纸封套,内装赏银,只要一上汤,立即掏出这个红封套放在桌面上,同时告辞,主方此时决不挽留,因为这是礼仪的规定,不同于一般的请客吃饭或拜亲访友。这时男家设席招待娶亲太太,坐席上首只摆一椅,请娶亲太太“独坐”,以为酬劳。

  坐帐

  传统婚俗有句话叫“新婚三日无大小”,也就是说婚礼那三天,大家都可以来闹洞房,其主要目的就是要逗新娘子说话。

  旧时女子都非常矜持,轻易不能随便与人交谈,那么她的任务就是“坐帐”。所谓“坐帐”,就是来到婆家,拜完天地后,被掺入洞房,在新房的炕上,找个墙犄角一坐,一言不发,一坐坐一天。这活儿看似简单,但实则辛苦。

  吃酒

  结婚次日早晨,新人夫妇同至厨房拜灶王爷,接着二人对父母和诸长辈叩首行礼,这时女家至男家会亲,男家设宴招待,这是正式的“吃酒”。男家设宴四桌,新郎父母在席前举杯致贺,并谢女家。新郎向每桌磕三个头(一跪三叩首),新妇不参与。女家人员大多只坐席而不饮食,男家将此四桌酒席送到女家去。也有新妇之母略进饮食的,新郎之母为新妇之母斟酒致贺,也是上汤就放封。北京人称新婚之母于结婚次日赴男家“吃酒”为吃“梳头酒”。亲家母吃酒后,多入新房对女儿说些教导之词,然后辞去。

  女家来“吃酒”时,将衣料及其他诸物装箱送至男家。吃酒完毕,即行“开箱”之仪。女家送来的箱子里装的大多是衣料、鞋袜、化妆器、文具等物,“开箱”后,将物品分赠男家诸人,这是新妇初入夫家时带来的赠品。

  回门

  婚后四日或六日“回门”,新妇回娘家(归宁)。新郎与新娘二人来到女家后,先拜女家祖先,次拜长辈,平辈互相请安。中午由女家盛宴招待,尽欢而散。这是新妇婚后第一次回娘家,新郎饭后先回自己家,新妇后回去。“回门”以后,新郎之母率领儿子和儿媳乘轿车去“拜客”,亦称“谢客”。自族人(本家)始,从姻亲到友人,以及参与此次婚礼的诸家,一一登门拜谢。轿车上有人持红毡,每至一家,进门就叩首,因亲友众多,拜客要连续数日,叩首不计其数,辛苦异常。

  住对月

  这时已近婚后一个月了,就要“住对月”,即婚后一个月,女家携礼品至男家接新妇归宁。住对月只是新妇一人回娘家,其夫并不同往。婆婆规定住娘家的日限,以十二日为一般日数,少有多于或少于十二日的,新妇依其婆婆所规定的日限在娘家居住,这已是婚礼的最后一幕,也是全剧的大尾声。

  资料来源:多彩贵州网

上一篇:
下一篇:
Baidu